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

目录文字部分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技术要求 (1)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2)1.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 (2)1.5工作量及完成情况 (3)1.6几点说明 (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气候特征 (3)2.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4)2.3区域地质构造 (4)2.4地层岩性 (5)2.5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7)2.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 (7)3 水文地质条件 (7)3.1地表水 (7)3.2地下水 (7)3.3腐蚀性判定 (8)4 场地地震效应 (9)4.1抗震设防烈度 (9)4.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9)4.3砂土液化评价 (9)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0)5.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均匀性评价 (10)5.2地基岩土评价 (10)6 结论及建议 (14)图表部分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张2.标贯试验统计表…………………………………………………………………………………………2张3.勘探点一览表……………………………………………………………………………………………1张4.图例………………………………………………………………………………………………………1张5.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平面图……………………………………………………………………………1张6.工程地质剖面图…………………………………………………………………………………………7张7.微风化基岩顶板等高线图………………………………………………………………………………1张8.钻孔柱状图………………………………………………………………………………………………11张9.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1张10.水质简分析报告…………………………………………………………………………………………2张11.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3张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2张13.岩芯照片…………………………………………………………………………………………………2张附件1: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 前言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深圳市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的委托,对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进行了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目的是查明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深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设计单位和委托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和钻孔布置图,我司于2014年07月11日至2014年07月25日进行野外施工。

1.1工程概况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3815 m2,拟建一栋4层的科技馆(艺术馆),总建筑面积5997.2m2,含普通教室7间、各功能用房、科技和艺术用房等。

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天然基础或桩基础。

本项目为4层建筑,工程重要性属二级工程。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属复杂场地,即一级场地。

根据本项目建筑设计情况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本场地属于复杂地基,即一级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甲级。

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提出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防水及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及其地下水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4、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判定场地是否有液化现象。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8、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9、如采用桩基,评价成桩的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0、本工程地质勘察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勘察规范。

11、共布置钻孔11个,钻孔编号ZK1~ZK11,钻孔位置详见钻孔布置图。

12、勘察报告提供常用的多种图件、表格及文字报告。

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2012);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5、深圳市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9、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 15-22-2008);10、《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 勘察方法及勘察质量控制评述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各项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均符合有关规范和勘察技术要求,达到了详勘的目的,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现对各项工作评述如下:1.4.1 钻孔测量定位及地下管线探测本次勘察钻孔施测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进行,施测时由位于拟建场地外基准点向场地内引测点,利用全钻仪进行钻孔测量定位和测高程,钻探施钻前先进行钻孔附近地下管线核对及人工挖探,确认孔位及其附近无地下管线后再施钻。

1.4.2工程地质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标准》(JGJ/T 87-2012)进行,现场由技术人员编录,终孔时由地质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所有钻探技术质量符合有关规范和勘察技术要求。

1.4.3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钻孔中所有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点间距和数量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试验成果可靠。

1.4.4试样采集和室内试验原状土样采集均采用取土器采取,扰动土样在岩芯中采取,地下水样在钻孔中采取,岩、土、水样的采取和试验均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1.5工作量及完成情况野外钻探于2014年07月11日至2014年07月25日完成,完成钻孔11个,钻孔编号ZK1~ZK11。

室内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编写于2014年08月01日完成。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如表1-1:表1-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1.6几点说明1、本报告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经杆长校正后数据(实测击数见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2、本次勘察钻孔坐标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气候特征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潮湿。

年平均气温21.1~22.2℃,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9℃。

年平均降雨量为1545.2~1989.4mm,年最大降雨量2646.2mm,日最大降雨量为490.3 mm,雨季为每年5~9月,集中了全年雨量的74.5%。

测区四季具有春润、夏湿、秋干、冬燥的特点,干湿分明,季风气候特点明显。

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

风向具明显季节性,夏季偏南风为主,次为偏东风,冬季偏北风为主,全县全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为3d,最大风速37m/s,历年瞬间极大风速大于40 m/s,南部的沿海地区多台风,可达10~12级,阵风12级以上,常形成风灾。

2.2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坪葵路右侧、葵涌中学内,交通便利。

(见图2-1场地地理位置图)。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盆地,地势平坦,现状为空地,有杂草丛生。

场地地面标高为24.59~24.85m。

拟建场地图2-1 场地地理位置图2.3区域地质构造本工程场区附近发育的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葵涌断裂组(F1337、F1338、F1339), (见图2-2 区域地质构造图)。

葵涌断裂组(F1337、F1338、F1339):该断裂组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倾角50°~60°。

穿行于晚侏罗世花岗岩中,由3条同方向平行排列的断组成,具一定的等距性,延伸长约7.5km,各断宽2~5m。

断裂中段被海水淹没,南西端插入大海。

构造岩为花岗糜棱岩和压碎硅化岩等。

断面发育有擦痕阶步及退镜体,裂隙发育,断裂内岩石矿物具重结晶定向排列,见绿泥石化等,力学性质压扭(反扭)。

成生于晚侏罗世后。

断裂F1339东部末端延伸至本场地内,延伸方向为ZK1与ZK6号钻孔的连线方向。

本次勘察ZK1与ZK6钻孔有揭露断层,揭露断裂地层为晚侏罗世断层角砾岩。

该断裂属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对拟建工程场地的稳定性无影响,但工程设计时需考虑建筑物的沉降差异。

拟建场地图2 区域地质构造图2.4地层岩性ml)、第四系残积层(Q el),下伏基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岩为石炭系早石炭统灰岩(C)。

场地内存在土洞、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并在ZK1、ZK6号1钻孔揭露断层角砾岩。

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ml)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碎石填土:灰黄色、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以粉粘土和碎石堆填。

场地内ZK1~①1ZK3号钻孔见及,层厚2.00~3.00m,平均2.43m;层底标高21.66~22.67m。

素填土:黄褐色、黄色,松散~稍密,稍湿,以粉粘土为主局部夹碎石。

土质均匀①2性较好。

场地内所有钻孔均见及。

厚度1.50m~5.8m,平均3.10m。

层顶标高21.66m~24.85m,层底标高为19.05~22.85m。

现场标贯试验7次,校正后N值为6.4~9.8击,平均7.7击。

取原状土样7件,土工试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和《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2、第四系残积层(Q el)②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灰色,系灰岩风化残积而成,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石英质砂粒,局部夹风化岩块。

场地内全部钻孔均见及。

层厚11.40~27.20m,平均19.67m,层顶标高19.05~22.85m,层底标高为-5.52~9.27m。

现场标贯试验49次,校正后N值为12.5~25.2击,平均18.2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