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结肠内出现的主要细菌与数量


类杆菌属(脆弱类杆菌)
双岐杆菌属
真杆菌属
肠道杆菌科(埃希菌属)
肠球菌属(粪链球菌)
乳酸杆菌属
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
个数/克粪便 1010-1011
1010 1010 107-108 107-108 107 106
可致病性 + — — + + — +
15
2017/8/10
2017/8/10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思考问题?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生理作用?
何为 菌群失调?
如何选择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益生元?
菌群失调 对健康的影响?
菌群失调与慢性病?
1
内容提纲
一、认识微生物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内容提纲 一、认识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组成:细菌、真菌、病毒、原虫 细菌
□ 约有1014(100万亿) □ 500余种 □ 重量约1.5 kg □ 体积相当于肝脏大小 □ 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
其中90%以上为活菌 构成极其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2017/8/10 14
2017/8/10
人体肠道菌群
胃内定植着酵母菌、螺 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 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 很少有常住菌):肠球菌、 乳杆菌、肠杆菌等过路菌; 结肠定植着大量正常菌 群:50个菌属400~500个菌 种组成。
水解:复杂→简单
─蛋白┘质→氨基酸、肽
吸收 Absorption:
淀粉 →葡萄糖
脂肪 →脂肪酸、甘油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大化肠道——粘大膜肠进运动入血液或淋巴液
的过程。
机械消化——蠕动、节段运动 化学消化——水分吸收、肠道菌

亚洲人的肠道生理结构特点
肉食为主
素食为主
老虎 狼
西方人 亚洲人 山羊 兔子
9
2017/8/10
肠道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
一生中摄入的食
最大的 加油站
物,约为70吨,为 体重的1000倍, 这么多的食物都要 由肠道处理。
99%营养物质由
肠道吸收.
肠道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
最大的 免疫器官
人体70%的免疫 细胞分布在肠道 人体70%的IgA 免疫球蛋白在肠道 95%以上的感染 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
肠粘膜免疫屏障
对粘膜表面的抗原具 有摄取、处理、呈递 作用
肠粘膜生物屏障
具有定值、繁殖、排他性, 防止外籍菌侵入、繁殖;增 强免疫;营养作用
22
11
2017/8/10
肠道屏障功能损伤 肠漏
当肠黏膜屏障损伤时, 肠道中的微生物和内毒素 等便可突破肠黏膜屏障, 进入血液引起细菌内毒素 移位,促进肠原性感染的 发生。
眼睛: 1g 鼻腔: 10g 口腔: 20g 皮肤: 200g 肺: 20g 肠道: 1000g 生殖道: 20 g 总量:1271g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细胞主要在肠道,胃肠的微 生物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67%。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系统是正常微生物群 与环境和宿主构成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的统一体。 正常微生物群参与宿主的整 体生理功能。 最显著的特征:稳定性,它 对人类抵抗肠道病原菌引起的 感染性疾病是极其重要的。
10
2017/8/10
肠道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
最大的 微生态环境
一生中要排出约 4000公斤大便, 1/3是肠道细菌。
正常或失调,对 人体的健康和寿 命有着举足轻重。
肠道的屏障功能
肠粘膜机械屏障
防止肠腔的大分子物质 向肠壁渗透、肠壁固有 层的物质进入肠腔。
肠粘膜化学屏障
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 作用,以保护肠粘膜免 受物理化学损伤。
◊ 二度失调:不能自愈,如慢性腹泻、便秘或功能 紊乱。
◊ 三度失调:更严重,如急性肠炎,原籍菌被外籍 菌代替。
20
2017/8/10
肠道菌群失调 定位转移
不同菌群在肠道内定位是固定的,肠道 内局部的物理、化学及生理条件决定了各种 菌群平衡。当局部环境发生改变如使用抗生 素,原籍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从肠粘膜上脱 落下来,外籍菌取而代之,称之定位转移, 产生疾病。
5
2017/8/10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
医疗保健的六大成果:
外科消毒手术的建立 重大传染病的病原菌的寻找 免疫防治法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磺胺等化学治疗剂的普及 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工程菌生产多肽类生化药物
小结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 其它微生物。
肝 十二指肠
升结肠
•功能: 摄食,消化 吸收,排泄 内分泌
盲肠 阑尾
回肠 14

食管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7
2017/8/10
消化与吸收
消化 Digestion :
口腔——咀嚼、食团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的过程机械。消化——咀嚼
机械消化 Mechanical digestion 化学消化——唾液淀粉酶
③其他: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疗、放疗后、
各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胃肠道改道手 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饮食因素与菌群失调
饮食可使粪便菌群发生明显改变,无纤维食物能促 进细菌易位。
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且细菌代 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营养作用,纤维能维持肠 粘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学,加入纤维的低渣饮 食对保存肠的结构和功能有好的效果。
菌群失调分为:质的失调 量道菌群失调 菌群质的失调
消化道内厌氧菌应占优势,若它的优势地 位发生变化则为质的失调。
消化道内占优势的原籍菌被过路的外籍菌 取代,也是质的失调。
如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或体内药物过敏菌被 耐药菌取代。
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量的失调
◊ 一度失调:可自愈,如服用四环素等抗生素后引 起便秘,停药后会自愈。
老年
体弱
皮质激素
瘦弱 人体抵抗力降低
婴幼儿
放射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
□环境、宿主、微生物 三者平衡失调
□菌群数量及组成发生 改变
□机体功能和(或)结 构异常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 耐药过路菌 菌群抑制 过度繁殖
18
肠道菌群的年龄变化
2017/8/10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的细菌、宿主(人体)和环境三 方面生态失调引起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
作用:粉碎:粗→细
─┐胃——食糜(酸性)胃酸、胃蛋白酶
搅拌:混合消化液 │ 机械消化形—变—肠蠕动
推进:推送食糜 ─┘ 化学消化——盐酸、胃蛋白酶
化学消化 Chemical digestion 小肠——小肠运动、消化与吸收
作用:稀释:高渗→等渗─利动吸收机─械┐消化——分节运动,小肠蠕
调PH:提供酶适宜环境 化学│消化质—变—胰液、胆汁
微生态系统是相互平衡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对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
在外环境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 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所引 起的病理过程为微生物失调。
6
内容提纲
一、认识微生物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小结
肠道是脏器中唯一腔道内有大量细菌滋 生的器官,不仅是消化吸收器官,而且是集内 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
肠内菌群失衡时,健康状况迅速降低, 几乎所有慢性病都大幅上升。
13
内容提纲
一、认识微生物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23
2017/8/10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
人体胃肠道菌群
人体胃肠道内的菌群分为三类
菌群种类
对健康的影响
数量
有益菌
对人体健康有益如双歧杆菌、乳酸菌 109-1011
条件性有害菌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一定条件下 105-108 对健康有害,如大肠杆菌,肠球菌
有害菌
对人体健康有害,如葡萄球菌、韦氏 0-104 梭菌、梭状芽胞杆菌
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
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屏障作用下降,发生中毒和感染等疾病,主要
表现为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症状。
12
2017/8/10
菌群失调 影响健康
疲倦 青春痘黑斑 免疫力降低
腹泻
便秘
菌群失调
大肠癌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老人痴呆症
心血管疾病
阴道炎
老化
肥胖、糖尿病
肠内菌群失衡时,健康状况迅速降低,几乎 所有慢性病都大幅上升。
营养代谢 免疫调节 抗感染: 屏障作用
17
内容提纲
一、认识微生物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2017/8/10
肠道菌群的维持与破坏
正常情况下
□互相依存 □互相制约 □维持平衡 □保持一定数量和比例
广谱 免疫
急慢性 抗生素 抑制剂
疾病
抗肿瘤药
身长 1.3米
1.8米 1.7米
0.4米
肠子长 5.4米
5.4米 8.3米
8米
倍数 4.1倍 3.5倍 3倍
5倍
22倍 20倍
特点
1、肠子又短又直
1、肠子长,褶皱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