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及注释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及注释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5、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郴州市安仁县。

②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③棹(zhào):划船用的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张伞:撑开伞。

⑥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译文: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杨万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亡”在这里念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⑩剥(bāo):剥去,去掉皮壳
译文: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不知谁家、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可爱,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

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②甚:很。

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④诣:拜见。

⑤乃:就,于是。

⑥示:给……看。

⑦曰:说。

⑧未:没有。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
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