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姓名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蕴含了一定的文化特征。
通过比较中西方姓名的不同可以探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同时在全球化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姓名这一语言现象本身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识和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中西文化;姓名;文化内涵;文化差异;文化融合姓名是个人区别他人独一无二性的体现同时又展现了人与人社会背景文化间的联系。
姓名与文化关系紧密,不同的文化特征及观念决定了姓名观念及特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姓名的基本构成及其组成形式中西方(指英语国家)在姓名的组成部分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当代中国的姓名构成方式主要是:姓+(辈份名)+名。
其中辈份名在中国有些家庭中已不存在,只有姓+名。
当代西方的姓名构成方式为:名+(中名)+姓。
中名可以由一个名构成,同时也可以多个名组成中名。
二、中西方姓名存在的主要差异1.姓名构成顺序的差异中国的姓/名排列顺序是先姓后名,而西方国家的顺序则为先名后姓。
比如李小龙,姓是“李”,名是“小龙”;HarryPotter中Potter 是姓,放在名Harry之后。
2.姓名构成成分的差异在构成成分上,中国与西方存在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中名的命名要求上。
在古代中国,中名一般都是辈份名,族兄弟采用同一字或同一汉字偏旁,同族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表示。
比如清代皇帝雍正这一辈皇子的名字,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等。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现在中名的这一要求已被渐渐淡化了。
在西方姓名中,中名多为母亲的姓,后来也渐渐发展到借用其他亲属或钦佩的人的名。
比如英国王妃凯特的女儿取名为CharlotteElizabethDiana中Elizabeth就是为了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3.姓名的命取方式不同中文名字以字为单位,一般为两到三个字为主,长辈取名时一般会考虑生辰八字与五行,如五行缺木,则会在名字中加入带木的偏旁部首的字,如“林”,“森”等。
家人还对孩子的希望凝结在一个字里。
除此之外名字中可能还会包涵“伯、仲、叔、季”等字来表示兄弟间的顺序。
西方的命名以词为单位,因此所选用的词是有限的范围内挑选的,其中名字的来源多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人物相关,名字所代表的内涵与寓意也是固定的并且与名字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月亮女神Diana代表了贞洁、自由与健康。
有一点区别十分独特。
在中国,后辈不可与长辈重名,在古代不可与皇帝与圣贤重名,需要对帝王名字进行避讳,如雍正皇帝即位后将他的兄弟名字中的“胤”全部换成“允”。
而西方可以与长辈圣贤重名。
比如英国GeorgeAlexanderLouis王子,George向女王父亲乔治六世致敬,Alexander在英文中对应的女名是Alexandra,取自女王姓名,而Louis则取自爸爸名字中的一节。
这些名字与前辈均有重名,英国人正是使用重名来表达对先辈的尊敬和表达对后代的期冀。
4.姓、名发展的历史渊源不同在中国,姓的起源比名要早,而在西方,现有名后有姓。
至于美国黑人更是在南北战争后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而他们的姓是可以经常更换的。
[1]三、姓名差异反映的文化差异1.重集体与重个人的差异从中西方姓与名的前后顺序可以看出,中国人“重姓轻名”,而西方人“重名轻姓”。
这种姓与名的不同排列顺序是英汉文化差异的明显例证之一,它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人名上的体现。
[2]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维护整个家族成员的关系,他代表的是群体。
[3]中国人将姓置于最前,体现了中国人将自己首先定义在整体关系中,然后再整体中才通过名来展现个体。
这说明中国文化强调整体为先。
而在西方,名置于姓之前,名代表的是个体。
同时姓出现的时间较早也说明姓及姓的代表含义比名在中国人心中更加重要。
西方人注重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姓代表整体,置于名之后。
并且西方名出现的时间比姓要早,并且姓可以更改,说明西方文化中更肯定个人的地位,重视个人的价值。
2.宗族观念的差异中国人重姓轻名在文化观念上的另一种反映是中国人宗族观念强,重宗族意识。
宗族世代同宗同姓,姓是一个人宗族归属的一个标签。
中国人讲究追根溯源,讲究同一姓氏的发展。
而西方则不强调宗族文化。
从中名的命名方式上也可以窥探一二。
中国中名含辈份名,说明中国文化强调代代之间延续性以及同代之间的联系性。
有了辈份名,便是宗族间加强认同感的最好的纽带。
西方中名多为母亲的姓,没有反映出同代人之间的关联性,也没有整个家族因素的体现。
受儒家思想支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由于儒家提倡齐家睦族,每个人都要尽了对家庭与祖先所应尽的责任,命名的内容大体上多包含理想与希望,那么承先启后延族敬宗自然是理想与希望的一大主流。
在命名中,看看史书上所列举的历代人名表,如光祖、述祖、继祖、耀祖等,这些名字都是中国传统宗族思想最明朗的说明。
[4]3.宗教观的差异汉人重儒家礼教观念,如“德、义、恭、文”等,如三国的刘玄德和张翼德等。
此外,封建伦理“五教”中的“义、兹、友、恭、孝”和无常之道的“仁、义、礼、智、信”等字也常见于人名之中。
西方英美人多信奉____,如男名Chritian,Joseph等,女名Angela,Elizabeth 等。
《圣经》中的人物名和基督____圣徒名丰富了英语的姓氏库,这充分反映了基督____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5]4.中西方某些特有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起名字讲究生辰八字和五行。
数千年来我国的五行和八卦对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往往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确定命中缺少哪一样,然后由名字补上,使缺少的一行发达、昌盛。
[6]如五行缺木,则会在名字中加入带木的偏旁部首的字,如“林”,“森”等。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根。
[7]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语言也受其影响颇深,表现之一就是西方人的姓名。
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有各神,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寓意,而姓名也传达出了不同的寓意。
在西方尤其是英国,由于君主制的历史渊源,有一些名字本身有皇室名字的命名传统,而英国皇室在给继承人起名字的时候也会从中进行挑选。
比如女性的名字有Victoria、DianaElizabeth、Alexandra,男性则有Charles、George、Henry和Richard等。
这些名字都十分受欢迎。
5.婚礼与婚姻观念的差异中国古代女子出嫁后随夫姓,夫姓后再加上自己的姓,如李王氏,李是夫姓。
当代中国女性的姓名不再有此传统,女子结婚后姓名没有改变。
当代许多美国妇女婚后仍改用丈夫的姓,但是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不少夫妇开始采用两人的姓作为新的姓,中间以连字符隔开。
如MaryBrown和JohnWilliam结婚,婚后,二人的姓名变为MaryBrown-William和JohnBrown-William。
女性姓名的命名方式的变革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一种标签,标志着女性追求独立平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8]四、中西文化交流与姓名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西交流逐渐增多,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对于那些来中国的英美国家的留学生有一个中文名字很重要的融入文化的一种方式。
从他们取中文名的思路可以看出他们的姓名文化。
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取得自己的名字与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一致,比如李白,曹操等。
随着他们对中国文化更深的理解,他们的名字也趋向多样化。
这种对于姓名上的变化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互理解,也促进了姓名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的发掘与研究。
对于起名字,我们不应只看语言文字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姓名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以及外国人对于这个名字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的理解。
明白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五、小结名是一种记号,亦是文字的前身,人类的文化起于制名。
[9]人的名字和姓是一种语言现象,隐藏在它背后的是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语言现象,决定了姓名不同特点。
中西方姓名这一语言现象存在明显不同,反映了背后文化的差异。
各自的姓名的特点事实上是不同的文化内涵。
不论中西,在社会时代发展中,姓名也在变化,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同时文化的发展也促进姓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1]黄碧蓉.英汉姓名的文化底蕴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3).[3]肖华芝.论英汉人名映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5]葛传.新英汉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6]黄碧蓉.英汉姓名的文化底蕴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王升.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华章[J],2014.[8]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3).[9]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篇二【摘要】隐喻性思维受到文化的制约作用,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采取的隐喻方式有所不同,本文以动物词汇为例进行分析,相同动物在中西方隐喻表达存在差异,研究不同文化下隐喻的差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隐喻;文化;思维隐喻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每天所产生的语言表达许多都是与隐喻相关的。
我国隐喻研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已得到各界学者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一、隐喻的含义及特征隐喻是一种很常见的比喻方式,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
(Lakoff&Johnson,1980)但隐喻又不只是语言问题,更是认知问题。
各种思维活动,不管它是关于情感的、关于社会的、还是关于人格的、关于语言的或者是关于生与死的,都与隐喻有关。
[1]隐喻对于想象和对于理性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Lakoff&Turner,1989)隐喻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即两个概念域之间存在相似的地方,人们通常用较熟悉的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隐喻的使用能够反映人们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