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ppt课件
《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卷1长篇小说:《豆棚瓜架雨如丝》、《这个年月》 卷2长篇小说:《敬柳辛说书》、《十步香草》 卷3长篇小说:《京门脸子》、《野香》 卷4长篇小说:《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孤村》 卷5 长篇小说:《春草》、狼烟》、《地火》 卷6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1 卷7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2 卷8 长篇小说:《村妇》系列3 卷9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人《花街》、《草莽》、《落 水 荷风》《渔火》、《蒲剑》、《碧桃》、《二度梅》、 《峨眉》、 《凉月如眉桂柳湾》、《黄花闺女池塘》 卷10 中篇小说:《鱼菱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绿杨堤》、 《烟村四五家》、《柳伞》、《花天锦地》、《吃青杏的时节》、 《村姑》、《青藤巷插曲》、《年年柳色》 卷11(早年作品)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 中篇小说: 《运河滩上》、《田野落霞》等 短篇小说:《青枝绿叶》、《摆渡 口》、《大青骡子》、《西苑草》、《含羞草》等 卷12 理论、随笔、回忆录
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 的世面广;……他这个人非常富有 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技有叶, 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 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xuè
正确朗读,疏通生词:
yīng
• 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 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 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 股高香。 •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 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 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 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你觉得关于一丈青大娘的哪些文字富有 鲜明的个性特点?
•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 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 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 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 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 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 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 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 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扩展 迁移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 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 从东边是什么事?
• 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 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 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 抓走…… •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蒲柳人家》原文。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 • 小说(中篇小说节选) • 原文共12节,课文节选的是第1、 2节。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 何满子 • 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 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还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 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 • 纤夫和船老板 • 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 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 • 何满子的父亲、母亲、书铺掌柜(姥爷) • 老秀才 • 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 • ……
《水浒传》中宋江、吴用、李逵外号叫做“及 时雨”“智多星”“黑旋风”。 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号称“一丈青大娘”,爷 爷号称“何大学问”。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上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 的表现手法。这是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读一读
写一写
擀 嘬 剜 檎 腌臜 倒气 呼哨 隐匿 荣膺 一气呵成 妙手回春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影影绰绰 望眼欲穿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蒲柳人家
作者 感知 阅读1 阅读2 归纳 扩展
蒲柳人家
背景图片:北运河风光
作者: 刘绍棠
1936~1997 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人
刘绍棠: 文坛奇人
• 1949年(13岁)读中学时开始 发表短篇小说。 • 1951年(15岁)到河北文联工 作。 • 1952年(16岁)发表短篇小说 《青枝绿叶》,并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被称为“神童作家”。 • 1954年入北大中文系。 • 1956年入中国作家协会。 • 1957年划为“右派”, 中断 写作22年。
qí n
课文开头写: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 系的是挂贼扣儿。 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 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
归纳
复习
1.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2.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们东三省了!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哪个更好?
• 两种说法各有长短: • 前者生动形象,富有民间口语与俗语特点, 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 • 后者有书面特点,适于比较郑重的叙述。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3:
•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 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 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 掂量一下自己这点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 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 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 上? •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 •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 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 ……
?
对照课文,你觉得这张 插图画得像何满子吗?
• 说像与不像都应说出理 由。 • 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意在表现什么?
• 表现晒得很黑。
“一交立夏就光屁股”, 对此有同学说:真不文明! 你的意见是——
• 老师意见: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 农村小朋友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 和生活气息。
yá n
hāo
tān
参照注释了解加红色的词语 及历史背景: • “妈的,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 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 头服软儿,忍气吞声,“日本鬼子把咱们中 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 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 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 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 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 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 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 才把我放了。”
文中也有一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句子:
1.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2.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
这是为什么? • 两种色彩的语言有机结合,给小说 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 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 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 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 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 奏感。
文章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 1936年。
将文章分为两部分,怎样分?
原文为两节: •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 致”); •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 到完)。
阅读“一丈青大娘”
shǎng 正音,正确朗读,疏通生词: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 拴贼扣儿。 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 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 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 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 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续:
• 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 命根子。 • 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 快搬梯子去摘。 •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 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 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 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 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 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 • ……
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 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 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正确朗读,疏通生词: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 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 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 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 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 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 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 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讲究压韵和对偶,抑扬顿挫, 有传统说唱艺术特点的句子:
• 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 •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 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 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 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 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 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 • ……
1979年平反后发表大量作品:
• • • • 《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 《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 长篇小说奖。 • 《黄花闺女池塘》获得90年代优秀小说奖。
刘绍棠的创作风格
•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 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 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 土文学体系。 • 全部著作共60种,约700万字,被公认为是 高产、优产、稳产作家。
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2:
• 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 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 叫得山响。 • 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 上也有两下子。 • 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 手好鞭花。 • 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 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 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