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古神话
(三)神话的功能
•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社会习 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 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再次,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 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 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
• 《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 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
》中。
• 7、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
》
• 8、《
》中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神话色彩最为浓厚。
• 9、《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
四卷,内容极其驳杂。
选择题
• 1、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 • A.原始宗教B.劳动生活C.原始歌舞D.想象或幻想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 (一)概念:
• 1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 象的认识和愿望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 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 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 法术。
• 3、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 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 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
• 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
• 6、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 后人的美德。
保存了不少神话。
•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 保留在《淮南子》中的。
考 点
四大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全部保留在《淮南子》中
女娲炼石补天见
于《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裂。天不兼覆,地不 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 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
• 3.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考
.名词解释:神话:
点
• 1、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
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
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 2、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 化了的英雄人物。
• (5)神话思维是一种想象性与幻想性的思维。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流变与影响
• 散失原因
• 一、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删 削 : 在 正 统 的 史 家 或 儒 家 的 典 籍 中 , 那 种 半 人 半 兽 形 的 神 性 形 象被抹杀殆尽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 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抗争精神。
考
点
第三节、中国神话的思维特征
•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方式。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 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 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的神话思维特征。
• (2)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在最初的发展 阶段,因此,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 如太阳的 神话.
神话是女娲抟土造 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 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 卷七十八引《风俗通》)
创世神话——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
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 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 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专接本真题汇编
• 1、________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2013)
• 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
故事最为著名。
• 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 • 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 • 5、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 《
社会。
形到
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最有神话学价值。
• 6、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
➢二 、 被 道 教 改 造 , 成 为 仙 话 的 一 个 来 源 。
➢在仙话中,我们能发现不少古代神话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 黄帝 和西王母。
简述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 答: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 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
• 一、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奠定文学基础。 • (一)散文中:《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
• 3、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 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 4、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 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
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 故事情节的不多。
(二)神话产生的原因:
• (1)原始社会落后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 这是神话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话,如《逍遥游》之鲲鹏变化。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 脍炙人口的《洛神赋》,更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 • (二)诗歌中:用神话人诗的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比比皆是,如楚辞 《离骚》中各种神灵纷至沓来,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 话入诗。 • (三)小说、戏曲中: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 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 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可以说,古代神 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 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二、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等。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 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 因素。可以说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 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巡游天界。而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仅将神话看作素材,更当成了全部的精神寄托,表 现了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的厌弃。 • 三、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创作方法 却是浪漫的。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能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丰富的文学 题材和艺术形象,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了重要
《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 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中国的创世
神话,以盘古开
千岁,天地开 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 整《三五历纪》)
神话。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 都深入人心,流传广远。
• 3、《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 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如 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 象等。
• 总之,《山海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 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山 海 经 ·大 荒 北 经 》
发明创造神话
《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 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 两黄蛇,名夸父。后土生 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 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 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 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考 点 二、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史43页)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 岳,血流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 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 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化为黎氓。
(《绎史》卷一)
始祖神话是关 于人类起源问题的 神话,中国的始祖
中国洪水神话
以鲧禹治水最为著
名,见之于《山海 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 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 帝,黄帝乃令应龙 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蚩尤请 风伯、雨师纵大风 雨。黄帝乃下天女 曰魃,雨止,遂杀 蚩尤。
• (3)神话思维是一种情感性思维。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 恐惧、敬畏 或惊喜等情感,先民认为这些情感也是外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因而, 在先民看来, 自然万物或是神秘的,或是恐怖的,或是有魔力的。
• (4)神话思维是一种象征性与隐喻性的思维。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 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他们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 相联系的观念,比如把葫芦和禽卵视为母体崇拜、生殖崇拜。
考点:名词解释:《山海经》:
•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 2、《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
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 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