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溶液,并达到一定的固形物含量。高的固形物含量不仅
稳定性。李仲昆等…用单凝聚法制备荨麻提取物微囊,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荨麻提取物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研 究。
1.2复凝聚法
有利于干燥过程中对芯材的保留,也能提高干燥工艺的 产品得率。②壁材溶液与芯材混合,进行粗分散和均 质。③喷雾干燥。孙伟张等n们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 司匹林肠溶微囊,建立微囊质量评价方法。制备方法 为:称取一定量的丙烯酸树脂Ⅱ号,用95%乙醇溶解使 浓度为2%,将药物溶解于丙烯酸树脂Ⅱ号溶液中,药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V01.7No.1
Medicine
Jan.20 1 1
中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至 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制备技术和新出现的制备工 艺在医药、生物医学、食品、化妆品方面应用广泛,是受
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制剂方法之一。制备MC可根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tic Traditional Medicine
、,b1.7No.1
Jan.201l
3缩聚法
3.1界面缩聚法n3】 本法是在分散相(水相)与连续相(有机相)的界面
一层保护层。乳化剂的选择和用量相当重要,有时要选 两种以上乳化剂,产生协同作用而提高稳定效果。 6展望 微囊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成果,改变着传统的产品形 式。现在正在转化为实用技术,深入到医药、食品、化妆 品等领域,改变着传统的产品形式,让人们享受新型技 术带来的高效、舒适和便捷。药物微囊化对于提高药物
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如其中一相用水,水相中含1,6
一己二胺和碱,另一有机相含对苯二甲酰氯的环己烷、 氯仿的溶液。将以上两相接触后,在界面处进行缩聚反
应。生成的聚酰胺就是囊材,与囊心物的周围形成单个 囊心物的球状膜壳形微囊n]。在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 的过程中,分散相和连续相两者均要能提供单体,且两 者以上不相溶的单体分别溶解在不相溶的两相中,常用 的活性单体有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酚和多元酰氯、多异 氰酸酯等。其中,多元醇、多元胺和多元酚可溶于水相,
Key Words:Microcapsules;Preparation;Methods
微囊(microcapsules,MC)是利用高分子天然或合 成材料(囊材,membrane wall)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
(囊心物,core)包裹而成的药库型(reservoir type)微型 囊。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70年代
多元酰氯和多异氰酸酯则可溶于有机溶剂(油)相,反应
后分别形成聚酰胺、聚酯、聚脲或聚氨酯。如果被包囊 物亲油性,将被包囊物和油溶性单体先溶于有机溶剂, 然后将此溶液在水中分散成很细的液滴,在不断搅拌下 向水相中加入含有水溶性单体的水溶液,最后经沉淀、 过滤和干燥后,便得到包有液滴的微胶囊化微球。如果 被包囊的是水溶性物,则整个过程正好与上述方法相
替丁组6.0%(8/126例)。治疗前血浆胃泌素升高者分
别为11%和8%,治疗2周后分别增至31%和12%,4 周时增至43%和13%。Pant对胃酸过低者禁用,小儿 及哺乳期慎用。 参考文献: [13
SIMON WA。KEEl,ING DJ。LAING SM。et a1.BYl023/
SL&F96022lbiochemistry of ade
l
的这一步改为“蒸发除去部分材料的溶剂后用水代替乳 状液中的连续相一进一步除去材料的溶剂”,最后分离 得微囊,即是间歇干燥法。③常用W/O/W型复乳法的
工艺流程是:材料的油溶液(含亲油性乳化剂)与药物水
物理法 单凝聚法心3以明胶为囊材,凝聚条件是:明胶一硫
1.1单凝聚法
溶液(含增稠剂)混合制成W/O型乳状液一冷却(15℃) 以增大水相黏度一加入含亲水性乳化剂的水作连续相 制备W/O/W型复乳一蒸发除去材料的溶剂一分离、干 燥得微囊。 2物理机械法
抗幽门螺杆菌疗法。曾有报告,预防1年十二指溃疡复
发率奥美拉唑20mg/d,兰索拉唑15mg/d及安慰剂组分 别为3.4%、16.0%和61.0 0A,但也有报告口服Pant 40mg/d仍高达55.0%者。一般认为,质子泵抑制剂使 胃造成一个相对高pH值的环境有利于抗生素发挥作
等报告Pan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11/124例),雷尼
关键词:微囊;制备;药物新剂型 中图分类号:R9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1)01—0139-03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capsules And the Apply of Drugs Designe
Lan Haixial,Sun Ytin2,Yan Xuehua2 (1.Center Hospital Pharmacy department of Xinjiang Karemary,Karemary,834000 2.College of TCM,XinjI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
材析出而成囊。 2.3真空蒸发沉积法[12】 以固体颗粒作为芯材,壁材的蒸气凝结于芯材表面 而实现微囊化。 2.4静电结合法n23 将:芷:材与壁材各制成带相反电荷的气溶胶微粒,然
后使它们相遇通过静电吸凝结成囊。
2.5挤压法u20
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 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液中干 燥法工艺包括两个过程:溶剂萃取过程(两液相之间)和
2.1喷雾干燥法p]
酸钠一水的单凝聚i元相。工艺流程是:将药物在30~ 509/L明胶溶液中制成混悬溶液或O/W型乳状液一热 至50。C一加稀酸调至pH3.5~3.8一加入凝聚剂 Na:SO;溶液得凝聚囊一加入稀释液得沉降囊一冷却至
15。C以下加甲醛溶液,用20%NaOH溶液调至pH 8~
将芯材分散于囊壁材料的稀溶液中,形成悬浮液或 乳浊液。用泵将此分散液送到含有喷雾干燥的雾化器
流程是:将材料溶解在易挥发的溶剂中一将药物溶解或 分散在材料溶液中一加连续相及乳化剂制成乳状液一 连续挥发出去的材料的溶剂一分散得微囊。②间歇干 燥法的流程与连续干燥法的流程差异仅在“连续蒸发除
去材料的溶剂”一步。如连续相为水,将连续干燥法中
据药物、囊材的理化性质,以及所需粒度与释放性能的
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微囊的制备 方法,旨在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 础。
物和丙烯酸树脂Ⅱ号按l:2和1:4的比例配成喷雾液,
工艺流程为:芯材(VA)+壁材(明胶、阿拉伯胶)一 乳化一复凝聚反应一凝聚液一喷雾干燥一微胶囊产品。
王华等口1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凝聚液、喷雾干燥法进行 干燥的维生素A微胶囊化的工艺。尚北城等[63以明
加入蓖麻油适量,充分搅拌均匀,进行喷雾干燥。喷雾 条件是:进风温度80℃---84℃,出风温度60℃~62℃,加 料速度lOmL/min,压缩空气流量600NI。/h。 2.2空气悬浮法口妇(Wurster法)
treatment of
acute
in
the
duodent ulcer;A
inulticentre
study[J].
SGand J Gastroenter01.199.30(6);511-514.
(责任编辑:王尚勇)
收稿日期:2010-10-11
・--——139・--——
万方数据
第7卷第l期 20 1 1年1月
in
acute
duodenal ulcer
patients[J].Z Gastroenterol,1992,
30:771-775.
4治疗中,10%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5例)。治疗
4时血清胆周醇及胃泌素水平升高(胃泌素正常上限值 为100ng/L)但尚末达到有临床意义上的改变。Grem
[3]SCHEP W。GI,ASSEN M.Pantoprazoel and ranitidine
Abstract:Objective:Microcystis
and application of drugs designed
to great
is
a
targeted drug carrier,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is
a
new
formulation,the de。velopment
性。 1.3溶剂一非溶剂法n1 即在某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 可溶的液体(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囊心物包成微 囊。本法所用囊心物可以是水溶性、亲水性的固体或液 体药物,但必须在体系中聚合物的溶剂与非溶剂均不溶 解,也不起反应。
1.4液中干燥法p1
(滴)表面。提高气流温度使壁材溶液中的溶剂挥发,壁
a
用,故二者联合对抗幽门螺杆菌有协同作用。临床与阿
莫西林、克拉霉素(clarit hromycin)或甲硝唑等合用。当
前,许多学者主张质子泵抑制剂加抗幽门螺杆菌2疗法
疗效高而比长期维持治疗方便、价廉。
novel(H一一K+)一ATP
3不良反应 1993年Simon等对志愿者口服Pant的研究表明, Pant对心血管系统及实验室变量无明显影响,基本上不
的性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中药制剂的现代 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冰,尚北城,迟翠华,等.单复凝聚法制备酮康唑微囊性状 和包封率的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3):269. E2]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5:198—200. [3]马英丽,崔明宇,赵瑛,等.葛芩微囊制备工艺研究[J].中药 研究。2006,34(1):6. [4]李仲昆,杜丽云,王衍。等.荨麻提取物微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J].中国药师.2003,11(6):683. [5]王华。王泽南,赵晓光.维生素A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J].食 品科学,2006(11):366. [6] 尚北城。徐贵丽,张青,等.酮康唑微囊的制备与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