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极洲古地图之谜

南极洲古地图之谜

"# 亿 年 !后 来 我 们 设 想 ,现 在 的 乌 夏 克 河 可 能 就 是 由 地 图 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
道系统,在这个河道系统内,包括 !# 道 &%% 米宽、 !% 公里长、 # 公里多深的大水坝,这些水坝使水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能从 一边很容易地倾泄向另一边,整个水道系统极像现代的水力发 电站! “如果当年真的建成过这个水道系统,那么,总共将有


! 数十种的神秘主义 “著作” 均不厌其
烦地大同小异地叙述了南极洲古地图的神奇。
!查尔斯・哈普古德在皮瑞・雷斯的羊皮地
图问题上大搞想当然,制造神秘。他给南极地 图的解释是:远古时代,地球上曾经存在科技 发达的文明,南极地图是这个文明的产物。
!哈普古德把一片莫桑比克海峡图运到了
南极圈内,并且沧海桑田倒了个儿,开了一个 国际玩笑。
( 同上引文 ) 。
应该说,爱因斯坦的评价是谨慎的, 但是, 即使是这样的一句明确指出 “地壳移 置” 理论缺乏证据的评语, 哈普古德也视为 宝贝, 大事张扬, 向不明事理的人们宣称自 己的观点从伟大的科学家那里得到了何等 高度的评价和礼遇。在推销神秘主义工作 中, 哈普古德利用名人做了一次广告。 《移 动 的 地 壳 》 出 版 后 , 哈 普 古 德 又 请 空 军 第 八 侦 察 中 队 的 哈 洛 德・奥 梅 耶 尔 中校作了地图鉴定。鉴定说:本部业已遵 照 你 的 要 求 ,对 皮 瑞・雷 斯 于 #%#& 年 绘 制 之世界地图,就其中若干不寻常细节进行 鉴定。 部分学界人士声称,这幅地图下端所 绘是南极洲毛德地马特海岸以及帕玛半岛 之地形。经仔细检视,本部发现,上述学 者 对 皮 瑞・雷 斯 地 图 之 推 测 合 乎 逻 辑 而 且 正 确 《上 帝 的 指 纹 》 民 族 出 版 社 #$$$ 年 ( 版第 & 页 ) 。 鉴 定 是 以 哈 洛 德・奥 梅 耶 尔 的 名 义 作 的,且措词较为谨慎,但这并不妨碍哈普 古德再利用名人作一次广告,使他的书一 版再版。稍后,他又出版了一本 《古代海 王的地图》 。这 个 至 死 也 得 不 到 科 学 界 承 认的羚羊皮地图专家以他的骗术吸引和愚 弄了成千上万读者,赚了不少钱。 现在,让我们先看看哈普古德对地图 的 认 定 。为 了 看 得 清 楚 ,葛 瑞 姆・汉 卡 克 把羊皮图海岸线轮廓进行了重绘。我们把
中国测绘
!"


重绘的地图与以毛德地为中心的南极地图 作个对照,发现这两个图的轮廓有大致的 相似和相当大的出入。相似处在于:毛德 地马特海岸的轮廓有些相似。图右上亦有 些与维多利亚地一带相似的海岸线。仅此 而已。而疑点则有如下: 一、在图上,所有的河流均是上游粗 大下流细小,且从海岸线开始 “发源” 。 二、图左下有三个水系连着的荷叶状 湖泊令人莫名其妙,因为照海岸线所在地 看,这里应在海洋之中。 三、爱德华七世半岛比实际的要外伸 得多,以至于在图上找不到。 这个经过了空军中校鉴定的陆地图, 令人十分奇怪,我直觉地感到,地图上水 陆,已被人倒了个了。因为,只有图左下 和右上方是陆地中心,大片的空白是海 洋,才符合我们的看图习惯 +如果是南 极,则极点四周皆为北方,故以左右上下 读图 , 。我的疑点在原图上得到了证明。 首先:原图上中心部分绘有许多帆船 图案,这些地方应是海洋中的航线所在。 其 次 ,图 右 那 片 被 哈 普 古 德 判 断 为 罗斯海的地方,绘有许多图案,其中一只 很显然是大象,那里应是陆地。 再次,图中海岸线,描绘得十分精 细 ,海 岸 附 近 岛 屿 众 多 ,而 陆 上 的 情 况 , 描绘得十分粗略,正符合海图的特点。 第四,图中两个定位坐标都在海洋之 中,正符合海图测绘的情理。 第五,图左下的大片波纹状线条不是 水的标识,而是一片不明详情的陆地。 现在,让我们翻开世界地图,找到包 括马达加斯加岛、莫桑比克海峡及非洲东 部在内的部分。我们把地图逆时针旋转 清彩绘绢本 《江西全省 图 说 》 (局 部 , !""#$!%&! 年 )藏 大 英 图 书 馆。中国古地图自 !" 世纪八十年代由耶稣会传教士送到澳门,然后搭葡 船经海路送回罗马教廷和西班牙王室。 !" 世纪与 !% 世纪之交,由于荷兰 人在亚洲的频繁活动,致使一些中国地图乘荷兰船只回航欧洲 的 航 线 , 首先传到阿姆斯特丹,然后再流传到欧洲其它地方。 !% 世纪,部分中国 地图也从北方陆路流入俄国和欧洲。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中国地 图外流的频率大大加快。
地图之谜
斯就是依据这些图集制作了地图。 哈普古德教授的研究自称是有确凿证 据的。但是,除了猜测,他给不出任何证 据,甚至连羊皮上的地图是不是南极洲也 只是根据奥梅耶尔的证实而不是作者皮 瑞・雷 斯 的 说 明 ,这 样 的 研 究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臆 测 。皮 瑞・雷 斯 在 笔 记 中 谈 到 他 的 航 海地图参照了前人的地图,但并没有具体 讲出羚羊皮地图是参考了哥伦布的呢,还 是公元前 !""" 年前的地图。 查 尔 斯・哈 普 古 德 教 授 , 生 前 在 美 国 新罕布什尔州基恩学院教授西方科学史。 他 既 不 是 地 质 学 家 ,也 不 是 古 代 史 学 家 。 我们显然不能对他期望过高,以为他能就 地图的来龙去脉给个说法,或者给 《南极 地图》以确凿的证据,但是,偏偏是这位 古 代 史 和 地 质 、地 理 学 外 行 ,在 皮 瑞・雷 斯的羊皮地图问题上大搞想当然,制造神 秘 。他 给 南 极 地 图 的 解 释 是 :远 古 时 代 , 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包括航海技术在内的 科技发达的文明,南极地图是这个文明的 产物。后来,这个文明奇迹般消失了。 如果我们认为在美国,人人都是信奉 哈普古德的神秘主义者,那就错了。事情 恰恰相反,哈普古德的观点受到了来自科 学界的一片批评声。他的同侪不但不承认 他 在 人 类 文 明 研 究 上 的 “贡 献 ” ,反而进 行 了 哈 普 古 德 认 为 的 讥 讽 和 打 击 。但 是 , 这并不影响哈普古德一再著书立说,宣扬 自己的发现。 为哈普古德的骗局推波助澜的,是爱 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我们有理由相 信,是爱因斯坦对哈普古德所宣扬的神秘 主 义 的 好 奇 ,促 成 了 这 个 不 该 有 的 错 误 。 爱因斯坦被哈普古德利用了。其实也没有 什么,我们甚至不想用 “过失”一类的词 来嗔怪爱因斯坦。因为他确实没有肯定哈 普古德。 #$%& 年,哈普古德的新书 《移动 的 地 壳 :探 索 地 球 科 学 的 一 些 根 本 问 题 》 写成了。他请爱因斯坦作序。爱因斯坦看 了书后,对其中的观点很有兴趣。因为这 时的哈普古德抛弃了史前文明人类绘出南 极 地 图 的 观 点 ,而 研 究 出 了 “地 壳 移 置 ” 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地球的整个外壳 “有 时 可 以 移 换 , 如 同 一 只 橘 子 的 表 皮 , 松脱后就会整个地移动” 。因 此 , 南 极 洲 原来就不在现在的位置,它应在现在的位 置以北 ’""" 英里处,即处在南极圈之外的 温 带 ,或 温 带 与 寒 带 之 间 的 地 区 。 这 样 , 这块后来叫南极洲的陆地就没有冰雪覆 盖,人们可以实地绘图了。爱因斯坦对这 一 理 论 有 兴 趣 。他 进 一 步 发 挥 想 象 认 为 : 在南北极地区,冰雪不断累积,分布并不 均匀。地球的运转使这一堆堆分布不均匀 的冰雪产生变化,从而引发一股离心的动 力,传送到地球僵硬的表层。以这种方式
南极洲古
!’#’年才在君士坦丁堡的故宫图书馆被发
现。 奥梅耶尔认为, 皮瑞・雷斯的地图显示 的是南极洲毛德地下被冰封的海岸。其海 岸线很准确, 和 !’*’ 年英国、 瑞典联合探险 队用地震测量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一般认为,南极洲是 !+!+ 年才正式被 西方宣布发现的。在此之前,至少没有已 知文献记载有人到达过南极洲。况且此时 的南极洲,已被一公里以上厚度的坚冰覆 盖,人们只能借助精密仪器才能探知南极 洲 海 岸 线 的 轮 廓 。 那 么 , !( 世 纪 初 的 皮 瑞・ 雷斯是怎样绘制南极地图的呢 , 研 究 者 没 能 从 皮 瑞・雷 斯 的 书 籍 中 找 到有关的记载,但在他的笔记中,却得知 他绘的地图是参考了许多古地图的。这些 古 地 图 年 代 不 一 ,从 哥 伦 布 到 公 元 前 *%% 年以前的都有,哈普古德教授 !’(& 年提出 了这样的观点,雷斯是根据君士坦丁堡内 所藏古代资料画出那份地图的,而他依据 的那些古代资料,又是根据更古老的资料 做出的,如此循环,一直可追溯到公元前
地图上河道系统竟有点像“水力发电站”
据丘维诺夫博士称,除此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在三 维石板地图上还雕刻着两个宽 $%% 米、总长度达 !"# 万公里的河
!%%% 万亿立方米的泥土将被挖走。那将是几十个大金字塔的工
程。 ”丘维诺夫博士最后说道。
!"
中国测绘
产 生 出 来 的 离 心 动 力 ,能 量 会 日 渐 增 强 ; 当 它 达 到 某 一 程 度 时 ,就 会 使 地 壳 松 脱 , 开 始 移 动 …… 《 ( 移动的地壳》爱因斯坦 序 第 # 页 ,转 引 自 《上 帝 的 指 纹 》 民 族 出 版社 #$$$ 年版第 #& 页 ) 虽然爱因斯坦附和了哈普古德的 “地 壳 移 置 ”论 ,但 在 南 极 大 陆 移 置 问 题 上 , 他与哈普古德显然不同。哈普古德认为南 极洲是从南极圈外移置来的,而爱因斯坦 认为那种移置是缺乏动力的。只有在南极 圈内的南极洲,由于冰雪的厚积才会产生 这种动力。并且,爱因斯坦没有对哈普古 德的 “研究”作出确认,而是认为这种观 点缺乏证据。他说:我经常接到各方人士 来函,要求我对他们尚未公开发表的论点 和观念谈一些看法。当然,这些观念和论 点大多缺乏科学依据。然而,接获哈普古 德教授的第一封信时,展读之下却让我大 为振奋。他的论见虽然简单,却极寓创 意;如果能找到确凿的证据,他的观点必 将对地壳的历史研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