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矿床矿相学》复习思考题1-2章矿床学基本概念(★★★★★)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有用矿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床学是地质学科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下的或分布于地表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矿产与岩石区别在于它能否被人们所利用,有无经济价值。
矿体:它是矿产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矿山开采的对象,是客观实在的地质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一个矿床由一个或多个多个矿体组成。
矿点:规模不清或者是比小型矿床还要小的矿床。
矿化点:指仅有矿化作用显示,但无成矿价值的地质点。
矿石:指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的品级: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提出的矿石质量指标,包括矿石中的有益组分、有害组分含量、品位、物理性质、加工方法等因素。
是指矿石的质量分级分级依据:a、矿石的品位b、工艺性能c、伴生组分矿石矿物: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指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脉石:泛指矿体中无用的物质,包括围岩碎块、夹石以及无工业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夹石:指夹在矿体内部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它可能会造成矿石的贫化。
围岩: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母岩:在成矿作用中,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
矿石的构造:指矿石中组成矿石的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
矿石的结构: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包括其大小、形态以及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
同生矿床:指矿体和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床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矿体和围岩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中所形成。
侧伏角:侧伏角是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自己的水平投影线的夹角。
倾伏角:倾伏角是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走向之间的夹角。
海绵陨铁结构:矿石矿物主要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或胶结了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矿产的种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地下水资源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如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
矿床工业类型:是在矿床成因类型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来进行矿床的分类。
一般把一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
对铁矿床来讲,工业价值较大的有: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世界60%,我国48.7%)海相沉积型(世界30%,我国15%);岩浆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等常见的矿体形态类型 :(1).等轴状矿体:三轴在三维空间内,均匀延伸Ⅰ.矿瘤:直径(d)>10m或达数十米。
Ⅱ.矿巢:1m<d<10m Ⅲ.矿囊:d<1m(2).板状矿体:指三维空间内两向延伸较远,第三向延伸短。
Ⅰ.矿脉:产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属后生矿床。
Ⅱ.矿层:指沉积形成的板状矿体,属同生矿床。
(3).柱状矿体:一向延伸较长,另外两向延伸较近。
常见的矿石构造类型及其成因指示意义矿石构造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包括集合体的形态、大小以及集合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矿石构造类型主要决定各类矿物集合体的形成环境,是确定矿床成矿阶段的重要标志。
矿石构造类型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梳状构造、环带状构造、晶簇状构造、鲕状构造、胶状构造、揉皱构造等成环境,是确定矿床成矿阶段的重要标志。
常见的矿石结构类型及其成因指示意义矿石结构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
矿石结构类型主要决定于矿物颗粒的形成条件,它是研究矿物生成顺序的重要标志。
矿石结构类型甚为多样,有:由熔体和溶液中结晶形成的结构、由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由再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构、由压力作用形成的结构等。
最常见的矿石结构有等粒自形结构、不等粒结构、纤维状结构、环带状结构、叶片状结构、乳滴状结构、胶状结构、破裂结构、骸晶结构、草莓状结构等野外观察矿体产状包括那些内容1)、矿体的产状指矿体在空间上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
2)矿体的埋藏深度:指矿体系出露于地表,抑或隐伏于地下以及矿体埋藏深度如何等(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或由于产出浅经剥离后可以开采的,称为露天矿完全隐伏的称为隐伏矿,也称盲矿体。
)3)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关系:指矿体是沿围岩层理、片理整合产出,或者穿切层理、片理。
4)矿体与火成岩的空间关系:指矿体产于岩体内,还是产在接触带或位于侵入体的围岩之中。
5)矿体与地质构造空间关系:指矿体产于何种构造单元中的何种部位,与何种构造类型密切相关。
划分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的地质依据依此是什么?成矿期:指在一个具有相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地质作用中,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期是根据成矿作用不同和物理化学条件和显著变化来确定的,1、必须掌握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对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的产出特征。
2、应结合该成矿期中典型的矿物组合和矿石构造的特点。
成矿阶段:指在成矿期内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或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划分的标志有:1)矿体构造标志(如脉状矿体的穿插关系);2)矿石构造的标志(脉状、交错脉状和网脉状构造;角砾状和环状构造矿石;交代蚀变与残留(余)构造;其他标志);3)矿物共生组合标志。
矿物的生成顺序:同一成矿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
1)矿物先后生成的标志:穿插、交代、包围、粒间位置、假象、构造。
2)同时生成的标志:固溶体分解结构、矿物颗粒成共结边接触、再结晶作用形成的变晶。
矿床学研究的工作阶段与主要工作方法工作方法:现场(矿山、野外)研究、室内研究、综合研究。
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因素有那些?1、矿床本身的特点和性质2、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的需求及市场价格3)矿床开采条件及环境因素。
3 成矿作用总论(★★★★★)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值。
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浓度克拉克值: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
该值>1表示集中,<1表示分散。
浓集系数:是指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的比值。
元素聚合成矿的方式:1、结晶作用:岩浆结晶、蒸发作用及凝华作用。
2、化学作用 1)化合作用2)胶体化学作用3)生物化学作用。
3、交代作用。
4、离子交换及类置同像置换作用交代作用: 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份的带入和另一些组份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也称为置换作用。
导矿构造:由于成矿物质 主要指内生矿床 一般来自地壳深部或规模巨大的岩浆源 因此需要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将含矿溶液搬运到地壳的较浅部位 这种断裂构造称为导矿构造配矿构造容矿构造:脉状钨锡矿床分布广泛,并在内生金属矿床中占有很大比重。
由于矿体呈脉状,严格受断裂或裂隙构造的控制,因此研究脉状钨锡矿床控矿构造的成生演化、特别是成矿构造特征,对阐明矿床形成的构造机制和控矿规律以及寻找隐伏矿床均具重要意义。
运矿构造充填成矿作用:当含矿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于已有的各种裂隙和孔袭中交代成矿作用:指矿液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而造成矿质的聚集。
也即是在—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矿液与围岩相互作用,由一个原生的矿物集合体,向一组更稳定的新矿物的转变。
扩散交代作用:交代作用中组份的移动通过停滞的粒间溶液,以分子或离子扩散的方式缓慢地进行。
由浓度差引起,有效半径为数十米。
渗滤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过程中组份的带入带出是借助于流经岩石裂隙中的溶液流动进行的。
溶液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压力差元素富集成矿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内因:即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b.外因:即温度、压力、PH、Eh及流体成分和动力等条件的变化。
元素富集成矿的主要方式?1、结晶作用:岩浆结晶、蒸发作用及凝华作用。
2、化学作用 1)化合作用2)胶体化学作用3)生物化学作用。
3、交代作用。
4、离子交换及类置同像置换作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主要特征?矿质在成矿流体中迁移、沉淀的主要方式有那些?4 岩浆矿床(★★★★)岩浆矿床:地壳深处的各类岩浆在其生成、运移或就位过程中,主要通过分异和结晶作用,使分散在岩浆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指在岩浆结晶和冷凝过程中,有用组分聚集成矿的作用。
岩浆中成矿物质的析出和聚集,是岩浆分异作用的结果。
1岩浆的各种分异作用,也就是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
按照分异作用的性质可分为结晶分异作用和熔离作用两大类。
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称熔离作用。
2岩浆爆发作用那些经过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或熔离作用后,喷发至近地表所形成的矿床。
这类矿床主要有产于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结晶分异作用: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
3岩浆凝结成矿作用:某种成分的岩浆在特定的条件下快速冷凝或结晶而形成矿床的作用早期岩浆矿床:岩浆冷凝结晶时,有用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和富集所形成的矿床晚期岩浆矿床: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较硅酸盐矿物从熔浆中晶出较晚,矿石矿物主要是金属矿物充填在硅酸盐类矿物颗粒间或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海绵陨铁结构。
岩浆熔离作用: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岩浆矿床成矿专属性的表现有那些?岩浆矿床的主要特征: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大体一致;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岩体内;3)侵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或迅速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清楚;4)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但自变质作用较普遍;5)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6)成矿作用是在岩浆熔融体中大体同时发生,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达1200——1500摄氏度;岩浆成矿作用主要有那些类型,各自形成那些矿种,代表性矿床案例。
1)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
①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有用矿物如自然铂、钛铁矿、铬铁矿、金刚石和稀土元素矿物等随橄榄石、辉石和基性长石等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出来,从而富集形成早期岩浆矿床;②岩浆中挥发份含量较高时,成矿元素与挥发份形成络合物,降低了它们的结晶温度,逐渐形成富含成矿物质的熔浆或矿浆,并在最后从岩浆中结晶出来,从而形成晚期岩浆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