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概述
分立发光中心 被激发的电子没有离开中心而回到基态产生发光。
复合发光中心 电子被激发后离化,与空穴通过特定中心复合产生发光。
7
两种不同形式的发光
光致发光大致经历吸收、能量传递和光发射三个主要阶 段。光的吸收和发射都是发生在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 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激发光辐射的 量可直接被发光中心吸收,也可被发光材料的基质吸收。
可观测到发光,在这种情况下发射的光子能量分别为
非辐射衰变
E6
过程
E5
hv1 E2E1 hv2 E2E0
E4 E3 E2
激发过程
辐射衰变过程
E1
E0
6
(1)发光中心
进行辐射跃迁过程的实体即是发光中心,它是发光体中被激 发的电子跃迁回基态(或与空穴复合)发射出光子的特定中心。
发光体吸收外界的能量以后,经过传输、转换等一系列过 程,最后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光的发射对应着电子在某些能 级之间的跃迁。如果所涉及的能级是属于一定的离子、离子团 或分子时,这种离子、离子团或分子就称为发光中心。
敏化剂(促进作用)
猝灭剂(削弱作用)
共激活剂 自激活(不加激活剂,因基质晶体中自身结构缺陷而产生发光)
14
光致发光的过程
当外部光源如紫外光、可见光甚至激光照射到光致发光材 料时,发光材料就会发射出特征光如可见光、紫外光等,发光 过程一般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
(1)基质晶格或激活剂(或称发光中心)吸收激发能。 (2)基质晶格将吸收的激发能传递给激活剂。 (3)被激活的激活剂发出荧光而返回基态,同时伴随有部 分非发光跃迁,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
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概述
一. 光 致 发 光 谱
1 光致发光发光基本原理
2 光致发光光谱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3 光致发光的应用
4
11.. 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1.1 光致发光的定义
所谓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简称PL),是指物体 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 的现象。也指物质吸收光子(或电磁波)后重新辐射出光子 (或电磁波)的过程。
10
(3)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吸收光谱是描述吸收系数随入射光波长变化的谱图,发光材料 对光的吸收遵循
I( λ) =I( 0 λ) eKX
式中 I(0 λ ) ——波长为A的人射光的初始强度; I(λ) ——入射光通过厚度为x的发光材料后的强度;
K ——不随光强但随波长变化的一个系数,称为吸收系数。
对于发光材料,发射光谱及其对应的激发光谱是非常 重要的性质,激发、发射光谱通常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分 光光度计进行扫描。
13
(6)激活和激活剂
晶体中对完整周期点阵或结构的任何偏离都是缺陷。在发光材 料的基质晶体中加入某种杂质,造成结构上的缺陷,由于这种结构 缺陷,使原来不发光或发光很微弱的材料产生发光,这种作用叫做 激活,所加入的杂质称为激活剂。
9
(2)位形坐标图
位形坐标曲线是解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模型,用一个 坐标来代表离子的位置,作为横轴;纵轴表示电子-离子系统的能量, 包括电子能量和离子势能,这就是位形坐标曲线。
如图,曲线代表离子位置变化时系统的能量的改变情况,也可以 看作是电子在某一状态时离子的势能曲线。横轴是离子位置,纵轴是 能量。下面一条曲线是在基态时系统的能量随位形坐标的变化,上面 一条对应电子在激发态时系统的能量随位形坐标的变化。A到B是吸收, C到D代表发光,E是电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水平短横线代表离 子的振动能级。
从量子力学理论上,这一过程可以描述为物质吸收光 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后返回低能态,同时放出光子 的过程。光致发光是多种形式的荧光(Fluorescence)中 的一种。
5
1.2 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设一系统的能级结构如图,E0为基态能量,E1-E6为激发态,受到 激发后,若系统从能级E0跃迁到E5,由于从E2-E5能级间相距很近,可 通过非辐射性级联过程发射声子,由E5能级降到E2能级,从E2到E1或E0 的能级间距较大,则可能通过发射光子的辐射性跃迁来完成,这时就
12
(5)发射光谱(光致发光谱 / Emission spectrum)
发射光谱是指发光材料在某一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 所发射的不同波长光的强度或能量分布。
许多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带,由一个或几个 峰状的曲线所组成,这类曲线可以用高斯函数表示。还有 一些材料的发射光谱比较窄,甚至呈谱线状。这种发射光 谱如果以发射光的能量分布来做图称为光谱能量分布图。
11
(4)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
激发光谱是指发光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该材 料的某一发光谱线和谱带的强度或发射效率与激发波长的 关系。
激发光谱反应了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根据 激发光谱可以确定激发该发光材料使其发光所需的激发光 波长范围,并可以确定某发射谱线强度最大时的最佳激发 光波长。激发光谱对分析发光的激发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种情况下,发光中心吸收能量向较高能级跃迁, 随后跃迁回到较低能级或基态能级而产生发光。
在第二种情况下,基质吸收光能,在基质中形成电子空 穴对,他们可能在晶体中运动,或被束缚在各个发光中心上 ,电子与空穴复合而引起发光,这种发光叫做复合发光。
8
当发光中心离子处于基质的能带中时,会形成一个局域 能级,处在基质导带和价带之间,即位于基质的禁带中。不 同的基质结构,发光中心离子在禁带中形成的局域能级的位 置部同.从而在光激发下.会产生不同的跃迁、导致不同的 发光色。
发光材料的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材料的基质,而激活剂和其他 杂质对吸收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发光中心是一个复 杂的结构,发光材料基质晶格周围的离子对它的性质会产生影响。 被吸收的光能一部分辐射发光,一部分能量以晶格振动等非辐射方 式消耗掉。大多数发光材料主吸收带在紫外光谱区。发光材料的紫 外吸收光谱可由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量。
整个发光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荧光粉的光致发光过程
15
A激活剂
1. 吸收过程
Y2O3 :Eu3+吸收光谱
16
设离子的平均位置用R表示,采用简谐近似 则离子受到偏离中心R0的回复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