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作品《雀之恋》
作者:于佳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舞蹈《雀之恋》的创作背景、表现特征、舞美设计和服饰与音乐的运用等经典特色,论述了舞蹈《雀之恋》的当代价值。
指出,在艺术价值方面,舞蹈《雀之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民族传承方面,舞蹈《雀之恋》将舞蹈与民族的特质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价值方面,舞蹈《雀之恋》充分体现了它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舞蹈;雀之恋;表现特征;舞美设计;当代价值
一、舞蹈《雀之恋》的创作背景
在傣族的传统舞蹈中,孔雀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雀舞的来历很有传奇色彩,最早的孔雀舞是用来祭祀佛祖时表演的,相传在祭祀的过程中,在朝贺的人群里出现了一对貌似孔雀的动物,并且能跳优美的舞蹈,这种舞蹈遂被命名为孔雀舞。
经过考证发现,现实中的孔雀舞其实是来自傣族人对孔雀的热爱和细心观察而发明的,他们模仿孔雀的动作进行舞蹈设计,同时配以乐器模仿孔雀发出的声音,这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孔雀舞。
近来年,将傣族的孔雀舞发扬光大的是舞蹈家杨丽萍,由她创作的《雀之灵》、《雀之恋》等舞蹈,在傣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创新,通过肢体语言将孔雀的动感与灵性完美的表现出来。
《雀之恋》是由杨丽萍与青年舞蹈家王迪共同演绎完成的,并且成功的登上了2012年的春晚舞台。
唯美的舞蹈设计与多媒体的共同运用,形成了多元素同构的艺术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艺术创作。
《雀之恋》舞蹈设计基于《雀之灵》的创作灵感,是《雀之灵》系列的延续,运用手、臂、腰、腿部的符号化语言形式,描写了孔雀生活中关于爱情的一个片段。
二、舞蹈《雀之恋》的表现特征
1、神韵特点
舞蹈《雀之恋》与杨丽萍的其他舞蹈作品相比,更突出了舞蹈本身的自然、灵动。
它是以苏醒作为起始,这一部分主要用手语来表达舞蹈的思想内涵,通过艺术家的手部动作展现孔雀的生活场景。
舞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孔雀动作的具象表达,来引起观众的内心共鸣,激发观众的想象空间。
艺术家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在一举一动中都能形象的表现出孔雀的自然美与生动感,其所展现的舞蹈意境耐人寻味。
舞者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模仿两性孔雀之间的形体表达,肩部动作在这一部分运用较多,表现出舞者优美身姿的同时,也展现出两性孔雀的“柔”与“刚”的对比,使整体表现对比强烈、惟妙惟肖,形象的展示出大自然的魅力,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蕴,以及舞者强烈的思想境界。
两位舞者的默契对应,面对面的羽毛抖动,表现出孔雀极致的美,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让人观之难忘。
2、动作特点
舞蹈动作与模仿是不同的概念,舞蹈动作是将自然中的形态美,进行艺术的提炼,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将自然形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美丽的舞蹈动作。
《雀之恋》具有鲜明的动作特点:第一,在题材选择上,《雀之恋》延续了傣族孔雀舞在创作素材上的一贯特点,同时又在模仿的基础上,对孔雀动作的演绎中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适合舞台表演。
第二,舞蹈家杨丽萍充分挖掘原有民间表演的孔雀舞的舞蹈形式与孔雀舞舞蹈的动作元素,突破了传统的物象模仿,从孔雀的基本形象入手,以形求神,将孔雀舞经过加工改良。
第三,舞蹈中卸下了沉重的道具装饰,换上了无袖轻薄的上衣和孔雀羽毛图案的蓝色羽毛裙,提取模拟孔雀的各种动作元素,使其动作更加轻盈,优美。
三、舞蹈《雀之恋》的服饰与音乐
1、独特的舞蹈服装设计
舞台服装造型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造型与其他舞台元素如灯光、背景等相融合,创造出令人心动的艺术画面。
在民族舞蹈中,服装的设计经常会用到仿生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模仿自然生物,从而对服装造型进行整体效果展现。
在傣族的孔雀舞中,就利用了仿生设计对服装造型进行改进,这种舞台服装所要表现的是端庄华丽的感觉,使观众能够产生联想。
舞蹈《雀之恋》服装的设计初衷就是要充分的展示孔雀的真实状态,设计师将孔雀和服装之间的联系用象征性的、趣味性的、功能性的方式综合在一起。
服装的色彩在《雀之恋》中属于大胆的尝试,最初设计师采用真实孔雀羽毛的颜色,但很难达到舞台需要的效果,而大胆采用蓝色后,使得“孔雀造型”更是美轮美奂,取得了十分成功的舞台视觉效果。
在对杨丽萍的访谈中她也曾提到,之前的舞蹈作品《雀之灵》的纱裙服装造型简单,羽毛是采用塑料片制作,而舞蹈作品《雀之恋》的服装大胆、夸张,面料上采用的是真的羽毛拼贴而成。
2、音乐特色
音乐方面,《雀之恋》采用富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结合现代感较强的舞蹈音乐节奏,辅以丰富多彩的配器手法,营造了具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画氛围,对于舞蹈的烘托与渲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音乐是三宝的手笔,音乐中主要运用了大提琴音色的低婉、悠
远、柔绵,葫芦丝的轻快、明亮;象脚鼓及富有云南特色,最有创意的是在音乐中加入了口技“鸟语”,让观众在听觉上很形象的就能获取两只孔雀的亲呢,再通过二人的头部、手臂的完美配合以及腿部的摆尾,双人舞将“雀的爱恋”唯美的展现给了观众。
四、舞蹈《雀之恋》的舞美设计
1、灯光的巧妙运用
舞蹈《雀之恋》对灯光运用十分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射光方式,在面光、顶光、逆光、耳光以及电脑灯等各种光源不同角度的交织中,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神秘、绝美的舞蹈画面,既增添了舞蹈氛围又扩充了舞台表演空间,加上服饰和LED屏的配合,整个舞台更加绚丽多彩。
在光的色调上多选用蓝色,利用光色的冷暖、明暗对比,配合双人舞姿让一幅幅舞蹈画面产生呼应、对比、联想的效果,把孔雀羽毛颜色的梦幻多姿,通过灯光巧妙绝伦的色彩变化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灯光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2、科技的独特魅力
《雀之恋》的舞美表现以空灵感为主线,在舞美影像方面突出了舞蹈所要展现的意境美,同时也让观众有跌宕起伏的感觉,使观众随着舞蹈内容的进展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在《雀之恋》的尾声中,舞美创作团队采用的孔雀开屏效果呈现出了整个舞蹈的高潮部分,舞者的服装与影像背景的孔雀开屏相融合,既产生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又给整个舞台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根据《雀之恋》舞美创作团队的介绍,春晚表演时,为了呈现既定的艺术效果,团队对舞台的升降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舞台大屏能够随意组合。
为了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舞美团队在各个方位都设置了全息LED屏幕。
LED灯可以任意升降,组合成绚烂唯美的画面。
舞台上方的灯光与地面的LED屏幕,可以打出相互组合的图案,这种大规模的使用LED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极富变化的美感。
五、舞蹈《雀之恋》的当代价值
第一,在艺术价值方面,舞蹈《雀之恋》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杨丽萍与青年舞蹈家王迪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舞蹈当中,他们的舞蹈既继承了中国民族舞蹈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元素,使舞蹈艺术价值达到了巅峰。
第二,在民族传承方面,舞蹈《雀之恋》将舞蹈与民族的特质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其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开发、去探索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舞蹈演员是需要付出的,只有付出与执着,才能真正的追寻艺术的本真。
同时,作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者,要不时的开阔自己的视野,要有对于艺术更高追求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第三,在社会价值方面,舞蹈《雀之恋》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作用。
近年来,原生态艺术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生存空间十分狭窄。
其实,原生态艺术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展示。
《雀之恋》通过舞者的生动表现,使人们对原生态舞蹈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对民族舞蹈在原生态的创作理念与解读理念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杨丽萍通过自己对于原生态舞蹈的理解,将少数民族中最人性化与最生活化的一面展现出来,将原创乡土经典与舞蹈艺术经典整合、重构,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六、结语
从舞蹈作品《雀之恋》的表演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杨丽萍对于舞蹈艺术的创新以及执着。
她的舞蹈神秘又神韵,这都归结于她对大自然的虔诚和对人类生活以及情感的珍视。
在杨丽萍的舞蹈实践中,大自然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她用完美的舞蹈肢体语言编织出了人类最美的舞蹈神话。
【参考文献】
[1] 孔洋.傣族孔雀舞的艺术特征初探[J].大舞台.
[2] 蒋波.浅谈舞蹈作品《雀之恋》的艺术表现.芒种.
[3] 孙君飞,杨丽萍.一只自由飞舞的孔雀[J].思维与智慧.
[4] 华生,水兵,杨丽萍.为舞蹈而生的“孔雀公主”[J].电影画刊.
【作者简介】
于佳,女,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