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第九课《文本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应用的最后一课,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体验了《设计页面》、《编辑文字》和《自选图形的应用》,其中《编辑文字》“字体与段落的设置”内容会应用在本课任务中,《自选图形的应用》“设置自选图形”与“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内容,可以同化性迁移到文本框相关的操作学习中。
另外,本课的核心问题之一——文本框应用的意义,应合理呈现。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皆来自周边各村及新居民子女,多数学生校外无法接触计算机,已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理想,例如为文本框添加文字后,文字需进行适当编排(设置字体与段落格式)才能全部显示。
学生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需给出适当的提示。
另外,自选图形一课内容的同化迁移,需要更明确的引导。
另外,因教育大环境的问题,七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同时因为年龄特点,又比较容易在教师情感引导下激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制作杂志栏目页面,体会文本框在作品创作中的用处,会添加文本框及其中的文字,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置格式(填充色、线条色、形状效果),知道改变文字方向的方法;
2、通过设置文本框链接,知道文本框链接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文本框链接实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本框内容的连接。
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杂志栏目页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分享、互助评析等方式,提升页面布局、图文混排及颜色搭配等能力。
(体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国防主题杂志栏目页面,感受到祖国日益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保守国家秘密就是责任。
(体现“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重难点】
重点:文本框的格式设置,文本框链接的创建
难点:文本框链接的作用及创建连接的方法
【学具准备】
文本框学习系统.ppsx及附属的帮助视频,备选的版面设计半成品及自助素材,备用的文字资料,任务单等文件。
【学习活动】
环节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一、情境导入(3分钟左右)
欣赏国产航母入列宣传短片,接着由教师或某位学生对国产航母入列做简单的介绍,结合幻灯片关键字进行问答互动,最后引出本课的任务目标——“国产航母——山东舰”介绍页面的制作。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课前找到授课班级的一位军事迷,让他当堂为同学科普山东舰及航母知识科普,借此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国防建设。
】
二、明确目标(2分钟)
认真阅读本课任务目标,了解学习辅助工具及资料的使用方式。
(教师打开其中一个备选文档)思考:版面已经设计确定,怎么处理即将添加的文字?
【设计意图:部分学生提前了解过本课内容,因此能将问题导向文本框。
如果是自选图形,教师也可以顺势带出文本框,并让学生课后研究添加文字后的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异同。
还可以设问:既然效果相似,那么它们的操作会相似吗?】思考:应用文本框有什么优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文本框比作“自由的面团”,并顺势引出课题及任务一——小试牛刀。
【设计意图:自由的面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借此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体会文本框的作用。
另外,在应用文本框之前理解文本框的作用,恰好“回答”了学习本课的意义所在。
】
环节二:自主学习,主动分享
一、自主学习(预计10分钟)
根据任务单要求,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一——小试牛刀,
任务要求是:添加文本框,并把文字内容添加到文本框中。
学生可以自行打开学习系统获得帮助,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寻求同伴或教师的指导,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并及时指导他们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作为第一个环节,并不涉及本课重难点,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考虑到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所以在学习系统中分步骤给予提示,以此引导学生根据学情自主选择,教师在学习系统中可以设置积分进行引导。
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能获得积极体验】
任务一完成之后,尝试完成任务二——大展身手的第一步,
任务要求是:为文本框设置合适的效果。
将在尝试过程中找到的方法、遇到的问题、特别的发现都收集起来,等待接下来的分享环节。
【设计意图:在学习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任务要求难度不大,但是他们遇到的是任务之外的困惑,“文本框一点都不好用”。
操作熟练的学生虽完成了任务,但他的体验肯定也不会很积极。
这对于接下来的文本框链接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合适的认知冲突,冲突化解的过程会深化他们对文本框链接作用的理解。
】
二、主动分享(预计6分钟)
分享:学生依次上台,把方法、问题、发现等内容或表述或演示,分享给同学。
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可穿插调查(有相同问题或发现的同学举手示意),可鼓励其他学生解答,可启发学生自己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前和个别学生做好约定分享顺序,以此带到分享氛围。
过程中可能有冷场,可能会喧闹,可能会有意外,教师需根据情况及时做好调整与引导。
】
环节三:认知冲突,自助突破
一、认知冲突(2分钟左右)
教师引导呈现两大冲突问题:
1、随着文本框内文字排版变化,文本框就不能显示所有文字内容了;
2、随着文本框大小的变化,文本框里的文字内容需要不断地调整。
关注范例作品,在教师对其中一个文本框的文字进行增减操作时,观察其他文本框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学生质疑文本框的意义时,教师及时送出希望。
这种冲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不过教师要把握好消极体验的“时间长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
二、学习突破(12分钟左右)
学生从教师处获得学习系统中“文本框链接的设置”解锁方式:点击小标题“自助选学区”,自助学习获得“文本框链接的设置”的提示及相关帮助视频。
完成任务二——大展身手的第二步,
任务要求是:为作品中的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链接并体会作用。
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文本框链接之后,可以看看同伴的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协助同伴解决问题;不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学生可以参看同伴的设置方法,必要的话可以让同伴示范教学。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之前的认知冲突梳理,结合学习系统的学习参照,大部分学生能自己设置文本框链接,一部分学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伴间的主动互助就能发挥作用;还有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学生由教师和指派的优生来协助。
当然如果学生出现典型问题,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集体引导。
】任务二完成后,根据情况自行进入任务三——各显神通的实践探究,
任务要求是:根据需要设置文本框的文字方向;对文本框及页面进行适当的美化修饰。
通过合适的设置可以让作品呈现个性化效果。
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究思考:更改文字方向为垂直于选择竖排文本框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学习系统中文本框链接的设置内容默认不可学习查看,只有在认知冲突发生并得到释疑后,教师才给出解锁方式。
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按照预定的流程完成学习认知。
文字编排属于已学知识,但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在任务单给出图片提示。
】
环节四:互助评价,总结提升
一、互助评价(3分钟左右)
学生相互查看作品,完成以下内容:
1、检查文本框链接的完成情况;
2、可以适机求助或帮助同伴;
3、指出同伴作品中的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
【设计意图:同伴互助是最容易实施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学习得到落实。
】
二、总结提升:(2分钟左右)
以一位的学生作品为例,同时分屏出示知识关系图,回顾本课内容及要点。
将文本框链接的操作概括为四字口诀——从有“倒”无,教师将话题过渡引申到国防建设与责任担当:“以航母人为代表的我国国防建设者们,正呕心沥血地努力奋斗,践行着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让中国国防事业实现一个个从无到有的突破,我们除了感到自豪与骄傲外,还可以如何参与到国防建设呢?”
学生浅谈如何应对屏幕呈现的几种情况:
1、家乡街头路遇大量军车,怎么做更合适?
2、发现有人在朋友圈转发军事调动的图片等信息。
3、有人以很高的报酬请你为他拍摄家乡军事设施的照片。
最后屏幕呈现“我们的责任——保守国家秘密,共建国防安全”作为结束语。
【设计意图:借助知识关系图结合学生作品进行知识回顾,言简意赅;接着从四字口诀过渡到国防建设,然后再引出公民的国防保密意识,最后提升到学生的社会责任,这恰恰是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