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状态管理培训

技术状态管理培训

技术状态管理培训GJB9001B标准7.7要求:应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等活动。

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的确定及其更改应经顾客同意。

在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时,可参考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标准。

一、基本概念1、技术状态产品的技术状态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所谓功能特性是指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的约束条件。

例如:产品的战技指标,使用的环境条件等。

所谓物理特性是指产品的形体特征,如:产品的结构,尺寸、外观、光洁度、形状、配合、公差等。

2、技术状态管理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保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的要求、技术状态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

3、技术状态项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技术状态文件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内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

5、技术状态基线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

技术状态基线一般有三种: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功能基线:经正式确认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分配基线:经正式确认的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产品基线:经正式确认的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二、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等活动。

•如何实施技术状态标识1.1 什么是技术状态标识?确定技术状态项及其所需技术状态文件,标识技术状态项及其技术状态文件,发放和保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的活动。

•技术状态标识活动的任务•选择技术状态项如何选择技术状态项?选择技术状态前,应确定产品分解结构。

应选择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且有助于达到总的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作为技术状态项。

被选择作为技术状态项的产品一般是:武器装备、分系统级产品或跨单位、跨部门研制的产品;具有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的产品;新研制的产品;接口复杂且重要的产品;单独采购的重要产品等;使用和保障需要着重考虑的产品。

应编制技术状态项清单,并提交采购方认可。

选定的技术状态项应在合同中予以规定。

•确定各技术状态项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常见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有:论证:总要求、论证报告(主要作战使用要求,战技指标)等。

方案:总体技术方案、系统规范、研制规范、“六性”大纲或工作计划、软件规范等。

工程研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软件开发文档、产品规范、材料规范、工艺规范、产品图样、配套表、明细表、汇总表和目录、保障资源资料(含使用说明、维修说明、工具清单、保障设备清单、零备件清单等)、试验大纲、试验报告、技术状态更改申请和通知、偏离许可和让步申请等。

编制技术状态文件技术状态文件按照级别分为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这三种级别的技术状态文件,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维护,且其内容逐级细化。

一般来说,在论证阶段编制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形成功能基线;功能基线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或《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论证报告》中。

在方案阶段,依据功能基线的要求编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形成分配基线;分配基线的主要内容应纳入《研制任务书》或《研制方案》中。

在工程研制阶段,依据功能基线和分配基线的要求,编制产品规范,工艺规范,材料规范进行详细设计和产品研制,经过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后,形成产品基线,成为产品批量生产的依据。

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应相互协调一致,从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到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再到产品技术状态文件,一级接一级的技术状态应有可追溯性,而且后者是前者的扩充和细化。

这三类文件的顺序是:功能技术状态文件,分配技术状态文件和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标识技术状态项和技术状态文件每个技术状态项和技术状态文件都应有标识。

标识的内容一般有技术状态项的型号、序列号(或批次号)等信息,标识号应具有唯一性。

不同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可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识。

如:初样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用“C”标识、正样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用“D”标识、生产阶段的技术状态文件用“P”进行标识等。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基线是在技术状态项研制过程中经批准形成的,作为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

通过建立技术状态项基线,描述技术状态项的要求,提供产品设计、生产信息。

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一般应建立三种技术状态基线,即: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并由相应的技术状态文件体现。

三者之间应相互协调并具有可追溯性,且后者应对前者进行扩展和细化。

技术状态基线应满足合同的要求。

功能基线一般在产品方案阶段建立,应与产品的主要战技指标要求协调一致,作为产品研制的总要求和依据;分配基线一般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建立,应与产品的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依为产品分系统、分机的研制要求和依据;产品基线一般在产品设计定型时基本建立、在产品生产定型时最终建立,应与产品设计定型(或鉴定)、生产定型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作为产品生产的要求和依据。

技术状态基线应通过审查、批准;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基线的确定与更改应征得顾客同意。

规定技术状态接口要求。

应规定系统和技术状态项的接口要求,分别纳入功能技术状态文件或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应确保所设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和共用性,并确保它们与基线技术状态文件中规定的接口文件和组件之间的兼容性和共用性。

e)技术状态文件发放与保持技术状态文件未经批准不应发放。

应记录和保存技术状态文件发放的信息,并控制和保持技术状态文件的原件。

2、如何实施技术状态控制2.1 什么是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对提出的技术状态更改申请、偏离许可申请和让步申请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2.2 技术状态控制活动的任务控制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a) 控制技术状态更改:技术状态更改分类:Ⅰ类技术状态更改:更改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设计定型后,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功能和性能)影响。

此类技术状态更改应经采购方审批。

Ⅱ类技术状态更改:产品设计定型前,更改不属于功能基线、分配基线的技术状态文件,对满足产品要求有影响;产品设计定型后,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对产品质量没有重大影响。

设计定型后的技术状态更改应经采购方审批。

Ⅲ类技术状态更改:勘误译印、修正描图、统一标注方法、进一步明确技术要求等不影响满足产品要求和产品质量更改和补充。

此类技术状态更改由承制方审批。

严格按程序进行更改。

技术状态更改的一般程序:判定技术状态更改需求;确定技术状态更改类别;编制技术状态更改申请;评审技术状态更改申请;审批技术状态更改申请;编制技术状态更改通知;实施并检查技术状态更改。

b) 控制偏离许可与让步什么是偏离许可?产品在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什么是让步?对使用和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有时亦称超差特许)经批准的偏离许可和让步仅在指定范围内使用,不能作为更改技术状态文件的依据。

设计定型前的偏离许可和让步申请一般由承制方审批,按偏离和不合格的程度和级别应确定批准权限。

设计定型后的偏离许可和让步申请应经采购方审批。

为避免偏离、不合格重复发生,应分析偏离、不合格原因,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 如何实施技术状态记实3.1 什么是技术状态记实?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说明产品的技术状态所进行的记录、报告活动。

•技术状态记实的任务a) 记录和报告记录并报告各技术状态项标识号、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及其和标识号;•记录并报告更改提出、审批和实施过程的状况;•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的审核的结果,包括不符合的状况和最终处理的结果;•记录并报告影响技术状态项的所有偏离和让步的状况;•记录并维护已交付产品版本信息及产品升级的信息;•定期备份技术状态记实数据,维护数据的安全性。

4、如何实施技术状态审核4.1 什么是技术状态审核?为确定技术状态项与技术状态文件的一致程度而进行的正式审查。

包括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4.2 技术状态审核的任务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可与设计定型工作结合进行。

审核的内容一般包括:•审查承制方的试验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审核试验计划,试验规范的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查接口要求是否符合技术状态文件;•审核试验报告的正确性;•对那些不能完全通过试验证实的要求,应审查其分析或仿真的结果是否已保证技术状态项满足了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审查所有批准的技术状态更改,是否已纳入技术文件并已实施;•审核未达到要求的技术状态项,是否分析了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审核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合成一体的技术状态项是否符合技术状态文件的规定;i) 审查偏离许可和让步清单。

4.2.2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为建立或验证技术状态项的产品基线,对其试制试产样品的完工状态、所依据的技术文件而进行的技术状态审核。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应在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进行。

必要时,可与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同步。

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可与生产定型工作结合进行;如无生产定型,可与设计定型工作结合进行。

审核的内容一般包括:•审核各技术状态项有代表性的工程图样、工艺规程(工艺卡)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及其更改的正确性;b) 审查技术状态项的所有记录,确认已实现的技术状态是否准确地反映了技术状态文件的要求;•审查技术状态项首件的试验数据和程序是否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审核技术状态项的偏离、不合格是否在批准的范围内;•审核技术状态项的保障资料的完备性和正确性;•确认分承制方在制造地点所做的检验和试验资料;•审核功能技术状态审核遗留问题是否己解决;•审核软件与硬件集合一体的技术状态是否符合技术状态文件的规定。

功能、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完成后,应向有关各方发放审核纪要,审核纪要应给出审核的结论,以及解决遗留问题所必需的措施。

三、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为了使技术状态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可编制组织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可包括:1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和规定•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技术状态管理组织系统;•技术状态项选择准则。

2 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项规范、图样和更改采用的编码;•建立的基线及文件类型;•使用和分配的系列号码或其它可追溯的标识;•发放程序;•接口管理。

3 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更改分类;•技术状态更改控制程序及审批权限;•偏离、让步申请的控制程序。

4 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记实报告所需资料的收集、记录和保持的程序;•技术状态的管理报告内容和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