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蛋白的作用
细胞周期的发现,是上个世纪50年代细胞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1953年Howard 和Pele提出了完整的细胞周期概念,它包括以下四个时期: 1.DNA合成前期,简称
G 1期;2.DNA合成期, 简称S期;3.DNA合成后期,或称G
2
期;4.细胞有丝分裂期,
简称M期。
为了确保细胞周期有条不紊地进行,该过程受一系列细胞内外复杂因素的严格、精确的调控。
近些年来,对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确立了以细胞周期蛋白及其他相关蛋白为中心的细胞周期网络调控系统。
上个世纪80年代, 亨特等人以海胆为材料来研究细胞周期的调控。
他们发现, 在海胆卵中有两种特殊蛋白质的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 在细胞分裂期内消失, 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又重复这一现象。
他们将这两种蛋白命名为细胞周期蛋白,随后这两种蛋白被分离出来, 并被证明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人等各种真核生物中。
细胞周期蛋白主要有五种: A、B、C、D、E, 而人体中已发现十多种不同的细胞周期蛋白。
在该系统中细胞周期蛋白及相关蛋白的调节下,细胞周期从一个时期进入下一个时期。
因此,可以把细胞周期蛋白比作控制引擎的油门。
包括细胞周期蛋白在内的细胞周期调控各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 最重要的调控点位于G
1
与S 期之间, 若此调控点失常, 异常细胞增殖失控可导致肿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