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美术
《拈花圣母》
《拈花圣母》画于1478年。它表现的是年 轻的玛利亚和儿子耶稣在一起的情景。 这幅画虽然也是采用宗教题材,但却完 全排除了宗教画的气息,充满着浓厚的 人情味。这里的圣母已不再是传统宗教 画中的那种超脱人世的冷漠的面孔。圣 母穿着暗蓝色的衣服,外加红袖红裙, 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别了一只胸针。 圣母将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 一手则拿着一朵康乃馨。圣婴正伸出手 想要抓住康乃馨。据传说,粉红色康乃 馨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留下的 伤心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 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母爱的 象征。红色康乃馨则是象征殉难的基督 徒的血,似乎预示了圣婴以后的遭遇。 此画前景中摆着一瓶花,圣母的肘部几 乎就要碰到花瓶。萨瓦里笃定该画 是达芬奇跟韦罗基奥学徒时期的作 品,画中的圣母带有韦罗基奥作坊 的特点——苍白的、北欧人式的脸, 金黄色的卷发,双眼望着下方。最 能反映达芬奇特色的地方是圣母身 后穿过凉廊的风景,那是一排崎岖 不平,犬牙交错的山峰。
知名故事:
(1)达· 芬奇画蛋 达· 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 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 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塑家韦罗基 奥的作坊当学徒。 达· 芬奇来到作坊以后,老师韦罗基 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 芬奇很快 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 连几天都是如此。达· 芬奇终于不耐烦了, 认为老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 鸡蛋。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 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 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 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 也不一样啊。” 达· 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 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 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 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基督受洗》 达· 芬奇:基督受洗关于《基督受洗》的创作,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韦罗 基奥受圣萨尔宾诺教堂的委托绘制《基督受洗》,全画的人物虽已画完,但是还 剩下背景没有画,根据规定本应在一年前完成任务,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韦 罗基奥心须在复活节前交画,否则受罚。这时离复活节仅七天了,可是韦罗基奥 又不愿敷衍了事,他决定带着达· 芬奇去希莫尼湖写生,然后再画 达· 芬奇画蛋(11 张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韦罗基奥受寒感冒,高烧不止。 由于任务紧迫,韦罗基奥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门生达· 芬奇来画背景。达· 芬奇写 生完毕,赶回佛罗伦萨,反复琢磨体会老师的创作意图,模仿老师的画风,经过 一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全画。第二天早晨,当达· 芬奇揭开画布时,他惊呆 了。 原来,老师以达· 芬奇作模特儿画的那个手捧圣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 的师兄们刮掉了。他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时间又紧迫,他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 的委托,为了维护老师的荣誉,他当机立断,自己动手来补画这个天使。他找出 老师原来的画稿,以自己为模特儿,对着镜子,重画捧衣天使。韦罗基奥康复归 来,看到《基督受洗》时,激动万分,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达· 芬奇的肩膀兴奋地 说:“它是如此的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去拿雕刻刀了。”从此达· 芬奇声名鹊起, 成为佛罗伦萨有名的画家了。
《自画像》
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 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艺 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 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这幅 《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 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 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 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 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 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 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 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ຫໍສະໝຸດ 米开朗琪罗——个人简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 塞, 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 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 、罗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 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 要在佛罗伦萨,雕像《 大卫 》和市政厅壁画《 卡西纳之战 》、《神圣家族》 都是不 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 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 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 伦萨人民,具有显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 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 ,已移 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 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整个壁画以 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 ,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 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 方舟故事的 9 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 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 一切亲自动手。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 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 的创造. 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 , 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 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 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 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 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
《 大 卫 》
《昼》《夜》《旦》《夕》
《昼》、《夜》、《晨》、《暮》, 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开朗 基罗创作于公元1520-1534年,现位于罗马。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 地前后施工长达15年之久。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 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尼摩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陵墓前的一 对男女人体雕像《昼》与《夜》和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对男女人体 雕像《暮》与《晨》,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征性雕刻。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象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 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 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 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 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 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这四个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似乎 是为世事所扰,显得忧心忡忡,既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也代表着受时辰支配的生与死 的命运。
光塑像基梏对文在加的息使的蓄前着格向向他在 创 规 材 辉艺,罗中古艺观雄感,作习的方外雄地左充这 作 格 质 。术而在解希复众伟觉但品惯伟,在伟平侧满件 于 : : 作是雕脱腊兴的壮。躯在不大表的健线转自作 公 高 云 品思刻出艺人视观雕体艺同力情和美的动信品 元 石 的想过来术文角,像姿术,量中内,远着地中 米 雕 最解程,的主中艺是态上米似充在神处,站, , 像 高放中充“义显术用表显开乎满的态搜面立大 * 连 境运注分复思得家整现得朗随了全勇索容着卫 基 界动入认兴想愈有块出更基时全部敢着英,是 座 ,在了识”的加意的某加罗可神理坚敌俊英一 年 高 《艺巨到,具挺放石种具在以贯想强人,姿个 大术大了实体拔大料紧有这爆注化,,炯飒肌 卫上的人质体有了雕张感里发的的身随炯爽肉 米 》得热在上现力人刻的染塑出紧男体时有,发 将到情改表,,物而情力造来张性、准神左达 永表,造示它充的成绪。的。情美脸备的手, 远达塑世着对满头,,他是与绪。部投双抓体 在的造界人人了部为使的人前和这和入眼住格 艺象出中们体巨和使人姿物人坚位肌一凝投匀 术征来的已的人两雕有态产表强少肉场视石称 史。的巨从赞感个像强似生现的年紧新着带的 中作不大黑美。胳在烈乎激战意英张的远,青 放为仅力暗,,膊基的有情斗志雄而战方右年 射一仅量的表《,座“些之结,怒饱斗,手壮 着个是。中面大使上静象前束身目满。仿下士 不时一米世上卫的显中是的后体直,大佛垂形 尽代尊开纪看》大得有在瞬情中视体卫正,象 的雕雕朗桎是是卫更动休间景积着现体在头。 ” , 2.5 1501 1504 5.5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达.芬奇 油画 1503--1506 77X53厘米 现藏卢浮宫,是一幅享有盛 誉的肖 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 高艺术 成就,是达.芬奇几年(1503-1506)为之 苦心经营的留世杰作。蒙娜 丽莎是佛罗 伦萨商人F.del焦孔多之妻, 当时年约24 岁。达.芬奇创作此画时,在 艺术上可谓 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对人像 典型的审美 理想全部倾注于此,画中人 物坐姿优雅, 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 茫,可以说是 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那奇 特的烟雾状笔 法。而且,他力图使人物 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 的结合,他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 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 确与 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 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含义无穷,具有一 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纪的妩 媚微笑,则使观者如坠云雾,直叹 妙不可 言;这种致于完美的生动人像实为人文主 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 辉的体现。
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 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 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达· 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 立完成的一件作品。后来位于欧利维特峰的圣巴托罗梅欧修道院还订购了这 幅作品,稍后创作的《吉内薇拉· 班琪》,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 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 (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创作:1482年达· 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 《岩间圣母》。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 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的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达· 芬奇十分不安, 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画一幅湿壁画,这就是《最后的 晚餐》。 1500年达· 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开始为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创作 《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开始为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创作《圣母子 与圣安娜、圣约翰》。达· 芬奇在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 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 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 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达· 芬奇赴法国并应聘他为宫廷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