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的育苗种植技术
播种技术
黄秋葵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层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
整地同时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土杂粪2000公斤,饼肥100公斤。
育苗一般于3月底至4月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里播种。
苗床土按菜园土、腐熟有机肥和细砂6:3:1的比例配制,以10厘米见方的密度点播。
因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所以播前应先浸种24小时,后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发芽,苗龄30一40天,即幼苗3―4叶时定植。
直播一般于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按1米宽做畦,每畦播两行,密度为50厘米见方,每穴播2―3粒种子。
地膜覆盖栽培可早播4―6天。
当苗长出两叶时进行间苗,每穴只留一株壮苗,4―5叶时定苗。
田间管理
黄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
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结合中耕培土。
采收第一一二个果后每亩追尿素l0公斤。
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黄秋葵比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开花前适当中耕蹲苗,促进根系伸展。
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
生长后期酌情浇水。
雨季水多,温度高,易导致渍水烂根,要及时清沟沥水。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
开始采果后适当摘去基部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害。
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较少,偶尔有蚜虫、螟虫和地老虎危害。
防治蚜虫和螟虫,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500倍液喷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际周围灌80%敌敌畏1500倍液,或90%敌百虫500倍液,毒杀幼虫。
连阴雨季节,枝叶出现较多病斑,可在天转晴后,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采收:黄秋葵采收的产品是嫩果。
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适时采收非常重要。
一般花谢后7―8天,嫩果长到8一10厘米时采收,可获得最佳商品果。
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
采收期可从6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1.育苗移栽法:北方地区多于3月上中旬在阳畦、日光温室播种育苗。
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
播前浸种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厚约2厘米。
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25℃,4~5天即发芽出土。
苗龄30~40天,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
最好采用塑料钵、营养土块等护根育苗措施,培育适龄壮苗。
2.直播法黄秋葵多行直播。
播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约24小时后种子开始出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
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
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
直播每公顷用种10千克,育苗移栽每公顷用种3千克左右。
黄秋葵发芽期
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
25~30℃适温下播种4~5天即可发芽出土。
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左右,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黄秋葵幼苗期
从2片子叶展平到第一朵花开放为止,约需40~45天。
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经15~25天,第一片真叶展开。
以后每2~4天发生一片真叶,其中第一二片真叶为圆形。
幼苗期生长缓慢,地温过低时更甚。
黄秋葵开花结果
从始花到采收结束,约需85~120天。
出苗后需50~55天,第一朵花即开放。
第一二朵花从开花到收获所需天数稍长。
以后随温度升高,收获时间缩短。
通常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第一次采收。
在昼温28~32℃,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天即可收获。
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增强,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7月每3天即展开一片真叶,9月则需4~5天展开一片真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