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 2012 第15期总第26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5T o tal N o .265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王利敏,陈星星(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许昌 461000) 摘 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探讨了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5—0122—02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引进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

它以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检索快捷、共享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为各馆所重视。

现如今,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服务水平的标志。

因此,如何建设数字资源引起了图书馆界众多人士的广泛关注。

笔者在此也就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数字资源的整合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供图书馆同仁参考。

1 数字资源建设1.1 数字资源建设现状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途径。

目前,高校图书馆引进数据库呈现出以下特点: 各馆引进数据库的种类重复较多: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合作意识差,共享意识弱,导致多种数据库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引进数据库的种类有限:受经费的限制,一般本科院校多数都是买一些如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馆等之类的数据库,而对一些专业性的数据库,尤其外文数据库购买的非常少,这些数据库多集中在“985”、“211”院校; 引进数量差距大:“985”院校、“211”院校引进数据库的数量达到100种以上,而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专升本院校引进的数据库数量非常有限,有些仅为个位数。

自建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很多高校也开始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建设。

但是与引进数据库相比,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总体处于初级阶段。

其特点是:种类少,内容单一,质量层次较低,重复性现象严重(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好几家做,而且是各自做各自的,统筹协调性差,这就浪费了人力、物力)。

1.2 数字资源建设途径对上述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途径进行解决。

1.2.1 引进数据库对于数据库的引进,各馆应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加强合作。

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数据库,图书馆之间可以组成区域性联盟与数据库商谈判,争取以政府参与投资、联盟买断的方式购置;对于学科特色明显的数据库则可以组织有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集团采购。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1.2.2 自建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的建设,通常都要根据地区特点、专业特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方向来进行,着重突出特色。

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大的资源共享网络中的节点,特色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

笔者认为自建数据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2.2.1 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首先可以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是以该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为依托,以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而建设的,现已初具规模。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进行建设。

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长江资源数据库”就突出了“地方性”特色。

“长江资源数据库”围绕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重要方面,汇集了各种报道长江流域与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外其他江河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等的文献信息、统计信息、地图信息、气象信息等等,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等新信息技术,实现长江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和网上信息服务。

安徽师范大学的“徽州历史文化特色库”,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等也是突出“地方性”特色的数字馆藏建设典型例子。

另外,还可以根据图书馆内的特色馆藏进行建设,如清华大学的清华文库。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各馆应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建设,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为以后的共享奠定基础。

1.2.2.2 光盘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书光盘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和期刊都附带有光盘。

光盘内容多种多样,有对图书内容的全面映像,有对图书内容的说明,也有实例分析以及教辅软件等。

附盘图书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早期主要是计算机类图书,现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也多了起来,甚至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类也时有随书光盘出现。

随书光盘与图书关系紧密,是图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需配・122・收稿日期:2012-04-28作者简介:王利敏(1980-),女,助理馆员,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许昌学院图书馆。

 王利敏,等・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2012年第15期合使用。

光盘资源的建设既可丰富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也方便了读者借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2.2.3 网络免费资源。

网络上散布着各种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源,如电子期刊论文研究机构、学术会议信息发布、专家学者主页、学术论坛等,将这些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合,建立完整、顺畅的用户导航和查询界面,形成虚拟图书馆,以补充和扩大图书馆的资源。

1.2.2.4 学科导航库。

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对因特网上纷繁的专业性电子信息、网站进行多途径、多角度搜集,对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筛选、过滤、重组,按学科或主题进行分类,集中整理,建立学科导航库,为全校师生提供学科前沿信息。

1.2.2.5 硕博士论文库。

学位论文作为重要的文献源,应该成为数字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6 搜集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成果建立数据库。

这部分内容包括:精品课程、本科生优秀论文、本校师生科研作品等。

将这些内容建立数据库,将为全校师生互相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如精品课程数据库可以方便学生课下学习,为青年教师汲取教学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为带毕业设计的教师提供选题参考,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更多可借鉴的资源等。

2 数字资源整合众所周知,随着图书馆对数字资源建设力度的逐步增大,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资源越来越多,读者使用的数据库资源也随之增多。

而这些大量目前以孤岛的形式存在的数字资源,形态复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平台相异,给读者查找信息增加了困难,降低了检索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给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2.1 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目前,高校对数字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1.1 基于跨库检索的整合它的整合思路是:不同网络数据库检索界面是不同的,但之间也存在相似性,如检索途径、显示格式等这些基本功能都具备,只是页面的显示字符不尽相同,将这些相似性形成统一的参数数据表,构成统一的检索界面,共享多个网络数据库的索引技术和检索技术。

这种整合实现了在同一个检索平台下对多个数据库的同时检索,大大提高读者对信息资源获取的效率。

其不足之处是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偏低。

2.1.2 基于资源导航的整合它是将信息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资源导航库,提供按信息资源名、关键词、资源标志等获取资源的途径。

这种整合系统在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以期刊数字导航系统和数据库导航系统为主。

资源导航系统一般都有以下3个基本功能:字顺浏览功能、分类浏览功能、关键词检索功能,这3个基本功能将帮助读者迅速找到信息资源,并利用超文本链接提供检索入口,对该资源进行全文或目录检索。

这种是较低层次的整合方式,仅满足用户对信息进行简单了解的需要。

2.1.3 基于超级链接的信息资源整合它是利用网络超文本链接的特性将文献的有关知识点链接起来,从而达到将有关的数字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便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

这种整合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方便读者查找相近的文献。

但这种整合不能检索全资源,容易出现“迷航”、“断链”等现象。

2.2 数字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上三种整合方式都从不同的层面提高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但都有许多不足,仍然不能为读者提供完全一步到位的服务。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缺乏规范、统一的著录标准,造成各整合系统间难以兼容。

不同的数据商开发的数据库在数据结构、字段上都不相同,并且拥有各自的检索系统,因而在检索方式、检索式构造规则、检索算符、检索字段等上都存在着差异。

这对实现同一检索平台下的分布式检索造成了困难。

整合技术偏低。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

2.2.1 实现整合标准化标准化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资源整合的持续发展和资源共享等重要问题。

因此,需要数据库提供商、图书馆和系统服务商的合作,通过“联合、开放、共享”的运作模式,贯彻“整体最优、统一实用、协商一致、实验验证、便于扩充、相对稳定”的标准化原则,促进标准化建设。

具体来说: 数据库提供商提供的数据库产品要遵循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和协议,最好是能够开放数据库接口,便于图书馆的加工; 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进行加工,尤其是自建特色数据库时,也应该遵循标准化原则; 系统服务商提供的平台应根据标准化原则而构建。

只有这三者相互合作,才能为以后的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创造条件。

2.2.2 制定法规标准完备的法律制度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行动指南。

为保证各高校之间的利益和职责,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使信息资源建设大到知识产权、小到信息加工的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使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一整套法规法令和标准规范。

2.2.3 提高整合技术如何加强整合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各类型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高校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和今后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技术,要从整合的资源类型、流程、电子资源链接、技术环境等方面,使图书馆各类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联变成简单的链接,完成全文的链接,实现从文摘到文摘、参考文献到全文的链接,使图书馆所有的Web资源形成完全融合的整体。

3 结束语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读者的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