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金色的鱼钩

15金色的鱼钩

15 * 金色的鱼钩(自主阅读课型)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
品质的熏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
感。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桥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教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
课时目标:体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桥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
话的含义。

一、课前齐诵。

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过雪山草地》。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自学——读通课文。


1.导语切入。

简要复习《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切入,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是多么令人感动呀。

是的,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都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到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讲述一位红军老班长感人至深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

4.初读课文,理解课题。

①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②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A思考:课文主要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兵”的呢?
B学生讨论,师小结:外貌、动作、神态等。

C请再读课文,用“——”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体会理解。

D小组汇报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师相机引导理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
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的什么?)
5.自读自悟。

①读,略知大意。

根据“阅读提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读通课文。

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③读,体会情感。

先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然后再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④读,质疑问难。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有不懂的地方做记录,准备交流感受。

三、交流——读懂课文。

1.分组讨论。

①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汉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②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

四、“两翼”带文教学环节。

1.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主题读写》中的《哑巴渡》《馒头的故事》,完成填空: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到()。

②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做批注。

有感情地读一读。

2.分享汇报。

①分享《哑巴渡》一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②师名言总结: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③分享《馒头的故事》一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④名言总结: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匈牙利】裴多菲
五、复述——读透课文。

1.带着阅读感受,自由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

①叙述采用倒叙的方法。

②复述条理要清楚。

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③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自主作业。

1.阅读“一主”教材中的《桥》。

2.朗读《主题读写》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血奶》。

3.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背影》。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钓鱼不吃鱼忠于革命
鼓励病号喝鱼汤舍己为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