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质量分析

初三语文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学科:语文日期:班级:任课教师:(一)试题命题分析本次语文试题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

全卷共120分,三个大题,24个小题。

内容涉及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了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成语使用、病句修改、仿写训练、名著阅读、古诗词默写等内容。

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第二大题阅读与理解,主要考查了课内诗歌与现代文的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以及课外记叙文的阅读,既注意课内阅读篇目的考查,又拓展延伸到课外现代文和文言文的考查,较为全面地检测了现阶段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表达的能力。

第三大题表达与交流,是以“被温暖照亮”为题的命题作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能够考查学生作文立意、选材、叙事、谋篇布局等能力。

总体而言,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全面,能够紧扣近两年大庆中考语文试题题型,既能够诊断学情,又为接下来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学生方面:1、成绩的统计:相对于年组整体情况而言,两个班级的三率一分都有一定差距。

3班的平均分与优生率稍好些,差生偏多;6班差生稍少外,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都较低。

2、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

成绩揭晓后,我在两个班级逐道题地统计了一下满分情况。

从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优点:字音、文学常识、句子仿写、成语使用这四道题答对的比率较高,满分率50%左右;不足:错别字改正4分题得满分的寥寥无几,说明学生对字形掌握的很不到位,与老师的训练不够息息相关;病句修改的第二句,绝大多数同学找不到病根,施治错误;古诗词默写两个班级满分率都是36%,这道题理应是最易得分的,而出现此种情况,原因一是个别同学字形掌握不准,默写时出现错别字,原因二是不能准确理解诗意,理解性默写答非所问。

名著阅读考查的是本册书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初一初二时推荐学生阅读过,但是多数学生内容情节多以忘记,加之考前没有提示学生本册书推荐阅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以名著阅读的第1道题作品名称和作家3班5人得分,6班3人得分。

而第2道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多数同学未能按照题干的要求作答,或者没有结合主人公的事迹,或者不符合开场白的要求。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这部分题最能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也是学生成绩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在这部分里,得分率最高的是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尤其是词句的翻译,究其原因是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训练的结果。

而其它题得分率就不容乐观了,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1)阅读文本不细致,甚至缺乏耐心,导致不能较为全面的了解内容,不能较为深入地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主旨;(2)审题不当。

首先表现为审题不认真,不明所以就答题,导致答题方向错误;其次很多同学思考不深入,只关注到表象,不能透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另外,还有个别同学是能力问题,读不明白题干的要求,不知所云;(3)知识点掌握不准确、模糊。

比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分不清,答题时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准确的判断;(4)词不达意。

有些同学虽然能够理解题意,但是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抓住要害。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本次作文题目为“被温暖照亮”,属于题目中蕴含比喻义的作文。

作文的提示语已经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为学生较为清楚地指明了写作方向。

生活中作文素材比比皆是,不难选择。

但是,40分以上的两个班级加一起才10人。

其他同学分数就更低了。

作文分数低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1. 审题不够得当,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内涵;2.叙事虚假,不符合生活实际;感情虚假,为赋新词强说愁,缺少真情实感;3. 文章正文与题目没能巧妙勾连,即使有点题照应,也非常牵强,不自然不流畅;4.语言表达平铺直叙,缺少细节,缺少生动的描写;5. 字数不足,书写不认真,字迹不工整……(三)教师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培优转差解决方案,教学整改措施。

1.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不够,尤其是字形和古诗词的背诵默写;2.课堂教学,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致使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3.语文知识只能随文教,但是教材课文的安排缺乏系统性,导致知识脱节,不成体系。

4.课堂教学中培优转差的意识淡薄。

(四)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想法1.合理利用早读和课前时间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2.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学科术语的传授,以及答题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解答阅读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4.寻找阅读与作文的契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发现课文的亮点,进行仿写训练,进行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逐渐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5.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丰富语言,丰富知识,丰富阅历,提高语文素养。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学科:语文日期:年级:初三任课教师:(一)试题命题分析这套语文试题全卷共120分,三个大题,内容涉及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写作与表达。

考查学生的积累运用、理解、分析、表达能力。

考察的知识点全面,紧扣近两年大庆中考语文试题题型,整份试卷选材较新,题型较全,灵活多样,规范严谨;题量适度,给分合理,紧扣课本所学内容向外拓展迁移。

(二)学生方面:1、成绩的统计:参考学生人数405人,总分28381:,平均分70.08分,优生人数42人,优生率10.37%,及格人数198人,及格率48.89%,差生人数23人,差生率5.68%。

2、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优点: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很好,对古诗文的积累和理解掌握扎实,失分较少,书写也较规范整洁,得分率较高;句子的仿写都写得比较理想。

不足:病句一题的第二个病句不好,找不准病因,不会修改。

名著阅读一题学生对所考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掌握不够,书名和作者名都写不上,因为不了解主人公的事迹,开场白也无话可说。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阅读分析共考了四个语段阅读,分别是课内的古诗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对比课内现代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

从答题情况看,课外现代文得分率最高,然后是课内文言文,而课外文言文得分率最低。

分析原因是:(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

(2)回答问题“拈轻怕重”,无头无尾的回答或“高度概括”。

(3)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

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典型的心明口不明。

(4)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全班有10个同学读不懂文意,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第三部分:作文本次作文是以“被温暖照亮”为题目作文。

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

主要问题有:1、审题不清。

有的考生将命题题目作了改动,自行拟题。

2、立意不深。

3、情感不真。

有的考生为使作文情感更深沉、浓烈,以博得高分,于是编造家人均已死,自己孤独地存于人世间;有的考生前边写自己小时与同学因一支铅笔而闹僵的平常小事,结尾却歇斯底里地、虚假地抒发强烈的感情。

4、语言过于直白枯燥,缺少文化底蕴。

精彩语句太少,语言啰嗦,缺乏写作技巧。

5、基础不牢。

有的考生书写潦草,让评卷老师无法辨认;有的错别字连篇;有的涂改过多,卷面极不整洁;有的文章不分段,全文只有一段;有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6、字数不足。

要求文章不得少于600字,但有的文章字数不足,有的甚至空无一字。

(三)教师方面: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培优转差解决方案,教学整改措施。

1.对平时教学做题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忽视没有及时解决,没有强化,教学无小事,一个字一个音都不能放过。

2.复习时间短,部分知识问题还没有细化强调。

3.语文课内容杂,有时讲与练,阅读与写作脱轨学生不好掌握规律。

(四)下一步教学工作的想法(一)加强备考研究,明确复习方向。

要重点研究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复习备考的盲目性。

还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意图。

(二)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语文实践。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进行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要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写字训练。

把字写好,做到工整、规范、美观;二要加强诵读训练。

要认真读书、背书,注重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要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更好地进行应考能力训练。

要打好基础,必须注重语文实践,不能让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积累写作素材,加强思维训练。

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加强观察训练。

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身边的平凡小事、所见所闻中发现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

二是加强语言积累。

大量积累词汇,熟读、背诵一些精彩的语句、语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语言的积累,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

不解决“无米之炊”,必然会出现“无病呻吟”。

三是加强思维训练。

有了写作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只有对生活有了思考,有了认识,有了感悟,从中获得启示,才能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表达出真情实感,真正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四)有效使用练习,强化考前训练。

要多做“精典”题目,选择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让“练习题”服从复习计划。

要多做分类练习。

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更好地配合复习计划,有助于把握知识链,实现“举一反三”。

要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和答题思路,要掌握其中的答题技巧,才能在解题中做到规范、准确、简明(五)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指导学生学会用答题卡答题。

指导学生注重审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作和做相应数量的阅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