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5.1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5.1
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
• (5)垫层
• 为了使载体在壳体内位置牢固,防止它因振动而损坏,同 时为了补偿陶瓷与金属之间热膨胀性的差别,保证载体周 围的气密性,在载体与壳体之间加有一块由软质耐热材料 构成的垫层。垫层还应具有隔热性。常见的垫层有金属网 和陶瓷密封垫层两种形式。
5.1.3 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原理
• 2.TWC的转化效率与混合气浓度的关系 • TWC的转化效率与发动机的空燃比也有直接关系。实验表
明,当空燃比维持在14.7:1附近上下0.3%范围内时,TWC的 效率几乎可达到90%以上
5.1.4 三元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影响因素
• 为了降低排放,使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在最高转化效率下, 必须将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在理想空燃比附近。
• HC:HC吸入人体后会破坏造血机能,造成贫血、神经衰弱 等,同时也会致癌。HC和NOx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光化学 烟雾,其中主要的生成物是臭氧,它具有强氧化性,可使 橡胶开裂,植物受害,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刺激人眼和咽 喉。
5.1.1 汽车尾气排放概述
• NOx:NOx的主要形式是NO、NO2和N2O5, NO2是有毒的、 具有穿透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当空气中的NO2浓度较大时 会刺激人体粘膜。而且NO2会造成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性,使 血液输气能力下降,轻则引起呼吸异常,直至死亡。
5.1.7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检测
• 3.真空试验 • 将真空表接到进气歧管,起动发动机,使其从怠
速逐渐升至2500r/min,观察真空表的变化,如果 这时真空度下降,则保持发动机转速2500r/min不 变,且此后真空度读数若有明显下降,则说明催 化转化器有阻塞。
5.1.7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检测
• 4.温度测试法 • 催化转化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于氧化反应产生了大量
• 发动机失火后未燃烧的燃油在排气管中燃烧,可能导致催 化器内部温度高达1400℃,这样的温度使载体融化,催化 器完全被毁坏。
• 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发动机冷起动时催化器能尽快预热 (如安装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在起动时将点火时间推迟)。 另外,为尽快预热,三元催化转化器尽量安装在靠近发动 机处。
5.1.4 三元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影响因素
• Ba(NO3) 2+3CO=3CO2+BaO+2NO (还原:释放NO )
• 2NO+2CO=N2+2CO2
(转化:无害成分)
实 践 技 能
5.1.6 三元催化转化器故障分析 5.1.7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检测
5.1.8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清洗 5.1.9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养护
5.1.6 三元催化转化器故障分析
• 当氧气量足够,混合气浓度达到理论空燃比14.7:1时,燃油 理想的、完全的燃烧可用下面的化学反应式描述:
• m1 CxHx + n1 O2 = m2 H2O + n2 CO2 • 由上式可知,理想条件下,混合气和氧气反应后只生成水
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燃烧 室不具备充分燃烧的条件,发动机也不能时时保持在理论 空燃比等因素,汽油不能按照化学理论产生反应,所以除 了主要的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之外,还产生了一些有害 的成分
的热量,因此可通过温差对比来判断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好 坏。 • 起动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在 2500r/min左右,将车辆举升,用红外线激光温度计测量 催化转化器进口和出口的温度,需尽量靠近催化转化器( 50mm内)。催化转化器出口的温度应至少高于进口温度 10~15%,大多数正常工作的催化转化器,其催化转化器 出口的温度高于进口温度20~25%。
• 这项功能由ECU、氧传感器、喷油器形成的空燃比闭环控制 系统来完成。
5.1.5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
• 1.功能与结构
• 在稀薄燃烧模式下,三元催化器对NOx转化的效率大大减 低,引起NOx排量的增加。目前,一般采用储存式NOx催 化转化器来减少NOx的排放。
• 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的结构与三元催化器有些相似。储 存式NOx催化转化器和三元催化器可以采用通用的载体。 除了铂、钯和铑涂层外,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还采用了 特殊的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以吸附NOx。典型的吸附材料 有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锶、氧化锆、氧化镧、氧化钡。
5.1.1 汽车尾气排放概述
2.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1)机内净化技术
• 机内净化技术即以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为核心的排气控制 技术。具体控制措施包括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 点火系统、可变进气系统、缸内直喷+稀薄燃烧技术、发动 机增压技术等。
(2)机外净化技术,
• 机外净化技术包括两类:一类是对已生成的有害排放物进 行净化的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如三元催化转化器、废气再 循环系统、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系统、NOx吸附技术等;另 一类是对来自曲轴箱和供油系统的有害物进行净化的非排 气污染控制技术,如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 系统等。
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
三元催化转化器包括壳体、载体、涂层、垫层等组成。
1-氧传感器 2-垫层 3-隔热层 4-涂层 5-载体 6-壳体
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
三元催化转化器包括壳体、载体、涂层、垫层等组成。 (1)壳体 • 壳体是整个三效催化转化器的支承体。目前用得最多的壳
体材料是含铬、镍等金属的不锈钢,这种材料具有热膨胀 系数小、耐腐蚀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催化转化器恶劣的工 作环境。 (2)载体 • 载体的材料主要有两种:陶瓷载体和金属载体。
5.1.5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
3-预催化器 5-NOx储存式催化转化器
5.1.5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
• 在稀薄燃烧模式时(λ>1,稀混合气),上游三元催化转化 器不能有效转化NOx,此时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负责对 NOx进行转化。
• 其转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NOx吸附(储存);NOx释放; 转化。
声音,则说明其内部催化剂载体破碎,需要更换催化转 化器。
5.1.7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检测
• 2.背压试验 • 在催化转化器前端排气管的适当位置上安装一个压力表,
起动发动机,在怠速和2500r/min时,分别测量排气背压 ,如果排气背压不超过发动机所规定的限值(一般不超过 20kPa),则表明催化剂载体没有被阻塞。
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结构
(3)涂层
• 浆状物涂在载体上后烘干形成涂层,典型涂层的主要成分 是氧化铝和二氧化铈。该涂层为贵金属催化剂提供一个巨 大的表面积,将贵金属催化剂涂布其上,可防止催化剂发 生热退化作用。涂层粗糙多孔的表面可使壁面的实际催化 反应表面积扩大7000倍左右。
(4)催化剂
• 在涂层表面散布着作为活性材料的贵金属,一般为铂 (Pt)、铑(Rh)和钯(Pd)以及作为助催化剂成分的铈 (Ce)、钡(Ba)和镧(La)等稀土材料。助催化剂主要 用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和高温稳定性。
• SOx:燃油中的硫成分在燃烧过程中形成SOx。在车辆的排 气中SOx的含量相对较小。三元催化器不能将SO2进行转化。 硫会在三元催化器表面沉积并与活性化学层进行反应,抑 制三元催化器对三种有害成分的转化能力。
• PM:汽车微粒排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以及引起人体呼吸系 统的疾病,例如造成呼吸短促、咳嗽和喘息,加重呼吸系 统疾病的程度和损害肺部组织等。尤其是极细微粒,更容 易侵入人体肺脏深处,对人体的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汽车 排放微粒甚至已经被认为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
2020/6/10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 学习情境3 学习情境4 学习情境5 学习情境6
传感器故障检修 燃油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点火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进气不良故障检修 排放超标故障检修与温度的关系
• 当温度超过300℃时才开始进行有害成分的转化。工作温度 400~800℃之间时转化效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寿命。当温 度达到800~1000℃时,涂层中的氧化铝和贵重金属加速老 化,导致转化效率降低。当温度超过1000℃时,涂层急剧 老化,催化转化器100%失效。
5.1.5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
• 2.安装位置
• 储存式NOx催化转化器对NOx的储存能力与温度有很大的 关系。当温度达到300~400℃时达到其最大储存能力,也 就是说其最佳工作温度比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温度要低 很多(三元催化器的最佳工作温度是400~800℃)。
• 为此,从减少排放的角度来考虑,必须采用两个单独的催 化器,一个三元催化转化器(预催化器)安装在靠近发动 机处,另一个NOx储存式催化转化器安装在远离发动机处 的汽车底盘下。
•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作用是将发动机运转工作过程所产生的 燃烧废气中的所含的CO、HC和NOx三种有害气体转化成对 人类社会环境无害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碳(CO2)、水蒸气 (H2O)和氮气(N2)。
5.1.3 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原理
• 2NO+2CO=N2+2CO2 • 2NO2+2CO=N2+2CO2+O2 • 2CO+O2=2CO2 • 2C2H6+7O2=4CO2+6H2O
5.1.3 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原理
• 常用的催化剂是由铂、铑和钯等一些贵金属材料构成,通 过特殊工艺方法浸镀在载体表面的基体涂层上。Pt负责催 化氧化CO、HC,Rh负责催化还原NOx。
• 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车辆不能使用含铅汽油,因为铅沉 积在催化剂表面,使三元催化转化器失效。
5.1.4 三元催化转化器转化效率影响因素
入 100km/h。经检查,发现三元催化转化器堵塞。
• 更换新的三元催化转化器后,重新试车,发动机动力
恢复正常。
学 习 目 标 1.能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