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

蛋白质
酶类
微管
促使微管解聚 长春碱类 促使微管聚合 紫杉类
化疗不良反应及防治
化疗药物的毒付作用
• 化疗药物在杀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 有报告,因化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引起的死 亡率为3%~10%。化学治疗是个无形的 “手术刀”,使用时需要十分慎重。
阿糖胞苷
抑 制
抑制DNA聚合酶
抑制dTMP合成
脱氧核苷酸
抑制TOPO酶Ⅰ或Ⅱ VP16、HCPT、ADM
阻碍修复
RNA
博莱霉素

损伤DNA

DNA
与DNA交叉联接
烷化剂、顺铂、 丝裂霉素
RNA
(tRNA、mRNA、核蛋白体)
嵌入DNA
抑制RNA合成 放线菌素D
三尖杉酯碱 L-门冬酰胺酶
抑制蛋白质合成
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可能导致死亡 停药或经对症治疗后能够恢复的各种毒性反应 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 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功能异常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末梢和中枢神经毒性
口腔粘膜炎或溃疡、食管炎、出血性膀胱炎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荨麻疹、心动过速
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500多种, 包括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心脏毒性、 口腔炎以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或严重 组织坏死等。其严重度可从无临床表现的 轻微型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型。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
1979年“WHO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发 布以来,其作为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 准在中国的应用仍十分广泛。
疼痛。
的化 处疗 理药
物 外 渗
立即停止注射,制动并保留注射针头
尽量回抽残留药物
注入皮质激素,并拔掉针头 可在渗漏部位皮下多点注射止痛药 物、相应解毒剂,避免局部按压
据所用抗癌药物 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局封, 进行冷敷或热敷 可反复多次直至疼痛消失
抬高患肢
密切观察及随访,出现溃疡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化疗药物的分类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按细胞周期分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肿 瘤
烷化剂
药 物
按来源和药理学分
抗肿瘤抗生素 抗代谢药

植物碱类
分 类
其它(铂类、激素)
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靶点分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烷化剂、铂类、丝裂霉素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抗嘌呤、嘧啶合成药,阿糖胞苷
局部刺激性
主要表现为血管外渗漏和化学性静脉炎,抗肿瘤药物渗 漏后可局部应用相关解毒剂缓解疼痛,避免溃疡形成,促进 损伤的恢复。化学性静脉炎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 主要依靠预防。
根据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 红热型:沿静脉血管走向区域发热、肿胀及疼痛; 栓塞型:沿静脉走向处变硬,呈条索状硬结;外观皮肤
化学治疗药物
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蒽环类

干扰微管蛋白质合成药:长春碱、紫杉类、鬼臼碱




激素类药

TOPO异构酶抑制剂:VP16、HCPT、CPT-11 抗雌激素类药:三苯氧胺、法乐通 孕激素类药:甲羟孕酮、甲地孕酮 抗雄激素类药:氟它胺
分 类
LH-RH激动剂/拮抗剂:诺雷德、依那通
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
几十年来,化学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 要治疗手段之一,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即使在如今的靶向治疗时代,化学治疗仍 然是无法取代的。
由于化疗药物靶向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差, 故取得疗效的同时也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 胞。因而常常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 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 出现的有害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生物反应调节剂
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胸腺肽
单克隆抗体类
美罗华、赫赛汀 抗新生血管生成剂
其它
酪氨酸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格列卫
细胞分化诱导剂:维甲酸
细胞凋亡诱导剂
作用机理
嘌呤 嘧啶
抑制嘌呤合成
氨甲喋呤
6-巯基嘌呤 硫鸟嘌呤
抑制嘌呤合成
抑制核苷酸转变 核苷酸
抑制核苷 酸还原酶
羟基脲、 脱氧胞苷
氟尿嘧啶
透明质酸酶1ml 生理盐水1ml 氢化考的松25mg 10%硫代硫酸钠5~10ml 透明质酸酶1~2ml
使用方法
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 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
按系统
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
类别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可逆性 不可逆性 致死性 非致死性 血液毒性
消化道毒性 心脏毒性 肺毒性 肝、肾毒性 神经毒性 粘膜损害 过敏症状
内容
用药后1~2周内的毒副作用 用药后2周至3个月的毒副作用
超过3个月的毒副作用 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毒性消失,机体可恢复正常 毒性发生后持续存在,机体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物理治疗、中医药治疗、功能锻炼
药物
氮芥 丝裂霉素 放线菌素D
阿霉素
长春碱类
顺铂 足叶乙甙
抗肿瘤药物外渗后解毒剂的应用
解毒剂
10%硫代硫酸钠4ml 10%硫代硫酸钠4ml 维生素C 1ml(50mg/ml) 氢化考的松50~100mg 8.4%碳酸氢钠5mg 二甲基亚砜+维生素E 去甲肾上腺素10mg
该定义排除了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 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由于肿瘤化疗药物的治疗剂量与最大耐 受剂量(药物与毒物)之间的差别很小,故 时常出现化疗的毒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 患者死亡。因此完整的化疗疗效评价应包 括抗肿瘤效果和毒副反应两个方面,即抗 癌药的毒副反应的判定与抗肿瘤效果具有 同等的重要性.。
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因素
种类 治疗因素
内容 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
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
患者因素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
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全身状况、年龄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注:﹡全身用药的毒性高于局部给药
分类方式 按时间 按转归 按后果
有色素沉着;血流不畅伴疼痛; 坏死型:沿静脉穿刺部位疼痛加剧,皮肤发黑坏死,
甚至深达肌层。
化疗外渗和化学性静脉炎预防措施:
§用药前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的组织完整性及其状态; §注药前先向血管内注入5~10ml生理盐水,以确保静脉 血管通畅; §应选择前臂大静脉,切勿靠近肌腱、韧带和关节,避免 在有皮下血管或淋巴管部位穿刺,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 脉穿刺点远端避免再次穿刺化疗; §注射化疗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