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技术管理细则

高速公路技术管理细则

扬州至绩溪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技术质量管理细则中煤矿建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NJ-15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工程技术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程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项目部的施工技术管理,并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措施保障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依据公司《项目施工管理办法》制订。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xxx高速公路xxx项目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内容主要有:图纸会审、桩位复测和恢复定线、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特殊过程的管理、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日志、施工技术资料、工程交(竣)工验收、施工技术总结。

第二章图纸会审第四条图纸会审由项目总工主持,专业工程师、施工队长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人参加。

会审内容:1、图纸及目录、材料表、说明书等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有无缺漏;2、平面布置图和详图、标注与说明、标注与数量表等是否相符,是否有错漏空缺现象,图中设计坐标、尺寸、标高、轴线、预留孔、预埋件是否有错误与矛盾;3、图纸与材料表、设备表所列主要材料与设备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相符;4、了解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工程数量、结构形式、构造尺寸,主要材料和特别要求等;5、了解工程现场施工条件,设计提出的结构要求和施工技术措施的实现应采取的措施。

6、将生产、技术、材料、质量、安全、预算人员图纸会审发现的问题汇总,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会召开时逐一提出。

第五条项目经理、总工和专业工程师等均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图纸会审,提出项目部内部图纸会审时发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对于设计交底决定的有关修改或变更设计的问题,项目部及时获取设计院出具的设计变更单。

对设计图纸的会审还包括现场交桩,交桩内容有:导线桩、中线桩、转点桩、转角点桩、水准基桩等主要控制桩位。

建设单位整理下发的《设计技术交底纪要》与设计图纸具有同等效力,作为指导工程施工的正式文件之一,应及时传达发放,并作为进行工程变更或索赔的依据和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复测定线与现场勘察第六条在交桩工作完成之后,项目总工组织有关人员首先对控制桩位进行复查核对,恢复定线。

主要工作内容有:1、核对建设单位交付的导线控制点,对水准基点桩、桥涵中线桩、三角网布置桩及基线桩和转角点桩的位置进行核对,并埋设稳固的保护桩;2、补充施工需要的临时水准点和导线点;3、补充需要的桥涵中心桩、涵洞轴线桩;4、其他施工测量。

第七条现场勘察和施工条件调查1、根据路线平、纵、横断面图,调研沿线地质不良地段的特殊处理、构造物位置与方向、进出口高程及桥梁结构形式、防护、导流设施等方案是否合理;2、对桥位附近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以及材料的来源和质量进行调查和测试;3、对现场水源、供电的情况以及施工环境和当地风土人情进行调查;4、识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源,合理规划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范围;5、对现场的勘察和测试形成《施工现场勘察报告》,经项目总工签字确认,必要时报建设单位审定。

第四章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第八条若现场核对和施工中发现图纸有错误,或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或某种材料需要替换,以《工程联系单》的方式向设计单位提出,请求设计单位予以答复。

《工程联系单》经设计单位签署意见并向业主发函后方为有效,它是进行施工和工程索赔的依据,应作为技术文件进行控制和保存。

第九条项目部提出申请设计变更的原则:1、设计中有明显的不合理或错误;2、在不降低原设计技术标准的同时,便于引进或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能节省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减少污染;3、实际工程地质情况发生较大差异,影响原设计意图实施。

4、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困难,经修改设计可减少施工难度,缩短工期。

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第十条由项目总工根据公司对项目管理实施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符合业主、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参加编制的人员要认真学习招标、设计、施工合同等文件,了解工程特点,工程性质、规模及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2、调查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能源、交通、资源等),人文条件(宗教、民俗、法律),尽可能掌握全面信息资料。

3、编制依据和文件包括以下内容:1)招标文件;2)资格预审文件;3)投标书;4)施工图;5)施工现场自然状况和技术经济状况调查报告;6)工程执行的有关标准、规范;7)其他参考资料。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发放、宣贯须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语言简练。

第十一条施工技术措施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需单独编制。

施工技术措施应针对下列项目,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编制:1、质量保证措施2、施工平面总体布置3、工期保证措施4、季节性施工措施5、主要项目施工技术方案6、安全施工技术措施7、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技术措施第十二条技术措施的要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1、技术措施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技术措施所针对的目标;2)实现计划目标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各项措施所涉及到的工作范围及技术要求;4)各项措施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

2、参加审核人员应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程序和内容,并充分发表修改意见,讨论后进行修改。

审查内容包括:1)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2)施工平面布置图绘制是否符合制图标准,设施布置是否详细合理;3)核对经济技术指标的可行性;4)各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冲突;5)有无重大的遗漏和错误。

第十三条当施工组织设计经业主、监理工程师批复同意后,项目技术部门即应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提交总体开工报告。

一般情况下,总体开工报告和首先开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报告(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同时提交,获业主、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后,即可正式开工。

应保存好业主、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

第十四条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见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框图:2、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第十五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经批准下达后,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交底和具体实施,并对落实程度负责。

第六章施工特殊过程的管理第十六条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界定1、关键工序:是对工程质量和工期有重大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工序。

本项目的关键工序有:大型构件的运输与吊装、填石路基压实等;2、特殊过程:是指产品质量、特性不能在成品上得到完全检验的过程。

它的特性在后续过程或使用时才能反映出来,过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检测或只能破坏性检测。

本项目的特殊过程有:台背回填、特殊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预应力施工等。

第十七条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施工准备1、熟悉设计意图、标准、规范等,根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特点,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

施工方案中应涉及:1)工艺流程图;2)施工组织和施工程序(含资源配置);3)方案设计计算书(必须附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并符合设计规范及适用的行业标准);4)施工环境要求(对于一些须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的特殊过程,需作出具体规定);5)工期要求和保证措施;6)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措施;7)环保技术措施;8)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职业健康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9)应进行的过程监测、测量和检验、试验项目及要求;10)所需要的记录。

2、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由专业工程师编制,项目总工确认批准,并负责指导实施。

3、资源配置1)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施工前,必须对现场的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根据操作规程对人员资格做出规定,并进行检查;2)对原材料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按标准抽查、检验、标识;3)配备相适应的设备,设备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并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性能。

第十八条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过程控制1、工作环境的控制:对不符合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规定的作业环境,坚决不能施工;2、对过程参数或产品特性的控制:1)必须进行现场施工技术交底;2)严格办理工序交接手续;3)按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监测、测量和试验,做好记录评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七章施工技术交底第十九条施工技术交底(含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交底)是项目技术管理必须执行的一项制度。

实行逐级技术交底责任制,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使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对承建工程的设计意图、施工安排、施工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保证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第二十条技术交底必须满足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要求。

技术交底应填写“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交底和被交底人员须签名。

对特殊工程、隐蔽工程、工程质量事故多发和易发工程部位、工序以及影响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环节,更应进行重点技术交底并明确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二十一条“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的编制及主要内容1、“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一般由专业工程师编制,项目总工审批。

2、主要内容1)工程范围、数量及工期安排,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及各工序的施工负责人等;施工质量目标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图纸、验收程序和方法。

2)施工准备应说明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及主要施工机械的规格、型号及施工场地准备要求;3)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操作规程、质量保证措施,指明该工程的特殊过程、质量管理点及重点施工技术要求;4)施工过程中季节性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5)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6)施工中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及职业健康安全技术保证措施,有关应急措施;7)工程质量检查、安全技术检查、环保检查的项目、内容及施工原始记录,工序间“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的规定程序及内容,质量检验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8)施工平面管理及文明施工技术要求。

9)成品保护技术措施;第二十二条施工技术交底程序施工技术交底采用两级技术交底制度。

1、第一级交底:由项目总工主持,项目领导、有关部门和现场技术人员、试验工程师、测量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安全专职人员、作业队长等参加。

2、第二级交底:由现场作业队长、现场技术人员在每一工程开工前,向现场具体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安全专职人员、质检工程师负责监督实施。

第二十三条技术交底有关要求1、技术交底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施工交底和记录上须有接受交底人签字。

2、当出现设计变更时,应在实施前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3、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字迹清晰工整、语言简练;2)操作方法合理、操作性强;3)技术组织措施指标明确,措施可行,技术要求具体;4)记录上的编制人、接受交底人签字齐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