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

浅析新乡地质灾害概况摘要: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

特别是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

引发地质灾害现象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新乡市;地质环境一、新乡市地质环境概况新乡市属于华北板块,横跨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第二沉降带中段的华北坳陷与第三隆起中段的太行隆起两个一级构造体系单元,除北部太行山地及山麓一带地势自晋豫边界向东南呈台阶式下降外,南部广大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区内分布有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

其中受新华夏系太行山前深大活动断裂带控制,北部京广铁路以西为新生代以来隆起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最高点十字岭海拔1732m,为基岩出露区,占全市面积的23%;岩石类型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对应工程地质岩组为片麻状稀裂坚硬、半坚硬片麻岩组、厚层状稀裂坚硬石英砂岩岩组、层状稀裂岩溶化坚硬碳酸岩岩组,岩组软硬变化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受地形地貌和岩组的影响,在岩溶裂隙发育良好的适宜部位含有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其它或因缺少含水层或因地下水迳流漏失,富水性一般较差。

南部为新生代以来坳陷下沉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约占全市面积的77%,主要为洪冲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多为砾石混合成层或砂质土、粘性土互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因有较好的含水层,赋存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但由于近20年来的大量开采已引起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局部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以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分布于市境的东部和西部,既是断裂带,又是地震带。

东部的聊城—兰考断裂带内有东濮坳陷,西部的太行山前断裂内有汤阴地堑,二者之间为华北坳陷沉降区内地震活动微弱的内黄隆起;北西向断裂次之,主要有新乡—商丘断裂和峪河—新乡断裂;此外还有东西向的盘古寺—新乡断裂。

受构造活动的影响,京广铁路以西及北部山区处于地震活动较微弱的地带;山前广大平原区属于华北坳陷,处于华北地震区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南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和强烈。

二、新乡市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新乡市北部的山区、丘陵区地质环境复杂,存在一些发生地质灾害的高危因子,如高陡边坡和陡崖地貌,强烈的风化侵蚀和剥蚀作用,且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使本区地质灾害具有多发和易发的特点。

(一)崩塌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指在重力和其他诱发因素作用下而发生的以岩体为主的崩塌,主要分布在山区。

在山区,地形陡峭,并分布有由于构造活动和风化形成的陡崖地貌,以及由于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不稳定斜坡和陡崖等,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开挖及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从解放初至2004年本区曾发生崩塌43起,约占灾害总数的40%,其中规模较大的如辉县市宝泉水库左岸崩塌群是云梦山组厚层石英岩状砂岩陡壁因风化裂隙的剥离而形成的,且正发展扩大中在卫辉市沧河谷地狮豹头水库一带也是在云梦山组石英岩状砂岩中,因人类工程活动形成高约30m的陡崖,风化剥蚀裂隙发育使岩石与母体分离而形成崩塌地质灾害,破坏公路交通在丘陵区也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多形成陡崖、孤峰,存在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

(二)滑坡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山区沟谷的边坡上,包括岩体滑坡和土体滑坡。

岩体滑坡常发生在坡度约15—35°的边坡上,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单纯顺层面滑动的滑坡较少见,多是断裂构造裂隙与层间软弱岩层相结合组成滑动面。

辉县市宝泉水库左岸龟山滑坡,是以下、中寒武统灰岩、白云岩为滑坡体,以其底部较软弱的馒头组泥岩、泥灰岩为滑动面,以其下伏的云梦山组厚层石英岩状砂岩为滑床的大型古滑坡,其边界面为扭曲带和断层,临空面为面向水库的直壁陡崖,总体积2100×104m3,为巨型滑坡,该滑坡目前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还存在不少潜在滑坡体,如拍石头水库左坝肩滑坡,高20m左右,长约60m。

上部寒武系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为滑体,裂隙发育,寒武系易风化破碎的泥灰岩为软弱层,滑动面倾角小于15°,下部寒武系灰岩为滑床,岩溶发育。

整个滑坡体被两个大裂隙自上到下整体切割,由于修建水库溢洪道,斜坡前缘形成陡崖,随着裂隙的继续张裂,在暴雨及强烈地震活动的影响下易于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甚至影响大坝的使用。

土体滑坡多发生在山体缓坡处及沟谷缓坡地带,滑坡体多为坡洪积松散堆积物,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破坏其稳定状态,在暴雨诱发作用下形成。

部分地段由于道路工程采挖坡脚,破坏边坡的自然状态和相对稳定性,成为发生土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地带。

卫辉市沧河谷地狮豹头北庄一带即是由于工程活动影响边坡稳定性形成潜在滑坡体滑坡地质灾害多由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大雨特别是暴雨等因素作用下易形成,危险较大。

(三)泥石流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亦可能发生,区内共发现13条泥石流沟。

流经山区的较大河流,如峪河、沧河等原都曾发生过泥石流,现多已筑库、坝等工程拦阻,较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已不再发生,但其上游沟谷有一定的集水面积和较大的水力比降,并有坡洪积残坡积松散土层和碎石层等物源条件,具有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现代人类工程活动改变地貌形态,破坏植被,并产生大量的弃石弃渣等,在暴雨的诱发下加剧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碳酸盐岩分布的低山区也存在发生较小规模泥石流的条件。

在丘陵区,发育有较小的沟谷及一些深切的黄土冲沟,广泛分布松散土层,曾发生过泥石流,现虽有简易拦阻工程,但仍存在发生较小规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也有遭受较小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四)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象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采矿和其它地下工程活动所引起,其中地下采煤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规模最大,损失也最大。

正在开采的辉县市吴村煤矿、张村煤矿和卫辉市的东陈召煤矿,共造成地面塌陷4处,并伴生地裂缝7条,损坏农田、房舍道路和其它设施,分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9.5万、273万、100.75万,共计432.25万元。

地面塌陷的范围将随采煤活动的进展渐趋扩大。

将投入开发的新规划的煤炭开采区也将会因煤层采空而引起地面塌陷。

(五)地裂缝地质灾害现象地裂缝是伴随地面塌陷而发生的,共发现有7条伴生地裂缝,一般为张性裂缝。

地裂缝宽度自1厘米到5厘米不等,长数米至几十米,直接破坏道路、房舍、田地,在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加重了对各种地面和地下设施的破坏。

本市尚未见有区域性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新乡市地貌类型多变,其北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风化剥蚀和侵蚀作用明显,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且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偶有发生,使得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为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太行中山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分布在西北部辉县市境的三郊口、沙窑至宝泉水库一带。

为构造剥蚀中山地貌,海拔1000—1500m,主要分布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砂岩和古生界碳酸盐岩,断裂活动强烈。

地形陡峭,植被较发育,地面坡度一般25—45°。

地层产状平缓,环山分布陡崖地貌,部分成为悬崖峭壁,易于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其次,由于沟谷及其边坡坡度大,谷中和边坡有松散的坡积物堆积,泥石流地质灾害也较发育。

(2)北部低山区拴马—塔岗—带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高易发区位于卫辉市北部拴马—塔岗及辉县市拍石头乡一带,为低山区,海拔500-800m。

岩石裸露,植被发育较差,地面坡度15°—35°。

断裂构造活动较强烈,岩层裂隙发育。

因风化剥蚀尤其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高陡边坡的峡谷地貌,且因观光景区开发和沿沧河河谷挖方筑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形成诸多断续的人工强化的陡崖地貌。

风化剥蚀作用使部分地段已成危岩并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如狮豹头水库坝下右岸就曾因崩塌损毁路面并造成交通中断,同时,由于筑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使一些边坡的稳定性达到临界状态,易于因多雨、暴雨和地震诱发滑坡地质灾害。

如狮豹头北庄村因筑路挖方切坡形成了不稳定斜坡使之成为潜在发生松散残坡积物滑坡的危险地段。

在边坡较陡和断裂构造带通过处,也有形成各种规模的山(岩)体滑坡的可能。

(3)凤凰山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分布在凤泉区北部一带,属剥蚀溶蚀低缓丘陵区地貌,地面标高80—300m。

主要分布奥陶系灰岩,局部有新近系泥岩,灰白色泥灰岩等。

除岗丘外,地面多被第四系坡洪积次生黄土等松散层覆盖,地面坡度一般小于5°,岗丘部位可达15—30°。

活动断裂青羊口断裂自本区东侧通过。

基岩岩溶裂隙较发育,构造活动和风化剥蚀作用较强。

本区泥石流沟发育,以泥流为主,虽已修建不规范的拦阻工程,但治理不彻底,仍有发生小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

(4)大山前—东陈召地面塌陷、地裂缝高易发区位于辉县市和卫辉市交界处,分属辉县市的张村乡、常村乡和卫辉市的太公泉乡,在大山前村—东陈召村一带分布。

本区属剥蚀丘陵地貌区的平缓地带,地面平坦起伏小,有小冲沟发育,局部有残丘。

地层以隐伏的二叠系含煤砂页岩层为主,上覆第四系坡洪积次生黄土。

大山前—东陈召煤矿开采深度270m左右,采空区面积比较大,且正在开采之中,采空区将逐年扩大。

现已造成地面塌陷,并伴生地裂缝地质灾害。

沉陷量达0.5m,损毁大量农田、房舍道路及其它地面地下设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南寨—鸡冠山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中易发区位于辉县市北部南寨—鸡冠山一带。

主要岩层为寒武系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次为奥陶系灰岩。

岩层产状平缓,倾角在10°以内。

海拔300—900m,相对高度300—500m,地面坡度一般15—30°,存在由厚层灰岩构成的陡崖地貌。

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北西西向断裂次之。

岩溶裂隙较发育,风化剥蚀作用较强烈,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植被相对较稀疏。

一般易于发生小型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在沟谷两侧和山体较缓的边坡地带有较薄的残坡积松散土石混合物堆积,有可能形成较小的泥石流地质灾害。

(2)西连岩—田窑丘陵区崩塌、泥石流中易发区位于辉县市与卫辉市交界处,包括辉县市常村镇东部、卫辉市唐庄乡西北部和太公泉乡西南部。

处于丘陵地带,海拔150—300m,最高363.2m。

地面较平缓,山体边坡5—30°,岩石裸露,局部形成陡崖地貌。

主要出露奥陶系灰岩,岩层产状平缓,岩溶裂隙发育。

山丘间分布次生黄土,地面坡度1—5°,黄土冲沟发育,切割深度8—15m,沟壁直立,宽10—50m不等,沟底为松散堆积物,比降一般小于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