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习题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Vi抗原2.肥达反应3.S-R变异4.不耐热肠毒素二.填空题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 随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24h才被破坏 , 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7.Vi抗原与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志贺菌呈乳糖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10.IMViC试验是指、、、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或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是引起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培养基 .三.单选题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A.M抗原;B.H抗原;C.O抗原;D.K抗原;E.Vi抗原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排列变异;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A.IMVi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A.O6;B.O25;C.O157;D.O111;E.O158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B.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D.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A.3个;B.5个;C.10;D.50;E.100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A.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A.IgM;B.IgG;C.IgD;D.分泌型IgA;E.IgE1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11.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12.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 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D. 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A.O抗体;B.H抗体;C.K抗体;D.Vi抗体;E.O加Vi抗体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 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A.第1周;B.第2周;C.第3周;D.第4周;E. 第5周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 发病5~10天;D. 发病2~3天;E. 发病4周之后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 通常是A.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40;B.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C.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160;D.O凝集价≥1:160, H凝集价≥1:80;E.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8018.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有鞭毛能运动;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1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检查免疫力;D.调查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20.关于伤寒杆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O ,H ,Vi抗原;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D.有鞭毛;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杆菌;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A.病程第一周;B.病程第二周;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D.病程第三周;E.病程第四周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B.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沉淀反应24.29岁女性 ,发热1周 ,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偏低 ,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 ,发热仍不退 ,临床怀疑为伤寒病 .为进一步确诊 ,首选应做的检查是A.肥达反应;B.血培养;C.尿培养;D.粪便培养;E.骨髓培养问答题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1.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2.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医学微生物习题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2.肥达反应: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S-R变异: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
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LT):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
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
由A,B两个亚基组成。
二.填空题答案1.阴性,粪便2.肠道正常,条件致病菌3.乳糖,初步鉴定4.菌体(O),鞭毛(H)5.60,306.升高,下降7.毒力,丢失8.宋内,缓慢发酵9.乳糖发酵10. 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
11.H抗原、O抗原、包膜(K)抗原12.肠外,ETEC、EPEC、EITC、EHEC13.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14.细胞免疫、牢固免疫力15.血、粪便、骨髓或尿16.痢疾杆菌,痢疾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菌毛、内毒素,外毒素。
17.SS琼脂、中国蓝培养基三、单选题答案1.C2.A3.A4.C5.C6.A7.B8.D9.D 10.B 11.E 12.D 13.D 14.A 15.B 16.D 17.B18.C 19.D 20.E 21.D 22.C 23.B 24.E四、问答题答案1.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特点ETEC EPEC EIEC EHEC机理LT,ST,定居因子细胞毒素侵袭肠黏膜细胞致病物:(LPS)细胞毒素,菌毛主要症状腹泻、腹痛、低热腹泻、呕吐、非血性便腹痛、痢疾样便腹痛、血性便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1)埃希菌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族(伤寒杆菌)、克垒伯菌族(肺炎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族(普通变形杆菌)、耶尔森菌族(鼠疫杆菌)3.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1)普通大肠杆菌:引起化脓性炎症,是肠道正常菌群的组分。
在寄居部位改变、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化脓性感染。
如伤口化脓、胆囊炎、败血症等。
(2)急性腹泻①肠产毒大肠杆菌(ETEC):是儿童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可产生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定居因子。
②肠致病大肠杆菌(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可导致死亡。
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繁殖而致病。
致病物质是细胞毒素。
③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多侵犯较大儿童和成年人,引起类似菌痢的腹泻。
主要侵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炎症和溃疡。
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产生与志贺痢疾杆菌类似的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4.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肥达反应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
(2)意义: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分析结果时应注意:①正常人抗体水平。
一般伤寒杆菌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体效价在1:8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②动态观察:一般随病程延长第2次检测抗体效价比第1次高4倍或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③区别H、O抗体增高的意义:两者同时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两者同时低于正常无意义;O抗体效价高而H抗体效价低,可能是感染的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若H抗体效价高而O抗体效价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是以往接种过疫苗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