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教学

浅谈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教学

浅谈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教学沙市实验中学熊沁摘要:通过对目前较普遍使用的田径教材中关于短跑途中跑技术教法的分析,浅谈了一些途中跑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纠正的方法,主要针对那些刚刚接受训练初学的人,主要围绕途中跑技术五个要点进行短跑途中跑教学的训练方法, 以供自己以后教学参考。

途中跑的技术规格是“松、大、快、前”,即要求途中跑时放松、大步、快频、动作向前。

它不仅适用于途中跑技术,而且对短跑的各阶段技术也适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和中学生训练使用。

其中学习过程、技术过程,为完善短跑理论、指导教学过程和训练过程的浅谈。

关键词:短跑; 途中跑;前言现在短跑的成绩已经达到人类的极限,这也说明短跑的技术也趋于完美,要有新的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只有在细节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更加具体,才有可能实现新的突破。

短跑是最能体现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的田径项目,在短跑的几个技术环节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途中跑技术, 途中跑的段落最长、强度最大,它对于充分发挥速度、力量等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运动成绩起着主要作用。

通过对短跑途中跑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学习更进一步提升和明确训练的方法及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地位。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也是各项目中的基础项目。

尤其,对短矩离跑中的途中跑的技术,更需要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认真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汉川市第四中学40名学生男生28人和女生12人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理论书籍,官方网站,检索中国期刊网的内容,收集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阅读有关中学田径队管理、发展、困难和对策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综合评价与分析,最后形成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利用英特网检索方法对互联网和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搜索,获得最新的资料,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1.2.2 分析法通过分析短跑途中跑常出现的错误及改正方法,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技术的探讨与研究,通过自己实习给学生训练的效果,主要通过实践训练练习和自己以前训练总结的方法和体会2. 短距离跑途中跑的技术的分析2.1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特点2.1.1 短跑途中跑在各距离跑中占有的比重短跑的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途中跑的技术,因为它的技术结构最完善,能发挥人体跑时的最高速度,在各技术中所占距离的比例最大(100米约占70%,200米占80%,400米占90%)。

因此,它是短跑的基本技术。

2.1.2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要点途中跑是全程跑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跑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

其技术特点可以归纳为高重心、协调性、直线性、向前性和平稳性。

途中跑的技术规格是“松、大、快、前”,即要求途中跑时放松、大步、快频、动作向前。

3. 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3.1 防止“坐着跑”通过自己实习在途中跑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跑动中,步幅不开阔、上体过于前倾、重心后坐,形成“坐着跑”,在40名学生中有三名学生有这样的问题,其中经过2个星期的针对性训练,百米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

改善最明显的是成绩从13.6秒提升到了12.8秒,最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 后蹬不充分,即在后蹬没有蹬伸完毕时,就着急做下一个动作,从而使整个技术环节不能够流畅完成;(2) 腰腹力量不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身体适度的前倾,在跑动中越想提高速度,就越用力,从而更加难以控制身体,最终导致错误动作更加严重。

纠正方法:(1) 给学生讲清楚短跑中正确的前摆和后蹬概念,强调后蹬动作必须充分,才能保证整个动作技术环节的顺畅自然。

并通过小步跑和后蹬跑、高抬腿跑的组合练习,让学生体会髋、膝、踝3 个关节的用力顺序;(2)通过仰卧起坐练习不断加强腰腹力量练习,进行30 米加速跑的练习,在跑动中不断强调学生要对腰腹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3.2 防止错误的摆臂动作主要是刚开始学习田径的学生,对他们的启蒙阶段非常最要,因为他们的动作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我主要通过观察问题纠正问题的方法,即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通过他们平时容易出现的几个错误方法和纠正的方法常见错误的产生原因:(1)摆臂时由于肩带的柔韧性与力量差,学生自己又不能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从而造成跑动过程中“耸肩”、摆臂无力;(2)摆臂时前摆过高,而后摆不足,造成跑动中失去身体平衡。

纠正方法:(1)加强肩带的柔韧性练习,并配合持轻哑铃的摆臂练习和俯卧撑练习来增加肩带和上肢力量;(2)给学生讲明白摆臂动作的完整概念,要求向前摆与向后摆的幅度,并在实际练习中有意识的加强控制,从而在跑动中做到上肢带动下肢,维持好身体平衡。

3.3 防止错误的腿部动作腿部动作是由前摆和后蹬顺序发力完成的,只有协调用力、动作自然才能够使整个动作更加省力有效、轻松开阔。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两种错误动作比较常见:(1)是前摆太低,造成小腿后摆幅度太大,形成常见的“踢屁股跑”;(2)是跑动中“和后摆幅度大的错误;(2)“甩小腿”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意识上错误认为,这样甩小腿能够使步幅更加开阔,结果使得大小腿不能充分折叠。

纠正方法:(1)通过高抬腿跑和加速跑等辅助练习,让学生明白大小腿动作折叠的完整概念,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大小腿折叠前摆的专门练习;(2)加强大腿前抬肌群的力量和柔韧练习,在跑动中强调大腿高抬和积极地下压动作,使得整个动作更加注重向前性。

最后需要强调教师在短跑途中跑教学时,除了纠正易犯的错误动作外,还必须注意不同场地对于技术动作的不同要求。

比如说,由于土场地和煤渣跑道的场地比较硬、弹性一般,就要求学生在跑动中要更加注意后蹬动作,通过有力的后蹬让整个动作更加充分流畅;而在塑胶跑道上,应根据场地弹性大、相对较软的特点,让学生注意前摆和趴地动作!4. 途中跑各个环节技术顺序的要求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一段。

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

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如图途中跑技术解析之4、5)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

途中跑技术解析4.1 腾空阶段小腿随时着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

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伸展,准备着地。

4.2 着地缓冲阶段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在途中跑时,头部正直,上体稍有前倾。

两臂前后摆动要轻快有力。

常见错误的产生原因:(1)前摆太低、后摆幅度太大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后蹬动作完成以后,大小腿没有充分的折叠,从而导致前摆半径加长造成抬腿困难,形成了前摆低5短距离跑途中跑的技术的教学及探讨5.1 基本技术的练习5.1.1 摆臂练习正确摆臂动作: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向前摆动大小臂夹角是90度,手的虎口和肩平;向后摆动大小臂夹角是120度左右.两手不要紧握,手指成半握拳或自然伸掌.在跑的过程中,左右摆臂是学生练习时常见的错误。

特别在女生中表现较为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肘关节摆动路线不正确,没有使肘关节做前后运动造成的。

练习者两手搭同侧肩,以肩关节为轴,用两肘进行前后交换摆动。

要求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运动用力点,前后摆动,先慢后快。

此动作熟练后将两手离肩做前后交换的自然摆动练习,并要求两手前摆时不得过身体前中线。

两臂有力摆动是提高跑速的主要能源之一。

有力的两臂快速摆动能够调节和带动两腿交换频率,从而起到加速的目的。

5.1.2教学步骤①原地摆臂; ②小步跑; ③高抬腿跑; ④后蹬跑; ⑤中速匀速跑50 ~60m , 要求动作自然,步幅开阔, 摆动腿折叠前摆, 蹬摆协调配合, 注意摆臂方向等; ⑥加速跑40~60m; ⑦行进间跑20~40m , 力求保持正确技术, 步频快, 步幅大;⑧学习中速反复跑80~100m , 要求动作放松、协调, 步幅开阔, 强调动作幅度大, 大小腿折叠技术, 使足跟靠拢臀部, 切忌小腿后抛动作;⑨学习大步幅反复跑60~100m , 体会摆动腿充分带髋前送技术, 要求摆腿与摆臂协调配合; ⑩从慢到快加速跑60~80m , 体会完整的途中跑技术;5.1.3教学分析以上10 个练习方法, ①~④是跑的专门练习,编者将它们用于体会与学习途中跑的某一技术环节。

通过⑤、⑥、⑦三个练习方法学习途中跑完整技术, ⑧、⑨、⑩练习方法学习途中跑技术, 对摆臂、脚着地、步幅、动作放松协调等都有要求, 都是正确、必要的。

在教学中,对后摆折叠的前摆腿带髋前送要求较高是可以的。

同时又增加了两人并列跑学习途中跑的形式, 体现该教学方法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这也是它的特点这三个练习方法也是渐进的, 在跑中主要要求是步幅大、步频快、自然、放松等。

至于要求摆动腿折叠前摆和蹬摆协调配合在教学中很难体会, 但它又实际存在, 只是质量区别罢了。

特点是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学习跑的技术, 并且讲解了“车轮跑”等专门身体素质练习和各种发展腿部力量的跳跃练习、提高跑速练习, 如牵引跑、追逐跑等, 练习方法很多, 但是重点不突出。

5.2 途中跑技术教学主要方法探讨短跑途中跑技术教法实际上是改进或改善跑的技术, 就是纠正每个学生跑的技术的主要缺点或不完善的动作, 使跑的技术更合理, 从而跑的更快。

5.2.1途中跑技术五要点①身体端正稍前倾; ②臂屈成约90°左右, 以肩为轴, 前后为主的有力摆动; ③大腿带动小腿, 大幅度向前有力地摆动; ④前脚掌着地; ⑤后蹬充分。

在整个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都要不断强化途中跑“五要点”, 使学生形成技术定型。

在“五要点”指导下, 反复加速跑60m ,注意改正个人不足之处。

反复行进间20 或30m 快速跑, 在“行进间跑”阶段按“五要点”跑, 改正个人不足之处。

5.2.2改进步幅摆臂及脚掌着地技术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种不正确的动作, 但概括起来, 主要是步幅小, 其原因是小腿的蹬伸不够, 下肢力量薄弱。

抓住这个主要动作加以改进, 必然在途中跑技术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它也有助于改进摆臂和脚着地动作。

反复做30~60 米的各种大幅度的跨、跳练习, 以增强腿部力量, 增大动作幅度。

短跑教学时数不多, 还要教蹲踞式起跑、冲刺跑等技术, 但始终要按“五要点”要求进行途中跑的技术练习。

途中跑技术掌握的较为规范,也有助于学好起跑和冲刺撞线等技术。

6结论与建议6.1结论当然, 每个学生的短跑技术都会表现出他多年形成的跑的技术特点和不完善之处, 短时间的教学实践也很难彻底改进和巩固, 因此建立和牢固树立起途中跑技术的正确概念“五要点”, 明确认识自己跑的不足之处和改善途径, 对今后自己正确指导学生训练或者自己练习, 不断完善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提高短跑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