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味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麦味地黄丸-若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滋肾养肺的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麦冬、五味子两味药。
知柏地黄丸-出现睡觉出虚汗,口干舌燥,春秋季节手脚掌脱皮等症状,可以使用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形成的滋阴降火。
杞菊地黄丸-若肝肾阴虚引起眩晕,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眼晴干涩,经常用电脑引起的视疲劳等,可以使用滋肾养肝,比六味地黄丸多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桂附地黄丸-适用于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
若阴虚症状较重,达到阴虚火旺的地步,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第一,是有湿热的人,
第二,阳虚的人,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
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
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
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
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
匮肾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
2.银翘散表热证:荷牛豉草,連根梗葉花穗全吃了
薄荷 6g牛蒡子 9g 淡豆豉 6g 生甘草6g
连翘 9g (芦)苇根 6g 苦桔梗6g 竹叶6g
银花 9g 荆芥穗 6g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
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逍遥散
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白术、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
柴胡,甘草,芍药(白)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
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
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丹栀)加味逍遥散
丹枝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丹栀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牡丹皮,山栀(炒) 白术(炒),茯苓, 茯苓, 烧生姜, 薄荷,当归,柴胡,甘草, 芍药
【功用】养血和营,清肝健脾。
【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
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
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4.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
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
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5. 四君子汤 --补气
【组成】太子参(9克)白术(9克)
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
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弱。
(该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
6八珍汤益气补血
[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7. 血府逐瘀汤
趣记: 陶姐吃穿只喜财,当地花干
对照: 桃桔赤川枳膝柴,当地花甘
8.小柴胡汤
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芩柴草大夏人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炙)、
黄芩、生姜,大枣,
主治: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
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
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9.温胆汤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炙,茯苓【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趣记: 温胆圣旨, 二臣找竹
对照: 温胆生枳,“二陈”枣竹
二陈汤
趣记: 夏令炒红梅酱
对照: 夏苓草红梅姜
半夏,白茯苓,甘草炙,橘红,乌梅, 生姜七片【主治】湿痰证。
【病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二陈汤:温胆汤【类方比较】
均可理气化痰。
用治痰证而见痰多,胸闷,心悸,呕吐等。
二陈汤以半夏与橘红为伍,善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既治生痰之源,又祛痰湿之标,
二陈汤方用治湿痰证而见胸膈痞闷咳吐白痰恶心呕吐,或瘿瘤,痰核等证。
温胆汤方名“温胆”,实质清胆。
凡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恶心,或因痰热而致的癫痫多用。
以半夏配竹茹为主,善除
痰热,清胆除烦,为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之专方。
10.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银花…15g野菊花1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紫背天葵6g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桂枝汤
桂枝 9g 芍药 9g 炙甘草 6g 生姜 9g 大枣 3 pcs
【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大承气汤泻下剂
大黄12克厚朴15克
枳实12克(炙)芒消9克
止嗽散
趣记: 陈庚老子不借钱
对照: 陈梗老紫部芥前
陈皮, 桔梗,甘草,紫菀,
百部,荆芥, 白前,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宣降失司,津聚成痰:咳嗽,咯痰不爽。
风邪犯肺上袭咽喉咽痒,邪正相争:恶风发热
呼吸道感染、百日咳、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支气管炎肺炎、感冒等属于风痰咳嗽者。
玉屏风散
黄芪(蜜炙)白术,防风
【主治】肺卫气虚证,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恶风汗出,或易感风邪,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