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1.7

实验心理学1.7

名词解散1.再认法:把已学习过的项目与未学习过的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过的。

2.知觉恒常性: 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以同样的知觉经验感知这个物体。

3.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是环境特点自变量。

4.主试:主持实验的人,向被试发出刺激,通过实验收集被试的反应。

5.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

6.辨别反应时:两个相互有差别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禁止对另一个反应。

7.减法反应时方法: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8.知觉恒常性: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以同样的知觉经验感知这个物体。

9.因变量的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的相近结果。

10.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及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11.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12.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的保持量。

13.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14.知觉辨认: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15.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所容纳的项目,一般是2到7个。

16.儿童的电报语言: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的缩短了成人文法的形式,分为内容词和算符。

17.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记忆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过程。

18.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全的任务过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没有差别。

19.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保持量。

20.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平时看到听到的根据一定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就是句子表层结构,句子的基本的比较抽象的意义就是深层结构。

21.减法反应时: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22.差别阈限:50%的试验次数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单选题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自变量,是属于(B)A刺激特别自变量B环境特点自变量C被试特点自变量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A)A信度B效度C敏感性D高限效应3.斯蒂文斯在制定比例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B)A差别阈限法B数量估计法C最小变化法D恒定刺激法4.邓德斯C反应时又叫(D)A基础反应时B简单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辨别反应时5.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C)A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B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C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D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刺激的(D)A空间辨别特性B适应特性C颜色辨别特性D时间辨别特性7.吉布森在用视崖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时,他选择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指标是(B)A婴儿向视崖深的一边爬B婴儿向视崖浅的一边爬C婴儿向妈妈站的那边爬D婴儿向妈妈相反的方向爬8.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被试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限。

两点阈是一种(A)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9.许多实验证明了赞琼的假设,即其他人在场使被试的主导反应(B)A减少了B增加了C没有变化D时高时低没有规律了10.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与做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A)A“代表性”B“可利用性”C样本的大小D人们的经验11.公式RK=logSl+klog(1+W)表达的是(B)A. 韦伯定律B.费希纳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D.颜色互补定律12.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是( C )A. 先后关系B.因果关系C.互换关系D.正相关关系13.再认法要求被试辨认来的材料是(A)A. 学过的材料B.未学过的材料C.未见过的材料D.心中想出的材料14.默塞在进行解决问题的研究中发现,性急的被试多提出(D)A. 一般问题B.假一般问题C.假具体问题D.具体问题15.对材料的相似性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A.程乃颐B.乔姆斯基C.彼得森D沃尔夫16.通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自变量属于(D)A 刺激特点自变量B 环境特点自变量C 被试特点自变量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17.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B)A 可靠的B 有效的C 敏感的D 有信度的18.费希纳在指定等距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D)A 最小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平均差误法D 差别阈限法19.S= bI a表示的是(C)A 韦伯定律B 费希纳定律C 斯蒂文斯定律D 格拉斯曼定律20.用AEst (E I X -S1 I / n ) 或AEM (E I X -M I / n ) 来计算差别阈限,是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D)A 最小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数量估计法D 平均差误法21.邓德斯B反应时又叫(B)A 辨别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C 基础反应时D 简单反应时22.吉布森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叫(C)A 深度知觉仪B 实体镜C 视崖D 视轴23.斯塔尔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幼儿对文法的理解,他所做的实验是(A)A 听偏好实验B 儿童对图片命名速度的实验C 语言符号对图形再现的影响实验D 重复成人说过的话的实验24.在感觉剥夺的实验中,比较有效的测量感觉剥夺程度的指标是(D)A 是否产生幻觉B 是否减少了抽烟C 智商的变化D 忍耐感觉剥夺的时间25.程乃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与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干扰最大的是相似程度(A)A 小的B 大的C 全不相似的D 全部相似的26.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B)A.冯特B.费希纳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27.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B)A.视觉反应时B. 听觉反应时C.触觉反应时D.视听联合反应时28.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C)A.成人的深度知觉B.成人的视敏度C.幼儿的深度知觉D.幼儿的视敏度29.移动哈诺伊塔的策略之一是(C )A.整体策略B.部分策略C. 循环子目标策略D.额外因素转换策略30.当有人要你判断中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时,你多半首先想到某些朋友有心脏病,然后再来判断中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

这样,你想起的例子多少就决定你判断的概率大小,这时你利用的策略是(B)A.代表性B. 可利用性C.样本大小D.记忆31.组内设计在用来研究练习时,最为理想的是研究练习的( B )A.有效性B.阶段性C.可行性D.积累作用32.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 C )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潜在自变量33.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D )A.前者大于后者B.两者无关C.前者小于后者D.两者数目相同34.两点阈测定的阈限是( A )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阔限35.路济斯水壶问题的实验说明了,在解决问题时起作用的心理现象是( D )A.想象B.记忆C.动机D.定势36.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对(A)A、时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B、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C、物体形状的分辨能力D、物体颜色的分辨能力37.波斯纳1970年用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他所用的实验是(B)A、加法反应时实验B、减法反应时实验C、心理物理学实验D、感觉剥夺实验38.当你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刚要打电话时,有人叫你一声,你抬头打了个招呼,刚才记住的号码忘了,这种记忆现象是(B )A、感觉登记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主观组织39.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C)A、再认法B、节省法C、知觉辨认D、对偶联合法40.大医院每天约有45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约有15个婴儿出生,在一年内生男孩的比例超过60%的天数(D)A、大小医院一样多B、大小医院无规律C、大医院多D、小医院多41.默塞在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验中发现,沉思的被试多提出(C)A、具体问题B、假具体问题C、一般问题D、假一般问题42.提出问题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思想的心理语言学家是(A)A、乔姆斯基B、彼德森C、沃尔夫D、塔尔文43.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时间,其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C)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潜在变量44.提出制作心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心理学家是(D)A费希纳B韦伯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45.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C )A成人深度知觉B成人视敏度C幼儿深度知觉D幼儿视敏度46.前摄抑制是指(D)A先后学习材料互相干扰B先后学习的材料无关C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D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47.有实验证明,在记忆成人的主观组织程度与回忆数量是(B)A负相关B正相关C无关D无规律48.当有人要你判断中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时,你多半首先想到某些朋友有心脏病,然后再来判断中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

这样,你想起的例子多少就决定你判断的概率大小,这时你利用的策略是( B)A代表性B可利用性C样本大小D记忆49.移动哈诺伊塔的策略之一是(C )A整体策略B部分策略C循环子目标策略D记忆50.认知失调是用来指(A )A两种互不一致的认知B两种互不一致的行动C做事失败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D与爱人吵架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51.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A减慢B无影响C先减慢后加快D加快52.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53.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A字变量B控制变量C潜在自变量D因变量54.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组内设计是(C)A较困难的B不可能的C较容易的D肯定的55.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A选择反应B简单反应C辨别反应D延缓反应56.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A任务中等困难B任务过于困难C练习交数不够D任务过于容易57.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A更差B一样C更好D无规律58.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B )A不影响B提高C降低D先提高后降低59.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A )A态度B血压C性别D智力60.因变量的效度是指(B)A一致性B有效性C敏感性D可测量性多选题1.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时,计算实验结果的方法有(ABC)A.直线内插法B.平均Z分数法C.最小二乘法D. AE st(∑∣X-S t∣/n)2.在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时可能产生的误差是(CD)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空间误差D时间误差3.艾宾浩斯为使记忆研究数量化制作了(BCD)A遗忘曲线B无意义音节C测量记忆的节省法D测量记忆的重学法4.对于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的理论有(ABCD)A自然衰退说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D干扰抑制说5.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当成功的可能性大约是50%的时候,即有一半的次数成功,有一半的次数失败的时候,表现出追求成功的意向最强烈的人是(AB)A成就动机弱的人B成就动机强的人C无成就动机的人D成功的女性6.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得分很高,有时得分很低的变量是(ABCD)A.不可靠的B不敏感的C无效的D无信度的7.米勒认为,人们要确切的记住一个句子时,他必须(AD)A.记住句子的核心形式B记住句子的被动语态C 记住句子的否定语态D记住句子的转折8.可以作为“块”来进行记忆的是(AD)A.孤掌难鸣B素止样C北京D费希纳9.当你工作时,其他人在场增加了你正确反应的可能性,这是由于(CD)A.困难的任务B陌生的任务C容易的任务D熟悉的任务10.我国心理学家彭瑞祥使用速示器进行汉字特征抽取实验,主要原理(AC)A.被试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B.被试对汉字左上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C.被试对包围型的汉字先写下轮廓,然后填充内部细节D.被试先写下汉字的上半部,然后才写下半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