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新版)知识点整理

科学四年级上册(2020新版)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不能发岀声音。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管—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4、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我听到的我的想法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拨动钢尺钢尺在振动钢尺发出振动的嗡嗡声轻击鼓面鼓面在振动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敲击音叉音叉在振动音叉发出振动的嗡嗡声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6、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7、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外耳的作用: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膜。

中耳的作用:产生并传递振动。

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内耳的作用: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朵中鼓膜的振动。

3、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空气振动→鼓胶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5、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答: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比较清晰、响亮;拿掉纸喇叭,再听听,会发现听到的声音很微弱,很模糊,声音听不清楚。

这里“纸喇叭”模拟的是耳廓。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这一点与“纸喇叭”一样。

听诊器的头端有薄膜,贴在胸壁或者人体其他地方,可以感受振动。

中间有橡胶管与听筒相连,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声波从头端薄膜处出入,经橡胶管传到耳朵,并且声音衰减较少。

5声音的强与弱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2、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

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弱,钢尺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3、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4、轻轻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弱,振动的幅度很小;用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很强,振动的幅度很大。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有高有低。

2、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发现铝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铝片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发现簧片越长越厚,发出的音调越低,音簧越短越薄,发出的音调越高。

4、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答:声音的高低变化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有关。

比较长的、粗的、厚的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比较短的、细的、薄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弦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弦的振幅越小,声音就越低。

3、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发现长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调节乐器弦的松紧程度识别音高的变化,发现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松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5、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越细、越紧、越短,弦的振幅就越大,声音就越响;越粗、越松、越长,弦的振幅就越小,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1、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4、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参与呼吸的器管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参与呼吸的器管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管。

2呼吸与健康生活1、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4、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5、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6、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要消耗大量的养料和氧气,以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管就必须加倍工作,因此它的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善。

3测量肺活量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2、深吸—口气,吹响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一些;而肺活量小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比较短一些。

3、我们可以用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肺活量。

4、简易肺活量测量袋使用方法:第一步:展开测量袋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第二步: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第三步: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

6、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你打算今后怎么做?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做一些伸展扩胸运动,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加强,胸廓扩大,有利于肺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肺的扩张,使肺活量增加。

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以促使肺活量的增长,大量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值高于一般人。

以后,我打算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1、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食物分类标准很多,不同的标准,分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3、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是什么?一天中,我们吃的最多的是主食类食物,如米饭、包子、面条等。

5食物中的营养1、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食物中的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太豆、牛奶、鸡蛋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

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第一步: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这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二步: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

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4、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具体方法如下: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如果烧食物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5、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6、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没有,有的食物中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有的食物中含有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6营养要均衡1、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埈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