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10篇)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教学任务根据上学期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周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二、情况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总体措施第二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
第三阶段,即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四、教学要求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
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教学安排(一).2.24~.4月底(第二轮复习)1、完成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对知识点按章节体系、专题体系进行系统复习,并注重进行综合测试,巩固学生所掌握的考试要点。
2、做好高考综合练习卷以及历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
3、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优秀生的成绩及班级整体实力。
(二).5.1~高考前(第三轮复习)1、全面复习巩固,完善知识体系,把握高考思路。
2、查漏补缺(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挖掘学生潜能。
3、进行各种综合能力测试,加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2学情分析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
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
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
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
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2、把做过的习题认真复习巩固一遍,把题做精,切忌复习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10、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11、加强三科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共赢。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3一、指导思想以《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本事和解题本事为核心,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组的团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梦想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我校高三文科共有4个教学班,文科学生基础差。
在上学期历考试中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迁移本事差,审题不清,缺乏解题方法,书写不够规范等。
当然也反映了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不高,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
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学生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和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零散、无序。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本事的培养不够。
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十分明确,就是注重学生的本事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本事。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课程标准、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本事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要想在的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本事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措施专题复习及专题训练。
从二月中旬到三月下旬,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基于课本但高于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精编复习专题,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构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精选练习试题,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突破重难点,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本事的指导。
做到每个专题一小测,每两周一份综合练习,教师坚持每考必改、每做必批的原则。
要努力克服学生的.习惯思维,针对典型错题,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用,充分发掘试题的潜在资源。
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如审题不清、答题不准等,要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力争彻底解决问题,不留隐患。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质量。
重点练习客观题,强化主观题,适度选题,适量练采分点。
指导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方面注意以下几点:①看清问答题分值的分配。
②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③理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案结合采分点。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归纳、辨别、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⑤答案要简明、准确且规范答题。
加强团体备课。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紧、任务重。
而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知识点容易混和忘。
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对知识点的取舍、教师的团体备课、对高考动向的把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成为短时间取得高考好成绩的重要方法。
所以高三历史学科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供给最有效最准确的高考动,为学生减少复习的盲目性、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4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1.明确复习依据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
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
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
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
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
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1)复习内容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二轮复习。
5月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1.第一轮复习(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从新的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
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
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