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关键焊缝
普通焊缝
对接焊缝
h≤1+0.10C
h≤1+0.15C
角焊缝
h≤1+0.10k
h≤1+0.14k
但不得大于 4
但不得大于 5
未焊 2 满及
凹坑 q
δ
δ
q
q≤0.2±0.02δ; q≤0.2±0.04δ,但不
但不得大于 0.5; 得大于 1.0;
累计长度不超过焊 累计长度不超过焊缝全
缝全长的 10%
L±ΔL
3.6.9 焊接变形的矫正:热状态下的矫正,一般不准在兰脆温度(250~500℃)时
第 9 页 共 17 页
进行(调质钢除外);冷状态下的矫正不准在冷脆温度(-20℃)进行。 采用火焰矫正时,严禁在同一部位重复加热,防止钢材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
重要件,严禁使用水冷、风冷等急速冷却的方法,也不允许在同一部位进行造成拉、压 应力的反复矫正。矫正后焊接件表面不得有裂纹、溶坑及其他影响焊接件强度和外观的 缺陷。
3.5.2 装对时的定位焊采用的焊条和焊接规范以及对焊工要求,应与正式焊接时
相同。
3.5.3 对于最终发货状态为点焊要求的,点焊的焊角高度不得小于最薄的板厚、
且不得大于最薄板厚+2mm,焊点分布应均匀,每一点焊接长度不得大于 5mm,焊缝外观
要求与正常产品焊缝一致。
3.5.4 首次采用的新钢种、新焊条和焊丝的焊接工艺,必须在正式施焊前做出工
第 4 页 共 17 页
割圆和圆弧时,刻痕的深度允许加大 0.5mm。刻痕的累计长度,不得超过气割边长的 10%。
刻痕内允许有氧化皮存在。
表7
零件厚度
刻痕深度(t)不大于 手工气割 气割机气割
局部刻痕 深度不大于
(单位)mm 公差带简图
≤20
1.0
0.5
2.0
>20~30
1.5
1.0
2.5
>30~50
3.6.4 焊接件平面的平面度未注公差值应符合表 12 规定(小于 3mm 的薄板焊接件 可放宽 50%)。
第 8 页 共 17 页
表 12 基本尺寸 公差 基本尺寸 公差
≤120
1.0 >2500~4000
5.0
>120~315
1.5 >4000~6300
6.0
>315~630
2.0 >6300~10000
<1.0
<2.0
+5.0 -3.0
+3.0 -5.0
±2.0
表9


腹板偏移
盖板倾斜
腹板倾斜


(单位)mm 偏移量
t≤2.0
t≤0.01b 但不得大于 2
h≤500 t≤1.5 h>500 t≤2.0
第 6 页 共 17 页
腹板距离 盖板倾斜 梁的歪扭
b± Δ b
b≤80 Δb≤3.0 b>80 Δb≤5.0
公差带简图
板材
第 3 页 共 17 页
型材
(单位 mm)
δ
3.2.2.4 板材零件边棱之间的垂直度与平行度,不得大于相应尺寸的公差之半(见
图 2)。
L±ΔL
t≤ΔL/2
t≤ΔL/2
L±ΔL
t≤ΔL/2 图2
3.2.2.5 型材零件切割断面对其表面的垂直度以及型材零件切割断面的平行度, 不得大于型材零件切割断面之间的尺寸公差之半(见图 3)。
d±Δd
t
d±Δd
D±ΔD
ΔD>Δd 时,t≤ΔD/2
图7
3.6.7 焊接件表面间的垂直度与平行度未注公差值不得大于相应尺寸最大公差之半(见图 8)。 3.6.8 焊接件表面间的对称度未注公差值不得大于相应基准面尺寸公差之半(见图 9)。
L±ΔL
L± Δ L t
t
图 8 t≤ΔL/2
L±ΔL
图 9 t≤ΔL/2
但不得大于 5.0
直线度
L/1000
>12 1.0
1.0
但不得大于 5.0
平面度
3.2.2.2 型材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歪扭误差
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3


公 差(t)
公差带简图
(单位 mm)
L≤1000 1.0
直 线
L>1000 L/1000
度 但角钢不得大于 6,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1. 目的
为统一普通钢结构焊接件在工厂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 范围
如顾客未对焊接件产品的加工及检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含规范和图纸)、或已给
出的规定不全时,在技术文件编制、加工制作、性能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
运输、贮存和检验等环节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
3. 一般要求
板厚δ≤6mm,t<1mm 板厚δ>6mm,t<2mm
图4
型钢高度 h≤180mm,t<0.5mm 型钢高度 h>180~360mm,t<0.8mm 型钢高度 h>360~630mm,t<1.0mm。
图5
第 5 页 共 17 页
表8 接头型式
(单位)mm
偏 移 量(t)
手工电弧焊
埋弧焊
<1.0
<1.5
合格后方准使用。
3.2.4 原材料下料前的形状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否则应予以矫正或另作他用
(矫正可下料前校正,也可下料后校正),使之达到要求。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留有
明显的损伤。
3.3 焊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形位公差
3.3.1 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
手工气割的板材、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1 规
表 11
(单位)mm
基本尺寸 ≤120
>120~315 >315~630 >630~1000 >1000~1600 >1600~2500
极限偏差 ±2 ±3 ±4 ±5 ±6 ±7
基本尺寸 >2500~4000 >4000~6300 >6300~10000 >10000~16000 >16000~25000 >25000~40000
90% 以 上 焊 缝 必 须 80%以上焊缝必须符合
符合以下规定
以下规定
C≤20
ΔC=2+01 . 0
C>20~30 ΔC=2.5+-01..30
C>30
ΔC=3+1 . 0 -0.3
k≤6 Δk≤1.5 k≤6 Δk≤2.5 k>6~12 Δk≤2.0 k>6~12 Δk≤3.0 k>12 Δk≤2.5 k>12 Δk≤3.5
L±ΔL
t≤ΔL/2
t≤ΔL/2
L≤ΔL
图3
t≤ΔL/2
3.2.2.6 弯曲成型的筒体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圆角和弯角,(≥5mm 钢板)应符
合表 6 规定。
3.2.2.7 对于焊接 H 型钢、梁等焊接量较大工件,在腹板冀板下料时,适当放长
20~30mm,待焊接、校形完成后再取长短。
表6
(单位)mm
外 径 圆度公 弯角 外径 (D)
定。
表1 基本尺寸
(单位 mm) 板材厚度 型材厚度 板材厚度 型材厚度 板材厚度 型材厚度 板材厚度 型材厚度
≤10 ≤100 10~20 100~200 20~30 200~300 >30
>300
≤500 500~1000 1000~2500 2500~4000 4000~6300
±1.5 ±2.0 ±2.5 ±3.0 ±3.5
艺试验,评定合格后,方能施焊。
3.5.5 禁止在非焊缝区引弧,也不得在焊缝端部引弧。
3.5.6 装对要求断续焊的工件时,预先将断续焊位置进行标识,装对时须将所有
点焊焊点焊在断续焊标识区内边缘,不得将焊点焊在标识区以外的位置。
3.6 焊后要求
3.6.1 焊接件的非机械加工面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 11 规定。
8.0
>630~1000
3.0 >10000~16000
10.0
(单位) mm >1000~2500
4.0 >16000~25000
12.0
3.6.5 焊接件的圆柱、圆锥表面的圆度未注公差值应在其直径公差之半范围内。
3.6.6 焊接面之间的同轴度未注公差值不得大于相应尺寸最大公差之半(见图 7)。
D±ΔD t
3.2.2.1 板材零件表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 2 规定,直线度应在被测
面的全长上测量。
表2
(单位 mm)
直 线 度(t)
平 面 度(t)
板厚
被测面长度 L
≤1000
>1000
任 1000 长度内
公差带简图
2L/1000
≤4 2.0
2.0
但不得大于 5.0

1.5L/1000
1.5
1.5
4~12
±1.5 ±2.5 ±3.0 ±3.5 ±4.0
±2.0 ±3.0 ±3.5 ±4.0 ±4.5
±2.0 ±3.5 ±4.0 ±4.5 ±5.0
第 1 页 共 17 页
6300~10000 >10000
±4.0 ±4.5
±4.5 ±5.0
±5.0 ±5.5
±5.5 ±6.0
3.2.2 零件形位公差
L
t t
(单位 mm)
≤2000
1.5
t
>100
>2000
0.75L/1000 但不得大于 3
3.2.2.3 板材与型材零件切割边棱对表面垂直度,不得大于表 5 规定。
表5 零件厚度δ ≤10 >10~18 >18~30 >30~50
图 1 L—边棱长度;t—直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