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24分)
1、塑料成型的种类很多,其成型的方法也很多,有注塑成型、
压缩成型、压注成型、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泡沫成型等。
2、注射成型工艺成型前准备、注射过程、塑件的后处理。
3、注射模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动模部分随注射机上的合模系统运动。
4、设计斜导柱在定模、侧滑块在动模的侧抽芯机构时必须注意侧滑块
与推杆在合模过程中不能发生干涉现象。
5、在设计注射模时,应尽量使塑件在分型后留在动模一侧,所以一般将包紧力力大的凸模或型芯留在动模一侧。
6、斜滑块侧向分型与抽芯注射模的特点是,塑件从动模型芯上被推出
的动作与斜滑块侧向分型抽芯动作同时进行,但抽芯距被斜导柱抽芯机构的抽芯距短。
7、中空吹塑成型根据成型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多层成型及片材吹塑成型等。
8、普通浇注系统一般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9、一般说来,模具型腔数量越多,塑件的精度就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就越高,但生产效率会显著提高。
二、辨别正误题(18分)
1、设计模具时,应保证成型塑件所需的总注射量小于所选注注射机的
最大注射量。
(对)
2、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金属嵌件预热的目的是可以加热物料(错)
3、将主型芯从成型位置抽至到不妨碍塑件的脱模位置所移动的距离称
为抽芯距。
(错)
4、卧式注射机的缺点是推出的塑件必须要人工取出。
(错)
5、注射模上的定位圈与注射机固定模板上的定位孔呈过盈配合。
(错)
6、模具总厚度位于注射机可安装模具的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
(对)
7、常用的推杆复位法是弹簧复位法。
(错)
8、小型塑件的模具排气量不大,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
(错)
9、弯销侧抽芯机构可以变角度侧抽芯。
(对)
三、识图回答问题(20分)
考生班级考生姓名学号
1、件号5的设计要求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硬度和必要的厚度。
2、件号7的名称为导柱,所采用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经渗
碳淬火处理或碳素工具钢经淬火处理,硬度为50~55HRC。
其
导向部分采用H7/f7或H8/f7的间隙配合。
3、件号10的名称为定位圈,其作用为用于模具和机床定位;
防止浇口套轴向移动;让塑料模具与注塑机的定模固定板上孔相配合。
4、件号11的球面半径比注射机喷嘴的球面半径大1~2mm,
其作用是为了使熔融的塑料全部注射进浇口中。
5、件号2和件号3组成顶出机构的导向装置,该机构一般由顶出、导向、和复位三大部件组成,其中件号2除了起导向作用
外,还起着定位的作用。
6、本模具采用的是扇形浇口,其是由浇口变异而来
四、选择题(20分)
1、哪组零件是推出装置的零件?(C)
A.推板、支承钉、垫块、推杆、复位杆、拉料杆
B.推杆固定板、支承板、推板、推杆、复位杆、拉料杆
C.支承钉、推杆固定板、推板、推杆、复位杆、拉料杆
D.推杆、复位杆、推杆固定板、推板、支承钉
2、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结构主要特点是( A )。
A.一个分型面B.一个型腔
C.多个分型面D.多个型腔
3、以下是从单分型面动作过程节选的一些动作,请问哪个顺序符合单
分型面注射模的动作过程为(A)
A.模具锁紧--注射--开模--拉出凝料--推出塑件和凝料
B.注射--模具锁紧--拉出凝料--推出塑件和凝料--开模
C.模具锁紧--注射--开模--推出塑件和凝料--拉出凝料
D.开模--注射--模具锁紧--拉出凝料--推出塑件和凝料
4、限制性浇口的作用(B)
A.提高注射压力B.防止型腔中熔体倒流
C.有利于塑件与浇口凝料的分离D.以上全是
5、(C)截面分流道制造容易,热量和压力损失小,流动阻力不大。
A.圆形B.矩形
C.梯形D.半圆形
6、把原本不平衡的型腔布置,通过改变(B)尺寸,使塑料能同时充满各型腔。
A.主流道B.分流道
C.冷料穴D.浇口
7、双分型面注射模一个分型面取出塑件,另一个分型面取出(A)。
A.浇注系统凝料B.型芯
C.另一个塑件D.排气
8、双分型面注射模采用的点浇口直径应为(B)mm。
A.0.1~0.5 B.0.5~1.5
C.1.5~2.0 D.2.0~3.0
9、斜导柱的倾角α与楔紧块的楔紧角α′
的关系是(B)。
A.α>α′
+2°~3°B.α =α′
+2°~3°
C.α<α′
+2°~3°D.α =α′
10、液压或气动侧抽芯机构多用于抽芯力( D )、抽芯距比较( )的场合,
A.小短B.大短
C.小长D.大长五、简答题
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6分)
答:1.成型前准备:原料外观的检验、工艺性能测定、对吸湿的塑胶
进行充分干燥和预热等
2.注射过程:加料、塑化、注射(充模、保压、倒流、浇口冻结
后的冷却、脱模)
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处理、调湿处理
六、问答题
在设计分型面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2分)
答: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分型面应有利于顺利脱模3.应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4.应有利于模具的加工 5.应有利于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