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软土分布及特性本合同段软土分布于K9+000—K11+500,主要由低液限淤泥质粘土和松散砂土组成,砂土极松散,软土厚1~2米。

据土工试验资料,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5.4%,天然密度ρ=1.95g/cm3,孔隙比e=0.915,IL=1.21,压缩系数a0.1-0.2=0.5MPa-1,压缩模量Es=3.49MPa,固结快剪内聚力Cg=12KPa,固结快剪内摩擦角Фg=2.8o,各级压力下垂直固结系数Cv50=0.93×10-3cm2/s,标准贯入击数N63.5=2击。

2、设计要求2.1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堤,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动态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2.2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3 每20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桥头段每5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第一个监测断面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

按照路基横断面图测放出路肩沉降板、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的具体位置。

2.4沉降观测板采用500 mm×500 mm×10mm的方形钢板为底盘,用内径40mm的镀锌铁管作测杆,将测杆焊于底盘中心,测杆与底盘连接处,用对角布置的4条Φ12钢筋(L行,边长100mm×100mm)帮焊。

测杆第一节长1m,以后每节长度约1-1.2 m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

位移边桩位采用1500mm ×100 mm×100 mm的砼预制桩。

位移边桩埋设地下部分不小于1.2米,外露部分不小于0.1米。

2.5路堤沉降:在路基施工前,用DSZ3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板的原始高程。

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沉降,并做好详细记录。

2.6地表土水平位移:在路基施工前,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测量位移边桩的坐标。

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位移边桩的位移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7监测频率:试验段开始填筑后,填筑期间每日观测2次。

2.8监测工作时间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与施工紧密结合,确保整个工作协调进行。

路堤中心线的沉降值应小于10mm/天,位移边桩的位移小于5mm/天,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2.9设计预压时间按6个月考虑,但实际预压时间应根据沉降观测及稳定要求确定,但至少保证预压一个雨季以上。

本项目开工后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路段路基土石方的工程施工,确保预压效果。

3、处理路段及方案本合同段的软土路基分布情况及处理方案,具体见下表:二、施工准备1、施工临时道路准备本工程大部分软基处理路段能够承受汽车等载重车辆的重量,故施工时可利用路基右幅在征地范围内修筑临时施工便道。

2、路基清表施工前,组织人员、机具对路基基底范围进行清理并压实,确保路基基底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范围内的树根全部清除并将坑穴填平整实;原地表的种植土、草皮等杂物清除干净,以保证软基处理施工机械的有效作业。

3、机械准备情况主要机具设备:T140推土机一台、ZL-50装载机一台、CA T320C挖掘机一台、PY160平地机一台、18J振动压路机一台、3Y18-21T三轮压路机两台、自卸汽车10辆。

4、人员准备情况4.1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及汽车驾驶人员17名、壮工5名。

4.2施工技术人员:施工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检及技术测量5名、安全员1名。

具体分工情4.3施工技术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主要作业啊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

5、材料准备情况5.1本工程主要材料预压土方。

土方来自业主指定的土场,均采用自卸车运至现场。

5.2运输车辆必须车容整洁、车况良好;确保不泄漏,不弄脏道路,不污染环境,不扰乱交通秩序,不败坏周围生态环境及绿化,不扰乱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5.3材料进场随着工程的进展而逐步进行。

三、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后,每20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桥头段每5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第一个监测断面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

按照路基横断面图测放出路肩沉降板、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的具体位置。

用全站仪每20米测放出路基的中心线及边桩位置,并在边线处洒上灰线。

2、埋设沉降板、位移边桩2.1根据软基处理段的长度及地质情况,布设一定数量的沉降观测点。

并能代表一段路基整个地质及沉降情况,地质情况变化地段要加设观测点。

2.1.1沉降点布设情况:依据设计图纸,一般路段监测断面按100-200m的间距设置,桥头段设置间距不超过50m,且第一个监测断面应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

监测项目组合采用路肩沉降板(两侧)+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两侧)的组焊于底盘中心,测杆与底盘连接处,用对角布置的4条Φ12钢筋(L行,边长100mm×100mm)帮焊。

沉降观测板、测杆均已按要求定做。

测杆第一节长1m,以后每节长度约1-1.2 m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

测杆将随着填土增加而适当接高,最终高出填土50cm。

测杆外套用塑料管保护,套管直径10 cm,随测杆接长而接长。

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沉降,并做好详细记录。

2.3在路堤沉降板监测同一个断面上的路基左侧,与路堤中心线正交的延长线上,分别在路堤坡脚外1.5米、5米处埋设两个位移边桩。

由于施工时路基右侧设置临时施工便道,故不方便埋设位移边桩。

示意图见附件。

2.4位移边桩位采用1500mm ×100 mm×100 mm的砼预制桩。

位移边桩埋设地下部分不小于1.2米,外露部分不小于0.1米。

3、路基填筑3.1设计道路预压土采用不均匀加荷方法,作为预压荷载,预压土可采用土、砂或石等材料。

3.3路基填料不应含有草皮、生活垃圾、树根、淤泥等杂物。

3.4进行路基填筑前,必须对路基填料进行抽样检查,并作重型击实试验;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径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5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路基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

3.6路基填筑前,进行测量放样、定桩、注明每层土填筑厚度。

路基填筑土方用载重量12t的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由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倾卸。

推土机按控制厚度推平,由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多次反复整平,最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匀速碾压,直至达到规定压实度。

填筑进程中,由于地基的沉降不断进行,因而路堤工作面的交工应严格按设计的填筑厚度控制,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沉降板沉降情况计算交工时工作面碾压后的标高。

3.7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

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填料的含水量,每层填筑压实之前均要在现场按规定取样测试含水量,当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2%)时才可进行碾压。

当含水量过大时应晾晒或翻挖换填等处理措施,含水量过小则应适当洒水,使密实度达到理想的效果。

3.8路基填筑时,应从低处起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为30cm,并逐层压实。

3.9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为主进行碾压,在沉降杆附近及压路机难以达到的部位,可以采用小型夯实机具或人工夯实,直至满足压实度要求,不得有遗漏,不得损坏地基处理布设的各种监测设施。

碾压速度控制在4km/h,前后两次碾压轮迹须重叠20cm,使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填筑。

3.10碾压面应平整、均匀密实,压实度符合要求。

填筑过程中如有翻浆等现象,应挖除翻浆土,换填好土并重新进行整平碾压,直至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路基宽度控制由于路基在堆载静压下,有沉降发生。

因此,路基的填筑宽度不能再为设计宽度加上50cm,而应根据其沉降值(估算)来确定填筑宽度。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其填筑宽度B应为:B= x+(估算沉降值)×a+0.5式中:x——设计宽度,m;B——填筑宽度,m;a——边坡坡率。

这样可保证在路基沉降后断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5、预压期和沉降监测5.1在软基地段路堤完工到路面铺筑之前,应有路堤预压期。

预压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

预压沉降期内,除追加由于预压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填土外,不得在预压路堤上修筑任何工程。

预压期内,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预压路堤进行定期的监测。

5.2路堤沉降:在路基施工前,用DSZ3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板的原始高程。

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沉降,并做好详细记录。

5.2.1为保证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并做到如下几点:○1严格保护好沉降杆,防止撞坏及其他干扰。

○2观测由专人负责,观测精度小于1mm,观测点应基本稳定。

○3观测时视距不等差应小于3.0m,前后视距累计差小于6.0m。

○4外业手薄长期保存,并认真记录,如实反映,最后汇总,为分析总结之用。

5.3地表土水平位移:在路基施工前,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测量位移边桩的坐标。

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位移边桩的位移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5.4监测频率:路基开始填筑后,填筑期间每日观测2次,上午10点观测一次,下午17 点观测一次;预压期1-4周隔日观测一次;预压期第4周至第3个月每周观测一次;预压期第3个月之后至上路面完毕每半月观测一次;从营运开始至设计观测期隔3个月观测一次。

5.5监测工作时间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与施工紧密结合,确保整个工作协调进行。

填土期内,每填筑一层,监测一次,当路堤中心线的沉降值小于10mm/天,位移边桩的位移小于5mm/天,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否则应立即停止填筑。

5.6稳定性要求:在满足连续三个月不超过5mm/月的沉降速率可视为路基稳定。

5.7现场监测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每次的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尽快上报监理工程师。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

以ISO9002质量标准,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

6.2严格实行项目化施工,严格按合同文件、技术规范、监理要求进行施工,路基施工部技术负责人对各工序的衔接、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各道工序衔接有序,符合质量要求。

6.3制订了质量终身责任制,人人负有质量责任;实行质量问题班组负责制,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与经济挂钩,奖罚分明。

6.4对关键工种,如测量、试验、机械等,要制定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种岗位培训,严格考核,坚持持证上岗。

6.5各级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能达到熟悉、掌握、会用、用准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