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4. 明确区分框架与抗震墙组成的结构:少框架属于 抗震墙结构范畴;少墙体属于框架结构范畴;一般 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墙体分配的倾覆力矩≥ 50%总 地震倾覆力矩。 5. 提高框架-筒体结构的多道防线:其框架按刚度分 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10%结构总地震剪 力;否则,框架承担15%总地震剪力并加强筒体地 震作用和构造。 6. 增加板柱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高度不大于12m 时,不要求墙体承担全部地震作用。
40 100 100 80 100 120 55
2010 规范(0.3g)
35 80 80 50 90 100 40
竖向和水平均不规则结构,最大高度宜减少 10% 总高度指地面至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抗震等级变化情况
框架 高度 结构 框架(跨度≥18m) 框架高度 抗震墙结 框架 构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 结构 抗震墙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筒体 框架(外筒) 结构 核心筒(内筒) 板柱 - 抗震 高度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抗震墙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表6.3.7-1
柱 类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 型
一级 二级



四级
三级
框架中柱、边柱
1.1
0.9
0.8
0.7
框架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
注:表中数据采用HRB335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柱;当混凝土 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抗 震 等 级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0.65 0.75 0.6
0.75 0.85 0.7
0.85 0.90 —
0.90 0.95 —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的轴 压比限值。试验表明,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随轴压比的增 加而减小。结合震害经验作如下修订:
(丙类6度) 6.1.2
>24m 三 >60m 三 三 >80m 三 二(三) 二 三 二
≤24m 四( 三 ) ≤60 四 ≤80 四 三( 四 ) 二
≤35m 三 二
>35m 二 二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框架 高度 ≤24m >24m 结构 框架(跨度≥18m) 三(二) 二 框架高度 ≤24 25~60 >60m 抗震墙结 框架 四 三 二 构 抗震墙 三 二 抗震墙 高度 ≤24 25~80 >80m 结构 抗震墙 四 三 二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三(四) 二(三) 一(二)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二 一 筒体 框架(外筒) 二 结构 核心筒(内筒) 二 板柱 - 抗震 高度 ≤35m >35m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二 二 抗震墙 二 一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一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符合上式要求, 但应符合下式要求:
M
c
1.2 Mbua
c —— 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二、三、
四级可分别取1.7、1.5、1.3、1.2;其它结构类型中的框架, 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四级可取1.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7. 柱强剪
6. 强柱弱梁
6.2.2
本次修订,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并补充了四级框架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6.2.2 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
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 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M
c
c M b
第 1 部分
条文变化简况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0规范对2001规范的主要改进:
1. 局部调整适用的最大高度、抗震等级的高度分界, 以及裙房和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2. 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从高度、跨数、柱截面 尺寸、强柱和强剪内力调整、轴压比、纵筋配筋 率到楼梯间。 3. 改进、细化抗震墙的构造要求,包括墙厚、分布 筋、约束边缘构件和底部加强部位范围等。
b l V 1.2(M cua M cua ) / Hn
v c —— 框架柱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二、三、四
级可分别取1.5、1.3、1.2、1.1;其它结构类型中的框架, 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四级可取1.1。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8. 强节点
6.2.14
D.1.1
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对6度区,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
需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力设计值。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5.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
6.3.7
本次修订,提高了框架结构的中柱和边柱纵向钢筋 的最小总配筋率的要求,随着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 的应用,最小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的要求,将随着混凝 土强度和钢筋强度而有所变化,但表中的数据是最低 要求,必须满足。
GB50011-2010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抗震规范RC结构 条文的主要变化情况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新规定的主要内容
1 条文变化简况 2 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4 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5 框架和墙体组成结构抗震设计
6 预应力砼结构抗震设计(略)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6.2.5
本次修订,框架结构的柱的剪力增大系数随柱端弯 矩增大系数的提高而提高, 并补充了四级框架的柱端 剪力增大系数。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6.2.5 一、二、三、四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剪力设
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b l V Vc (M c Mc ) / Hn
一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调整,但 应符合下式要求:
Vj
jb M b
' hb 0 as
' hb 0 as (1 ) H c hb
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确定,但应 符合下式要求:
Vj
1.15 M bua
' hb 0 as
' hb 0 as (1 ) H c hb
jb —— 强节点系数;对框架结构,一级宜取1.5,二级宜取
四 一 二 三 四
1 2 3
≥300mm(350)
二 三
4
柱 纵 筋
轴压比
0.7
中柱、 边柱 角柱
0.8
0.8 1.0 1.2 1.2 1.2
0.9
0.7 0.9 1.1 1.1 —

0. 6 0. 8 — — —
0.65
1.1 1.2 1.7* 1.5* 1.5*
0.75
0.9 1.0 1.5 1.3 1.35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调整了混凝土抗震等级:
(1)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加严,高度以24m为界,并使各烈 度分级一致。明确规定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 (2)与抗震规范一致,板柱 — 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有 所增大,其抗震等级划分相应调整。 (3)低、多层框架 —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 支剪力墙结构以24m为界,不大于24m的降低一级,但四级 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 (4)框架 — 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低于60m,并符合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其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 构确定。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第 2 部分
适用高度和 抗震等级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1.房屋适用高度变化情况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抗震墙 抗震墙 框支抗震墙 核心筒-框架 筒中筒 板柱抗震墙
6.1.1
适用最大高度( 新增 0.30g)
2001 规范
45 100 100 80 100 120 30
2010 规范(0.2g)
2. 抗震等级变化情况
框架 高度 结构 框架(跨度≥18m) 框架高度 抗震墙结 框架 构 抗震墙 抗震墙 高度 结构 抗震墙 框支抗震 加强(一般)部位 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筒体 框架(外筒) 结构 核心筒(内筒) 板柱 - 抗震 高度 墙结构 框架,板柱的柱 抗震墙
(丙类8度,乙类7度*)
≤24m >24m 二(一) 一 ≤24 25~60 >60m 三 二 一 二 一 ≤24 25~80 >80m 三 二 一 二(三) 一(二) 一 一 一 ≤35m >35m 一 一 二 一
(1)对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制适当从严;对框剪结构、筒体结构,
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对延性要求稍松,因此轴压比适当放松;对部
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必须提高延性,其轴压比从严。 (2)国内外试验表明,增加柱配箍率;采用复合箍螺旋箍,连续复 合螺旋箍;截面中配置芯柱,均能增加柱的位移延性,可对轴压比 适当放松,但其箍筋加密区的体积最小配筋率,应满足放松后轴压 比的箍筋配筋率要求。 (3)6度设防区,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其轴压比计算,可取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第 3 部分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含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中的框架 不含异型柱框架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框架结构] 设计要求提高的汇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序 号
项目
高度(m) 跨数 尺寸边长(直径)

2001规范 60, 55, 45, 25
无规定
2010规范 60, 50, 40(35), 24 H>24m不应单跨 ≥400mm(450) (一~三级且n>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