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6
二、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⑸生态位移动:由于环境胁迫或种间竞争的结果,物种对资源谱利用的 变动。
⑹通过生态位的建造和利用,使各种生物之间巧妙配合,使得有限的自 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从而获得系统较高的生产力。 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林-参间作、林下养鸡、稻田养鱼。
③生物群落多样性,种植业与畜牧业比例恰当,使系统能够稳定,自我 维持。
④单位面积净产量必须是高的。
⑤为获得高产,农场规模应该是较小的(建议500亩左右)。 ⑥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目标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获得真正的经
济效益。
⑦农产品就地加工并直接供给消费者。
⑧在美学及伦理道德上必须为社会所接受。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核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及量比关系。
⑶ 运用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原理,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 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和布局,利用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 进行调控,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非经济产出组分或者生产过程中的 副产品,直接生产出人类可以利用的经济产品。例如,利用工农业生产 过程中的有机副产品:棉籽壳、稻草、木糖醇渣等培养出食用菌,利用 无毒的有机废水,采用无土栽培方法,培养疏菜或花卉,既处理和净化 了废水(渣),又生产出商品。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10
②增益环:指所加入的环,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出商品,但可以加大或提 高生产环的效益。例如,利用无毒有机废水种植水葫芦、细绿萍等植物 ,处理和净化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和所生产出的青绿饲料虽然不是商品 ,但可以用这原本不能养鱼的水去养鱼,水葫芦和细绿萍又可以作为饲 料饲养家畜、家禽、养殖鱼类,节约饲料,降低成本。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理论与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巫厚长 E-mail:houzhangw@ Mobile no:13956050196
主要内容:
一、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技术模式 三、典型生态农业技术介绍 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创新大赛项目范例 五、创新大赛项目撰写提纲
4
一、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㈡ 生态农业基本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
⑴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 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 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 的综合体。
⑵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指农、林、牧、渔、副(加工业)各业之 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5
一、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2.生态位原理 ⑴生态位: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和空间及其
机能关系(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 位),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和其它物种的相关位置。 ⑵生态位宽度:物种利用资源的幅度。 ⑶生态位重叠:多种物种对资源共同利用的程度。 引种:中蜂和意大利蜂;天敌与害虫。 ⑷生态位分离:不同的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 利于物种存活。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7
3.食物链原理
⑴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和能量, 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形成的单向联系称为 食物链。食物链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⑵生态农业根据食物链原理组建产业链,将各营养 级上因食物链选择所废弃的物质作为营养源,通过 优化食物链中的相应生物进一步转化利用,使生物 能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常以农牧结合为核心, 将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有机统一起来,并通过 食性选择使产业链加环,使生物能多层次利用。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2
一、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㈠ 概念 1.有机农业:利用农牧结合、轮作、堆肥等保持养分平衡,
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害虫,通过土壤耕作调节其结构性能, 降低成本和能耗,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 2. 国外生态农业:基本不用化学品,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 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保持土壤肥力;种植 业与畜牧业比例恰当,使系统能够稳定;生态上自我维持, 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有利于长远发展。 3. 中国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及传统农作技术,对农 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设计管理(种、养、加、销售、 旅游五位一体),在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前提下,充分发 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高效低耗,达到经济 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3
一、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英国学者M.K.Warthington在《生态农业及有关农业技术》一书中,总结 生态农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需要再循环。
②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 保持土壤肥力。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11
③减耗环:在食物链网中,每个环节均是生产者,但是,每个环节又都是上 一营养级的消费者,其中,有些环节生产的产品人类没有利用价值,反而 过度消耗上一营养级的资源。例如,农田害虫、田鼠等,这个环节称之为 损耗环。在原来的损耗环上增加一些新的环节,或增大原有的环节,使之 抑制和减弱损耗环的作用,加人的这种环节即为减耗环。例如,小麦(油 菜)套种棉花可以起到控制棉蚜发生的作用,即为减耗环的一个典型实例 。
Schneider Electric - Division - Name – Date
8
加环技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链环节,系统获得资源的充 分利用,生产相应的可为人类二次利用产品的过程。加环的种类已经不 限于食物链环节,一些产业环节、管理环节等都可以成为加环的内容。
根据食物链加环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加环分为生产环、增益环、减 耗环、复合环、加工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