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单片机项目教程项目 5 蜂鸣器实验

51单片机项目教程项目 5 蜂鸣器实验


5.2技术准备
无源蜂鸣器的优点是: 1)便宜, 2)声音频率可控,可以做出“多来米发索拉西”的效果。 3)在一些特例中,可以和LED复用一个控制口有源蜂鸣器的优点是: 程序控制方便。 蜂鸣器驱动电路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以致于单片机的I/O 口是无 法直接驱动的,所以要利用放大电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极管来放大 电流就可以了。 蜂鸣器软件设计方法 IO口电平取反方法:I/O 口的电平进行翻转一次,直到蜂鸣器不 需要鸣叫的时候,将I/O 口的电平设置为高电平即可。
5.2技术准备
5.2.1 蜂鸣器硬件实物
在图片上认识蜂鸣器:有绿色电路板的一种是无源蜂鸣器,没有电路板而 用黑胶封闭的一种是有源蜂鸣器。
图5- 1无源蜂鸣器
图5- 2有源蜂鸣器
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 这里的“源”不是指电源。而是指震荡源。也就是说有源蜂鸣器内部带震荡源,所以只 要一通电就会叫。 而无源内部不带震荡源,所以如果用直流信号无法令其鸣叫。必须用2K~5K的方波 去驱动它。 有源蜂鸣器往往比无源的贵,就是因为里面多个震荡电路。
5.2技术准备
5.2.2 了解实验板蜂鸣器电路
图5- 3蜂鸣器电路

5.2技术准备
5.2.3 蜂鸣器驱动电路
蜂鸣器驱动电路如图5-4所示。
图5- 4蜂鸣器驱动电路
5.2技术准备
5.2.4串行口的结构
单片机串口结构如图5-5所示。有两个物理上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 SBUF(属于特殊功能寄存器),可同时发送、接收数据。控制寄存器共 有两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和PCON。发送和接收引脚分别是TXD (P3.0)和RXD(P3.1)。
SM0 0 0 1 1 SM1 0 1 0 1 工作 方式 0 1 2 3 功能简介 移位寄存器 8位UART 9位UART 9位UART 比特率 OSC/12 可变 OSC/32或 OSC/64 可变
(UART 是一个将并行输入转为串行输出的芯片,集成在单片机内,了解即可)(OSC:晶 振频率)
5.2技术准备
当SM0、SM1=01时,串行口设为方式1的双机串行通信。TXD脚和 RXD脚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5.2技术准备
方式1发送时,数据位由TXD端输出,发送一帧信息为10位:1位起始 位0,8位数据位(先低位)和1位停止位1。当CPU执行一条数据写 SBUF的指令,就启动发送。发送开始时,内部发送控制信号变为有 效,将起始位向TXD脚(P3.0)输出,此后每经过一个TX时钟周期, 便产生一个移位脉冲,并由TXD引脚输出一个数据位。8位数据位全部 发送完毕后,中断标志位TI置1。 方式1接收时(REN = 1),数据从RXD(P3.1)引脚输入。当检测到 起始位的负跳变,则开始接收。当一帧数据接收完毕后,同时满足以 下两个条件,接收才有效。 (1)RI = 0,即上一帧数据接收完成时,RI = 1发出的中断请求已被 响应,SBUF中的数据已被取走,说明“接收SBUF”已空。 (2)SM2 = 0或收到的停止位 = 1(方式1时,停止位已进入RB8), 则将接收到的数据装入SBUF和RB8(装入的是停止位),且中断标 志RI置“1”。
图5- 5单片机串口结构
5.2技术准备
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字节地址98H,可位寻址,位地址为98H~9FH。格式如图5-6所示。
图5- 6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SCON中各位的功能请参考相关原理书籍,其中SM0、SM1两位编码所对应的4种 工作方式见表5-1。有关4种通信方式描述见下一节。 表5-1 SM0、SM1组合设置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
方式2接收
SM0、SM1=10,且REN = 1时,以方式2接收数据。数据由RXD端输入,接 收11位信息。当位检测逻辑采样到RXD的负跳变,判断起始位有效,便开始接 收一帧信息。在接收完第9位数据后,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将接收到的 数据送入SBUF(接收缓冲器)。
项目 5 蜂鸣器实验
项目目标 通过控制蜂鸣器发声来了解 C51 的 I/O 口。 建议学时
4 学时
需要掌握的知识 1 .使用放大电路
2 .蜂鸣器
需要掌握的技能 懂得 I/O 口程序编写
学会设计放大电路
5.1项目分析
本项目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简单应用。设计一个单片机的最 小系统,利用P1.0引脚输出点位的变化,控制蜂鸣器的鸣叫,P1.0 引脚的电位变化可以通过指令来控制。
方式0发送时,串行数据由P3.0(RXD端)送出,移位脉冲由P3.1 (TXD端)送出。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串行口发送缓冲器的数据逐 位地从P3.0串行移入外接移位寄存器中。
方式0接收时,引脚RXD为数据输入端,TXD为移位脉冲信号输出 端,接收器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采样RXD引脚的数据信息,当接收 完8位数据时,中断标志RI置1,表示一帧数据接收完毕,可进行下一 帧数据的接收 方式0时,SM2位(多机通信控制位)必须为0。 2. 方式1
若不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收的数据不能装入SBUF,该帧数据将丢 弃。
5.2技术准备
3. 方式2 和方式3 方式2和方式3,为9位异步通信接口。每帧数据为11位,1位起始位0,8位数 据位(先低位),1位可程控为1或0的第9位数据和1位停止位。除了波特率 外,方式3和方式2相同。 方式2发送
发送前,先根据通信协议由软件设置TB8(如奇偶校验位或多机通信的地址/数 据标志位),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即启动发送。TB8自动装入第9 位数据位,逐一发送。发送完毕,使TI位置“1”。
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字节地址为87H,不能位寻址。格式如图5-7所示。
图5- 7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仅最高位SMOD与串口有关,SMOD:波特率选择位。当SMOD = 1 时,要比SMOD = 0时的波特率加倍,所以也称SMOD位为波特率倍增 位。
5.2技术准备
5.2.5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和波特率 1. 方式0 为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该方式并不用于两个AT89S51单片 机之间的异步串行通信,而是用于串行口外接移位寄存器,扩展并行 I/O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