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脊柱

3-4脊柱


腰骶关节侧位
• 1、临床应用:结合腰骶关节正位, 检查腰骶关节病变。 • 2、体位分析:取侧卧位,身体冠 状面与床面垂直,使中心射线平行 通过腰骶关节间隙。
3、摄影方法
体位:侧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床面平行, 冠状面与床面垂直,腰骶关节、腰椎棘 突应包括在暗盒后缘内,腰骶部位于床 面正中线,腰骶关节与床面垂直。髂嵴 下3cm处置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经髂嵴向下3cm垂直射入。 显示部位:腰骶关节侧位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腰骶关节侧位影 像。 • (2)照片包括下部腰椎及部分骶 骨,腰骶关节间隙显示良好,骨质 清晰。
骶尾骨正位
• 1、临床应用:观察骶尾骨前后位的骨质 情况,多用于骶尾骨外伤检查。 • 2、体位分析:取前后位,骶骨走行呈后 上向前下方向与冠状面呈75度,尾骨走行 呈前上后下与冠状面呈75度,骶尾骨连接 成弧形走行。因此,骶骨摄影时,中心射 线向头侧倾斜15度~20度,尾骨摄影时, 中心射线向足侧倾斜约15度,可使骶尾骨 呈平面展开像显示,并使耻骨联合下移, 不与尾骨重叠。
腰椎侧位
• 1、临床应用:结合腰椎正位,观察腰椎 形态、骨质结构、椎间隙情况。常用于 腰椎外伤,压缩性骨折,椎间盘病变等 检查。 • 2、体位分析: • (1)取侧卧位,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垂直, 双髋、双膝屈曲。 • (2)腰椎长轴呈上低下高斜形走行,可 在腰部垫以棉垫,使腰椎长轴与床面平 行,避免椎体间隙影像重叠变形。 • (3)上、下部腰椎密度差异大,可应用 阳极效应进行密度补偿。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第1~7颈椎侧位像。 • (2)第1~7颈椎以正常生理曲度于 照片正中显示,各椎体两侧缘重合 呈单边显示,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 (3)椎体骨纹理、椎间隙及关节突 关节显示清晰,椎前软组织层次清 楚。
颈椎斜位
• 1、临床应用:用于观察颈椎椎间孔、椎 弓根及关节突关节形态,临床常作为检 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摄影位置。 • 2、体位分析 • a)取颈椎斜位,其目的是避免两侧椎间 孔、椎弓根影像重叠,使其一侧显示清 楚。 • b)椎间孔走行方向为后内向前外与矢状 面呈45度,后内上向前外下与冠状面呈 10度。
• 因此,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45度 ~50度,中心射线向头侧(后前斜 位)或头侧(前后斜位)倾斜10度, 使射线平行通过椎间孔间隙得以最 佳显示。 • c)颈椎斜位可取后前斜位或前后斜 位,后前斜位显示同侧椎间孔,前 后斜位显示对侧椎间孔。 • d)常规摄取左右双侧以资对比。
3、摄影方法
1)患者面向摄影架,被检侧靠近摄影架 面板,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成 45°~55°角。下颌稍前伸,上肢尽量下 垂。 2)颈椎序列长轴,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3)中心线:向足倾斜10°角通过第四颈椎射 入(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水平 方向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此体位用于检查颈椎椎间孔和椎弓根病 变,应摄左右两侧,以作对比。
腰椎斜位
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面侧髋部及 膝部弯曲,对侧下肢伸直。 2)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成45°角。 腰椎长轴对准台面中线。 3)暗盒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 骶椎。 4)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与暗盒垂直。 (此位常规照左右两后斜位,便以两侧对比 观察)
腰骶关节正位
• 1、临床应用:适用于检查腰骶关 节病变。 • 2、体位分析:取仰卧位,腰骶关 节间隙呈后上向前下走行与水平面 呈15度,中心射线向头侧倾斜摄影, 可使腰骶关节呈切线观显示良好。
颈椎疼痛,先天畸形,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结核或肿瘤等病症。
• 2、体位分析:
• 取站立位,下颌稍仰,避开下颌骨升 支部与颈椎重叠。使双肩下垂,避免 肩部与下部颈椎重叠。 • 因颈椎距离胶片较远,为减少失真, 宜选用远距离摄影补偿。
3、摄影方法
1)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头部后仰,下颌 前伸,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 2)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向下牵 引。 3)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 颈部前后缘中点,水平方向垂直射入暗盒中 心。
3、摄影方法
体位:仰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床 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双膝弯 曲,暗盒上缘包括脐孔,下缘达 耻骨联合处。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角,经双侧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 显示部位:腰骶关节。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腰骶关节正位影 像。 • (2)照片包括下部腰椎及部分骶 骨,腰骶关节间隙显示呈切线观显 示清晰。
摆位注意
头仰角度小或中心线偏上:上颌 牙与寰椎重 头过仰或中心线偏下:枕骨和寰 椎重
颈椎(C3~C7)正位
• 1、临床应用:用于检查颈椎损伤,颈
部活动有疼痛感的病症。 • 2、体位分析:为避免与上部颈椎重叠, 使中心线向头倾斜10度至15度,可将下 颌骨椎向上方,使上部颈椎显示范围增 加,并使X线与下部颈椎的椎间隙平行, 使椎间隙显示更加清晰。另外,也可使 中心线入射点下移,对准胸骨颈“V”切 迹垂直入射,利用斜射线将下颌骨椎向 上方,并使斜射线平行通过下部颈椎椎 间隙。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近胶片侧椎间孔 斜位影像。 • (2)第1~7颈椎序列于照片正中显 示。近胶片侧椎间孔呈卵圆形清晰 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下颌骨不 与颈椎重叠。 • (3)构成椎间孔诸骨及椎间孔显 示清晰。
右前斜
左前斜
颈椎动力位(过伸、过屈)
胸椎应用解剖
第1~8胸椎椎体两侧上下方分别 有上肋凹与下肋凹,第9~12胸椎椎体 两侧各有一个肋凹。 各胸椎横突前面有横突肋凹,只 有第12胸椎因横突变短而缺如。
第三节
脊椎摄影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研究室 王雪梅
脊柱应用解剖
脊柱:7节C、12节T、5节L、5节S、 4块尾骨借韧带、椎间盘及椎间关节 连接组成。
四个生理弯曲:颈段和腰段弓向前, 胸段和骶尾则弓向后
脊柱体表标记
C1 C2 C3 C4 C5 C6 C7 T2、3 T4、5 T6 T7 T11 L1 L3 L4 L5 S2 尾骨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①熟悉脊柱解剖知识和定位标志,利 用调整中心线投射方向或体位等方法, 适应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 与椎间隙平行,尽量减小或避免影像 失真。 ②对于密度特殊的部位,采取分段摄 影方法,注意两片之衔接; ③脊柱外伤患者,应轻轻搬动,以免 发生以外;
• • • • •
④脊柱摄片应包括有特殊标志的椎体; ⑤下部脊柱摄影要进行肠道准备; ⑥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⑦合理利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 ⑧注意对生殖器官的X线防护。
胸椎侧位
• 1、临床应用:结合胸椎正位,检查胸 椎及椎旁软组织病变。 • 2、体位分析: • (1)取侧卧曲腿姿势,两臂上举,尽 量避开与上部胸椎重叠。 • (2)胸椎长轴呈肩部高,腰部低,斜 形走行,可用棉垫抬高或中心线向头侧 倾斜5°~ 10°,使胸椎长轴与床面平 行或使中心射线与胸椎长轴垂直以平行 通过椎间隙。
3、摄影方法 1)患者仰卧摄影台上, 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 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2)头后仰,使上颌门 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 垂直于台面。 3)曝光时嘱患者口张 大:使患者喉做“啊” 声,以使吞向下凹。 4)中心线:通过两嘴 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暗盒。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第1~2颈椎及环枢 关节的正位影像。 • (2)第1~2颈椎及环枢关节清楚的 显示在上下牙列之间,上颌切牙牙 冠与枕骨底部骨板边缘影像重叠, 第2颈椎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间隙对 称,不与枕骨重叠,环枕关节呈切 线状显示。
3、摄影方法
(1)患者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并重合床面 中线。 (2)胶片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3)中心射线对准胸骨体中点,垂直于床面。 (4)吸气后屏气曝光。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第1~12胸椎正位 影像。 • (2)第1~12胸椎序列显示于照片 正中,胸锁关节、横突及肋骨对称 显示。 • (3)骨质结构及椎间隙清晰可见。 上、中部胸椎与下部胸椎密度趋于 一致。
3、摄影方法
(1)患者仰卧,正中矢状与台面中线垂直 并重合。 (2)骶骨摄影时,胶片上缘包括髂骨嵴, 下缘包括耻骨联合;尾骨摄影时,耻骨 联合下3cm处对胶片中心。(3)中心射 线 ①骶骨摄影时向头侧倾约15-20°角。 ②尾骨摄影时向足侧倾斜15°角,耻骨 联合上3cm射入胶片。
上 胸 椎 侧 位
• 1、临床应用:用于检查腰椎骨质、关 节及两侧软组织病变。如腰椎外伤、腰 椎结核、肿瘤等。 • 2、体位分析: • (1)取仰卧位,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 并重合床面中线,使腰椎序列投影于照 片正中长轴线上。 • (2)双髋、双膝屈曲,双足踏床面, 使腰椎紧贴床面,以减少生理弯曲所致 椎间隙的变形。 • (3)上、下部腰椎因密度差异较大, 可应用阳极效应进行密度补偿。
3、摄影方法
(1)患者侧卧,两臂上举,下肢屈曲,身体冠状 面垂直床面,腰部垫高,棘突后缘置于床面中线外 约5cm处。 (2)胶片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3)中心射线对准第7胸椎射入胶片。 (4)深吸气后屏气重点观察膈上胸椎;深呼气后 屏气重点观察膈下胸椎。
• 4、照片要求: • (1)此位置显示第4~12胸椎侧位 影像。 • (2)第4~12胸椎序列居照片正中 显示,椎体边缘呈单边影,骨质清 晰;椎间隙呈切线状,棘突均包括 在片内。 • (3)胸椎椎体及其附件骨质结构 显示清晰。
颈椎应用解剖
C1:寰(环)椎,无椎体和棘突, 由前弓、后弓和两侧块合成环状。
C2:枢椎,椎体上有一骨性突起为 齿状突,与寰椎前弓形成关节,枢 椎 上关节面与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 形成关节。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 1、临床应用:用于检查环枢椎损 伤、脱位及齿突骨折的病症。 • 2、体位分析:在常规颈椎正位上, 第1、2颈椎环枢关节与其前方高密 度的牙齿及颌骨重叠而无法显示。 取张口位,口腔尽量张大,使第1、 2颈椎和环枢关节在上下牙列间隙 之间显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