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20 河流袭夺 含详解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20 河流袭夺 含详解

2023微专题训练20河流袭夺一、单选题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的河流上游水系的现象,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如下面两图。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判断丙河流的支流乙夺取甲河流上游水系的主要原因是()A.溯源侵蚀B.地壳抬升C.侧向侵蚀D.堆积作用2.图中河流袭夺现象主要发生在()A.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的地区B.流程长的河流袭夺流程短的河流的地区C.流速快的河流袭夺流速慢的河流的地区D.低水位的河流袭夺高水位的河流的地区1.A由图可看出,丙河是由北向南流,乙河源于两河间的高地,不断的溯源侵蚀,最终是切断了甲、丙间的分水岭,夺取甲河水系。

选A正确。

2.D图示是支流夺取甲河水系,A.B不对;河流的袭夺过程表明,谁的侵蚀力更强,谁最先切开分水岭,谁就会把分水岭那侧的河流夺过来;乙河的侵蚀活跃,下切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也较为强烈,甚至切穿分水岭,夺取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河流的河源段。

现在有个网络流行词语叫“屌丝逆袭”,而在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叫“河流的逆袭”。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

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是沼泽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3.D读图,河流袭夺与流量大小关系不大,主要是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①错,②对。

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与河道的弯曲、平直关系不大,③错,④对。

所以D 对。

4.C图中,袭夺后,甲乙丁处河流通畅,不会形成湖泊。

丙处河道不能与大河相通,水不能外流,易形成湖泊或沼泽,C对。

自然界中,相邻两个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

右图是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6.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7.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断裂5.A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是两河间的支流的源头的连线方向。

结合指向标,走向是南北走向,A对。

B、C、D错。

6.C结合右图,山岭东侧河流海拔低,由于河流袭夺,左图中西侧河流甲段注入到东侧河流,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丙,C对。

甲河段渡入地势低的东侧河流,A错。

乙、丁是东侧河流,水量不会减少,B错。

丁河段水量增大,D错。

7.C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是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形成的,C对。

风化、风力侵蚀不是主要外力作用,A、B错。

地壳断裂属于内力作用,D钷、河流袭夺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河流袭夺过程①袭夺河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②伴随着峡谷地貌的形成③袭夺河最终归属于其他水系④袭夺河的流域面积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结合下图,若长江在历史时期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干流的A.重庆至宜昌段B.宜昌至武汉段C.武汉至湖口段D.湖口以下河段8.A读图和根据所学知,河流袭夺过程,袭夺河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分水岭, 伴随着形成峡谷地貌。

袭夺河和被夺河最终归属于同一水系,袭夺河的流域面积会变大。

故选A。

9.A袭夺现象易发生在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一般河流靠近上游,流速较快,侵蚀作用比较强烈。

故选A。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10.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11.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12.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A.山麓冲积扇B.V型河谷C.冲积平原D.河口三角洲10.C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被袭夺河流的上游流入袭夺河,成为袭夺河的支流,而被袭夺河河流汇入减少,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泥沙沉积作用增强,故C正确。

11.C读图甲河流袭夺乙河流,导致乙上游流入甲河流,成为甲的支流,所以乙上游地势高于甲,故A 错误;读图甲袭夺乙河说明甲处向源侵蚀作用强烈,先切穿分水岭,故甲处河谷岩性应比乙处更疏松,故B错误;甲处侵蚀作用强烈,说明甲处降水较为丰富,故C正确;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河流袭夺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2.B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后,乙河上游流入甲河,乙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所以甲处应形成V型河谷,故B正确;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为河流沉积地貌,故ACD错误,所以该题选B。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14.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15.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A.①B.②C.③D.④13.C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

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对。

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

在发育的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错。

是乙河袭夺甲河,D错。

14.A 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对。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水量减少,泥沙堆积加重无关,B错。

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小,河道变窄,C错。

地转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错。

15.B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

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河道变窄。

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河段②,是河流袭夺后留下的河段,B对。

A、C、D错。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A.AB段B.BC段C.CE段D.EF段17.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18.有利于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自然条件是A.沂河的落差比东周河大B.该区域地壳出现沉降运动C.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D.CD河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B.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C.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D.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20.图中各河段特点正确的是A.FG段形成峡谷和瀑布B.EF段存在大量冲积砾石C.CE段东岸先堆积后侵蚀D.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小16.C 漂流袭夺前,河流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

袭夺发生后,东周河水位低,结合等高线凸出方向,河水流向东周河。

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C对。

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A、B错。

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D错。

17.B 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B对。

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A错。

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C错。

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D错。

18.D 有利于沂河上源被东周河袭夺的自然条件是CD河段附近的岩体较破碎,易被侵蚀,D对。

结合等高线判断,沂河的落差比东周河小,A错。

该区域没有地壳沉降运动,B错。

流城内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

【点睛】EF段河流断流,东周河水位低,河水流向东周河,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

沂河上源被袭夺后,FG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袭夺现象发生,说明岩体较破碎,易被侵蚀。

19.C河流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根据等高线数值,在C点处,东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C对,B、D错。

东周河水量大小,不是袭夺沂河原因,A错。

20.B 图中各河段特点,FG段流向不变,水量减小,A错误。

EF段断流,存在大量冲积砾石,B正确。

CE段东岸先侵蚀后堆积,C错误。

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大,D错误。

河流袭夺是指位置较低、侵蚀力较强的河流夺取位置较高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下图示意沂河河流袭夺位置分布。

FG河段河谷十分宽浅,细小水流的河谷内充填大量大块砾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有关沂河河流袭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恶沟CD段为袭夺河B.袭夺位置是G点C.袭夺前沂河上游是恶沟D.FG河段袭夺后流向改变22.导致沂河河流袭夺现象的主要外力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解析】本题组以恶沟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为背景材料,以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沂河上源被袭夺后将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考查了等高线、河流袭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题组难度较大,河流袭夺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并没有出现,需要解题者根据图中信息去判断袭夺的概念,对解题者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要求较高。

其实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21.A 河水的流向是自高向低流,根据等高线信息,可知原来河流的流向应是A流至B流至C流至E,EF处出现了中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