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读书笔记
篇一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的受阻程度,一般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二、教书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
教书的职业角色应为以下六个方面: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教师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但是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指导者,而不只是灌输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
只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工作。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基本形式,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了家长的代理人,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要从各方面去关心和照顾他们,要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人。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问题。
要为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心理口健康和心理卫生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
教师心理不健康状况对学生间接地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教师职业适应性差,导致教师不愿与学生接触,在与学生接触中,缺乏积极体验。
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
自信心不足,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这样怎能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因各种认识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导致在对学生的教育上缺乏公正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情绪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直接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教师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与周围的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
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经常表现成为我独尊,自我中心,主观、偏狭、多疑、懦弱等等不良性格。
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战该,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厌的性格,常常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接原因。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常常有老师把学生害怕自己当做自己的本事,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反感讨厌。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压力的来源有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两类。
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突然改变,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失业下岗、亲友生病,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受到侮辱等。
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等。
如给自己定了不切实际的理想目标。
过强的责任感进取心,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倾向。
因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与经济地
位的不一致而导致的认知冲突与动机冲突,因人格缺陷或自我调节能力偏低导致的焦虑倾向、抑郁倾向。
从主观上看,挫折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大都是一消极的、不愉快的体验一些重大的挫折常会使人感到极大的痛苦,产生许多的烦恼,使人烦躁不安,苦闷异常,痛苦异常,痛不欲生,因此人们都认为挫折是一件坏事,都已能够避免挫折为人生的最大愿望。
如逢凶化吉、苦尽甘来等。
从客观上看,心理压力和心理挫折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有消极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应该是不能逃避,二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锻炼机会。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不断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2、及时调整、学会放弃;
3、灵活应变、另辟蹊径;
4、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三、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
我们看错了世界,反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泰戈尔
认识活动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合理的认知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的教育态度和行为。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三个尊重,即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四、教师的世界观与心理健康
世界观是由认识、观点、即、信念和理想勾成。
苦与乐是相对的,痛苦与快乐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快乐靠自己。
五、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
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情感与认知、需要有直接的关系。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教书育人乐在其中,教师积极情感的培养。
积极情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对高尚道德的崇善;能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
把握情绪的闸门,教师消极情感的自我调控。
做到:“知足常乐”;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理换位;转移认知对象;合理宣泄;升华调控;自我安慰;一笑了之;快乐作业。
六、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
性格是指人的品质、骨气、行为模式、道德力量等。
性格是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
它对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影响作用。
对人际交往也有作用,俗话说: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对个人的发展也有作用。
七、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学心理卫生
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态度,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或表情,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增加勇气。
篇二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后感
利用暑假时间,读完了马志国老师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合上书本,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的烦恼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时间久了真的会使自己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
读了这本书,有两点感触很深。
一、我们要学会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是带着“教师”的面具回到家里。
对老公发号施令,对孩子吆五喝六,好像天下都是自己对,别人总是不对。
后来发现这样导致老公心情很不好,孩子也很郁闷,自己在学校的不良情绪全部带到了家里,全部发泄给了家人,让整个家庭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这本书中讲的很好:一、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事情带回家。
二、工作中的困扰和家人交流要及时。
三、职业心理倦怠带回家来要有言在先,和家人事先说好。
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首先要处理好家庭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工作。
慢慢的我努力的改变自己,和善的给老公说话,到家里自己是妻子,不再是班里的班主任,不能板着脸去吩咐老公做事情。
同时和孩子学会交流。
学会改变自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也都在改变。
二、不给自己制造火气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不要让自己总是生活在痛苦和悲伤之中,学会释然,学会将一切看淡。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个妇人了去因为打烂了一只鸡蛋,就联想到了失去了很多的蛋。
我们真的不用嘲笑主妇,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的这样使用心理放大镜,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肆意的放大。
很多时候,我们班里一名学生出现了问题,当任课老师也反映他的问题时,做班主任的就会火冒三丈,将这名学生的很多的事情累计,然后放大,感觉他一无是处,我们就会用很生气的话语来批评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其实有时候细细想来,学生哪有不犯错的,班里总会有几个不听话的学生,这个和社会是一样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谦谦君子,总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学会冷静,再分析对策,然后好好来教育呢。
其实是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第二支箭,本来学生已经出问题了。
我们还在放大他的问题,来破坏我们的心情,这样我们带着情绪来处理问题,结果要么我们对学生处理过重,要么,会将学生教育成我们的对手,和我们整日作对,让我们整日心力憔悴。
所以,让我们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相信,我们会工作的更开心,生活的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