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
荧光是指基态分子受到激发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能级,再从S1态 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辐射(S1 S0)
荧光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分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差必须与激发光频率相适应 2. 吸收激发能量之后,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主要参数:荧光效率(ϕ)、荧光强度(I)、荧光寿命(τ)、最大发射波长(λ)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技术
授课班级: 1206211 授课教师: 左青卉
1
主要内容
第二章: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基础知识
1 基础光物理 2 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半导体的基本原理
2
基础光物理
主要知识要点
*基态与激发态 吸收与发射 *荧光与磷光 激基复合物与激基缔合物 电荷转移
3
基础光物理
基态(groud state)与激发态(excited state)
基态:指分子的稳定态,即能量最低态。 基态分子中的电子排布遵从构造原理,即能量最低原理、Pauli 不相容原理、Hund规则
激发态:指分子的一种不稳定状态,其能量相对较高。 激发态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不完全遵从构造原理
4
基础光物理—基态与激发态
T1
hν
S1
hν
S0
S0
图1:电子跃迁过程
S0:基态(ground state) S1:第一激发单重态(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自旋方向不变 T1:第一激发三重态(the lowest excited triplet state) —— 自旋方向改变
荧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S1
1. 光吸收(A) 2. 振动弛豫(VR) 3. 内转换(IC) 4. 荧光发射(F)
2
1 4
3
S0
图3:荧光发射示意图
9
基础光物理—荧光和磷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磷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1. 光吸收(A) 2. 振动弛豫(VR) 3. 系间窜越(ISC) 4. 磷光发射(P)
2
1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1. 与激发(或吸收)波长相比,发射波长更长,即产生所谓Stokes位移。 2.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7
文献中化合物的激发发射光谱
18
文献中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19
基础光物理——影响荧光的主要因素
5
基础光物理—基态与激发态
激发态与基态相比
构型上,键级下降,键长增加和键能减小 一般情况下,共轭性不好
图2:常见的单重态和三重态势能相对位置
6
基础光物理
吸收(absorption)与发射(emission)
吸收:分子的激发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吸收能量后,分子就 处于激发态
发射:通过释放光子而从高能激发态失活到低能基态的过程, 是光吸收的逆过程,又称辐射跃迁
振动弛豫、内转换和系间窜越都属于非辐射跃迁过程
12
基础光物理
激发态分子的失能过程(去活化)
外转换 是指受激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转换使 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是一个分子间的过程
荧光发射(辐射跃迁) 是指处于S1的电子跃迁至基态各振动能级时,得到最大波长为λ 的荧光。不论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发射出波 长为λ的荧光,荧光的产生在10-7 - 10-9s内完成
13
基础光物理—激发态的失能过程
荧光淬灭:是指荧光物质与其它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相互作 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的现象,引起荧光淬灭原因有:
碰撞淬灭 荧光分子受激后,与淬灭剂分子碰撞而无辐射去活回基态的过程。温度升高, 碰撞淬灭效率增加
静态淬灭 荧光分子与淬灭剂生成非荧光的复合物。温度升高,静态淬灭效率降低
3
4
S1 T1
S0
图4:磷光发射示意图
10
基础光物理—荧光和磷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荧光和磷光本质区别
S1
2
1 4
3
S0
2
1
3
4
S1 T1
S0
图3:荧光发射示意图
图4:磷光发射示意图
11
基础光物理
激发态分子的失能过程(去活化)
振动弛豫 是指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因碰撞将能 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从高振动级层失活至低振动 能级的过程,属于非辐射跃迁过程
内转换 是指相同多重度的分子,如果较高电子能级的低振动能级与较低电 子能级的高振动能级相重叠时,则电子可在重叠的能级之间通过振 动耦合产生无辐射跃迁,如S2→S1和T2→T1的跃迁
系间窜越 是指不同多重态分子间的无辐射跃迁,例如S1→T1的跃迁。通常是 电子由S1较低振动能级转移至T1较高振动能级。有时,通过热激发 有可能发生T1→S1,然后由S1发生荧光,这是产生延迟荧光的机理
非辐射跃迁:通过热辐射等其它方式而从高能激发态失活到低 能基态的过程
7
基础光物理
荧光(Fluorescence)与光(Phosphorescence)
荧光与磷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激发态分子的失能过程 荧光光谱分析和影响荧光的主要因素 磷光光谱分析和影响磷光的主要因素
8
基础光物理—荧光和磷光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荧光效率
发光分子数 激发态分子数
荧光寿命:分子荧光从最大亮度I衰减为I/2所用的时间。
16
基础光物理——荧光光谱分析
荧光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改变激发波长,测量在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的变化,激 发波长对荧光强度作图可得到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即荧光光谱。以一定波长和强度的激发光辐照荧光 物质,在不同波长处产生不同强度的荧光,荧光强度对其波长作图可得 荧光发射光谱。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发射峰,因而使用荧光发射光 谱可用于鉴别荧光物质。
三重态淬灭 分子由于系间窜越,由单重态跃迁到三重态,转入三重态的分子在常温下不 发光,就是由于它们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中消耗能量而使荧光淬灭
电子转移反应的淬灭 某些淬灭剂分子与荧光分子相互作用时,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
荧光物质的自淬灭 在浓度较高的荧光物质溶液中,单重激发态分子在产生荧光发射前与未激发 的荧光物质碰撞而引起的自淬灭
14
基础光物理—激发态的失能过程 碰撞淬灭与静态淬灭的判定依据
碰撞淬灭F0/F和τ0/τ随着淬灭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静态淬灭 τ0/τ不随淬灭剂浓度的变化 碰撞淬灭F0/F和τ0/τ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静态淬灭 F0/F和τ0/τ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返回
15
基础光物理——荧光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