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_学生姓名指导教师____日期_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对于机械专业的学习,在实际生产中,要求要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理论学习环节中,穿插现场的实习,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显得弥足珍贵,珍惜这来自不易的机会,初步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工艺等相关知识。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内容,通过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实际当中,通过观察生产工艺、走访工人师傅和专业技术人员、记录加工工序、测绘产品结构、收集产品资料等手段,了解与毕业设计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生产知识,学习机械工艺、控制技术及管理知识,特别是现场进行模具的拆装,了解普通模具的种类及工作原理,进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获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际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收集毕业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安排2月20日武汉市第轻工业学校2月24日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2月25日湖北鄂丰模具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简介从最基本的模具拆装以及简绘模具草图,然后到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最后深入到企业了解机械企业生产的基本方法,认识机械零配件生产的相关过程、工艺流程、检验、装配。

认识塑料模具的生产方法和基本知识,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通过现场的生产实践,查阅图纸,读懂图纸,进而掌握模具的工作原理,以为随之而来的毕业设计积累素材。

更加进一步了解机械学科的基本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为今后从事的行业积累知识。

(一)、2月20日武汉市第轻工业学校进行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学校模具中心介绍:数控实训基地和模具技术中心,现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实训场所8000 M2、拥有数控加工中心、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快速成型机床、真空注型机和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台等各类教学实训设备140余台套以及先进的CAD/CAM专用机房、车、铣、刨、磨设备齐全的金工实习车间,是西门子、华中数控培训系统应用合作伙伴单位,成为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首先学校的指导老师进行模具的讲解,主要包括简单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后着重讲了模具拆装的一般方法,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首先最基本的原则:先拆后装,后拆先装。

即遵循此拆装的顺序,先拆的部件在装配的时候,放在后面转。

还有在拆定位的原件时,要充分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要做到先拆的定位原件解除定位作用,不要影响后续的拆卸。

如模具上的定位销和定位螺钉,在实际拆卸中,先拆定位销,之后才不影响后续的作业。

再者就是在拆装的具体操作问题,如拆装工具的使用。

在拆装模具时可一手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上部分)托住,另一手用木锤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的另一部分(如冷冲模的下模部分)的底板,从而使模具分开。

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而对模具的牢固性及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然后用小铜棒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

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力的零件的表面。

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以防生锈或遗失。

最后就是保证拆装工作台的整洁。

模具拆卸应遵循的原则:1.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装程序。

如果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而猛拆猛敲,就极易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将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2.模具的拆卸程序一般应先拆外部附件,然后再拆主体部件。

在拆卸部件或组合件时,应按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的顺序,依次拆卸组合件或零件;3.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钢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4.拆卸时,对容易产生位移而又无定位的零件,应做好标记;各零件的安装方向也需辨别清楚,并做好相应的标记,以免在装配复原时浪费时间;5.对于精密零件,如凸模、凹模等,应放在专用的盘内或单独存放,以防碰伤工作部分;6.拆下的零件应尽快清洗,以免生锈腐蚀,最好要涂上润滑油。

讲完了这些理论知识后,然后现场分组进行拆装实践操作,老师也在旁边进行相关的指导。

我们拆装的是一副落料模,机构比较简单,卸料方法采用弹性的装置,并且凸模采用镶拼式的结构,由于考虑到凸模的制造成本,所以采用这种结构。

如图1和图2:图1 拆卸后下模结构图2 模具装配后的结完成之后进行模具装配草图的绘制,如图3所示。

附加的落料模如图4所示。

图3 模具的装配图图4 落料模的机构图(二)2月24日武汉第二轻工业学校模具安装、调试与制作1)模具安装模具安装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影响到制件的质量以及模具的使用、维修和模具的寿命,还影响到模具的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是模具制造中重要的环节。

冲裁模安装要点:无导向冲模:1.将冲模放在压力机平台中心处;2.将压力机滑块的螺母松开,用手或撬杠转动飞轮使压力机滑块下降到同模具上模板接触,并使冲模模柄进入滑块中;3.将模柄紧固在滑块上。

固定时,应注意使滑块两边的螺栓交错旋紧;4.在凹模的刃口上,垫以相当于凸、凹模单面间隙的硬纸板或钢皮,并使之间5.间隙调整后压紧下模;6.开动压力机,进行试冲。

有导向冲模:1.将闭合状态的模具放在压力机台面中心位置;2.把上模与下模分开;3.用木块或垫铁支撑上下模;4.将压力机滑块下降到最低位置,并调整到使其与上模板接触;5.分别将上模与下模固紧。

滑块调整位置应使其在上极点时,凸模不至于逸出导板之外或导套下降距离不应超过导柱长度的为止;6.紧固时,要牢固,紧固后进行试冲与调整;7.拉深模与弯曲模安装时,最好凸、凹模之间应垫以试件,以便于调整间隙值。

以冷冲压模具具体的安装方法作说明:(1)对于在单动冲床上安装冲模1.开动压力机,把压力机滑块上升到上极点;2.把压力机滑块底面、压力机台面和冲模上、下面擦拭干净;3.把模具放在压力机台面规定的位置上。

用压力机行程尺检查压力机滑块底面至冲模上平面之间距离是否大于压力机行程。

必要时,调节滑块高度,以保证该距离大于压力机行程如果模具有托杆(拉深模,成形模顶出缓冲系统),则应先按图样位置将其插入压力机台面的孔内,并把模具位置摆正;4.将滑块降到下极点,并调节滑块高度,使其与冲模上平面接触;5.用螺钉将上模紧固在压力机上,并将下模初步固定在压力机台面上(不拧紧6.将滑块稍往上调一点(以免冲模顶死)。

然后开动压力机,把滑块上升到上极点,松开下模的安装螺丝,让滑块空行程数次,再把滑块降到下极点停止;7.拧紧下模的安装螺钉(对称交错进行)。

再开动压机使滑块上升到上极点位置;8.在导柱上加润滑油,并检查冲模工作部分有无异物。

然后开动压力机,再使滑块空行程数次,从中检查导柱、导套配合情况。

若发现导柱不垂直或与导套配合不合适时,应拆下冲模进行修理;9.进行试冲,并逐步调节滑块到所需的高度;10.调节压力机上的打料螺栓到适当高度,使打料杆能正常工作;11.如果冲模使用气垫,则应调节压缩空气到合适的压力;12.重新检查模具及压力机,无误可进行试冲。

(2)对于在双动冲床上安装冲模1.检查双动拉深模有关安装尺寸(内、外闭合高度、安装孔及安装槽位置),并选定安装用的垫板;2.调节压力机内、外滑块到最高点,并将内、外滑块停于上极点;3.将冲模置于压力机工作台面的中心位置;4.把滑块降到下极点,开动内滑块调节电动机,使内滑块下降至与凸模固定座相接触,对准安装槽(孔),将凸模固定座用螺钉固定在内滑块垫板上;5.开动压力机,使滑块及凸模上升并停于上极点位置上;6.将冲模从台面上拉出,把外滑块的垫板放在压边圈上,用螺钉将其与压边圈初步连接上,然后再将冲模拉入台面中心位置;7.卸下外滑块垫板与压边圈连接螺钉,开动压力机使其空行程数次,并使外滑块垫板处于正确位置;8.安装压边圈:放掉平衡气缸里面的压缩空气,调节外滑块的高度,使外滑块与垫板接触,用螺钉将外滑块、外滑块垫板和压边圈连接固紧。

然后,在平衡气缸里送压缩空气;9.用螺钉将凹模初步固定在工作台垫板上(先不拧紧螺钉);10.开动压力机试运转,正常后拧紧凹模的固定螺钉;11.检查模具及压机各部位是否正常,无误后可开动压机试模。

2)模具的调试模具调试的目的:1.发现模具设计及制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原设计、加工与装配中的工艺缺陷加以改进和修正,制出合格的制品来;2.通过试模与调整,能初步提供产品的成形条件及工艺规程;3.试模及调整后,可以确定前一道工序的毛坯准确尺寸;4.验证模具质量及精度,做为交付生产的依据。

3)调试的内容:1.将模具安装在指定的压力机上;2.用指定的坯料(及板料)在模具上试压出成品;3.检查成品的质量,并分析其质量缺陷、产生原因。

设法修整解决后,试出一批完全符合图样要求的合格成品;4.排除影响生产、安全、质量和操作的各种不利因素;5.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出某些模具需经试验后,决定工作尺寸工作(如拉深模首次落料坯料尺寸)。

并修整这些尺寸,直到符合要求为止;6.经试模,编制制品生产的工艺规范。

4)模具调试应注意的事项:1.试模材料的性能与牌号,厚度均应符合图样要求;2.冲模用的试模材料宽度,应符合工艺图样要求。

若是连续模,其试模材料的宽度要比导板间距离小0.1—0.15mm;3.塑料模试模用的材料,在试模前一定要烘干;4.冲模试模用的条料,在长度方向上一定要保证平直;5.模具在所需要的设备上试模,一定要固紧,决不可松动;6.在试模前,首先要对模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无误后,才能安装于机器上;7.模具各活动部位,在试模前或试模中要加润滑剂润滑;8.试模使用的压力机、液压机、注射机、合金压铸机、锻压机械,一定要符要求。

5)冲裁模调试项目:凸、凹模刃口以及其间隙的调整:1.冲裁模的上、下模要吻合。

应保证上、下模的工作零件(凸模与凹模)相互咬合,深度要适中,不能太深与太浅,以冲下合适的零件为准。

调整是依靠调节压力机连杆长度来实现的;2.凸、凹模间隙要均匀。

对于有导向零件的冲模,其调整比较方便,只要保证导向件运动顺利而无发涩现象即可保证间隙值;对于无导向冲模,可以在凹模刃口周围衬以紫铜皮或硬纸板进行调整,也可以用透光及塞尺测试方法在压机上调整,直到上、下模的凸、凹模互相对中且间隙均匀后,可用螺钉紧固在压力机上,进行试冲。

定位装置的调整:1.修边模与冲孔模的定位件形状,应与前工序形状相吻合。

在调整时应充分保证其定位的稳定性;2.检查定位销、定位块、定位杆是否定位时稳定和合乎定位要求。

假如位置不合适及形状不准,在调整时应修正其位置,必要时要更换定位零件。

卸料装置的调整:1.卸料板(顶件器)形状是否与冲件服贴;2.卸(顶)料弹簧及橡皮弹力应足够大;3.卸料板(顶件器)的行程要足够;4.凹模刃口应无倒锥以便于卸件;5.漏料孔和出料槽应畅通无阻;6.打料杆、推料板应顺利推出制品,如发现卸陷,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