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情况课件
(一)经济发展概况
1、从跳跃式赶超到长期萧条
• 在战后最初的10年里,日本在经济方面做 了两件大事,一是恢了经济,二是进行了 经济改革,实现了由统制(石原正义提出)经济向政 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变。
• 日本将一场石油危机变成了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契机,开始了向知识技术集约型经 济的转变。
(一)经济发展概况
• 商业 • 金融、保险业
• 水电 • 餐饮 • 信息通讯业 • 服务
(一)经济发展概况
• 4、对外贸易
• 日本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换取所需要的原材料,日 本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进 口粮食、原材料、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
• 5、中日经济关系
• 自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在不 断发展。贸易形式也逐渐增多,从一般的商品贸 易发展到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装配贸易、租赁 贸易等多种形式。
• 日本经济的现状仍未完全脱离泡沫经济的崩溃 所笼罩的阴影,甚至包括一些大银行和大保险 公司由于难愈创伤而致使相继倒闭。为此,政 府于1999年7月通过了一项经济计划,其中提 到面前21世纪的三个课题。即①从大量生产 型经济体制转化到适合多样化智能时代的经济 社会;②提高生产力,维持经济活力,消除高 龄化社会和劳动人口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克服环境制约,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社 会。
•
• (2)第二产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
• 1)建设业 • 2)制造业 • ①钢铁业 • ②非铁金属产业 • ④家用电子电器产业 • ⑤电脑(电子计算机)、电子产业 • ⑥汽车产业 • ⑦造船业 • ⑧化学工业 • ⑨纤维工业 • ⑩制纸业、橡胶产业 • ⑾食品工业
• (3)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
• 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本国内有不 同的看法,一种“中国威胁论” “中国机会 论”
• “中庸论”认为可以缩小与相邻发达国家见 的经济差距减少偷度,跨国贩卖,绑架人口,偷 窃等不安定因素,还可以有利于推进东亚地 区一体化进程.
• 6,企业经营特征
• a)日本式的经营模式
•
综观二次大战后55年的日本经济及社会情势的历史,日本经济是
• 2、人口与就业 • 2001年,日本总人口1.27亿. 数字)。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
(一)经济发展概况
• 3、产业 • (1)第一产业 –农林牧鱼
• 1)农林业 • 日本的农业(包括畜产),雇用人数297万人(2000年),占国内总生产(GDP)的
• 在70-8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的日本产业结构:
• 1,高科技含量大的产业、家电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迅 速.
• 2,社会公共投资增大以及大批在海外建厂生产.
• 3,日本在农产品、木材和海产品的需求上对进口依赖性 很大,目前已成为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之一。
• 另外,目前日本经济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干,发挥 中小企业创新和灵活的优势,由以前的大量生产和大量 消费转变为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多品种少量生产和多品种 少量消费。近年来,在一些尖端技术领域和风险企业的 成功尤为瞩目。
• (2)第二产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
• 制造业是日本高度成长的主角,最近虽然在经济全体上的比重已呈下降,但是就业者 • 人数还是有1.321万人(2000年),占了国内总生产(GDP)的21.6%的比重。值得注 • 目的是,现在制造业正进行著结构性的改变与革新:从过去以钢铁及造船为中心,转 • 为汽车及产业机械、电子等产业,此外制造业整体上也逐渐的移转到高附加价值的技 • 术密集型的制品。 • 以下就主要的业种来做概观:
1.4%(2000年)。日本农业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其特点是“三高三 低”。现代化程度高,成本高,价格高.生产效率低,粮食自给率低,产品国际竞争力低 • 2)水产业 • 水产鱼类为日本人的主要蛋白质的来源,每人每日平均鱼的消费量(1999年)为188 公克,这是美国、英国的3倍。日本水产业从业人员29万人,而鱼获量为638万公吨.
从1945年战后的荒废与混乱之中,逐渐站稳脚步,而在1955年到1975
年之间的日本经济的高度成长急速扩大期而言,可说日本式的经营模式
是最为适合的经营模式。
• 一般认为日本式经营的特征有以下几项特征:
• 意思决定方式:依禀议制度或会议方式,来作出集体决策。
• 雇用关系:原则上至退休为止,维持雇用关系,在此期间薪资与职位之 提升,按照能力及年资。
• 如此飞速的经济成长是与日本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关的。 首先在设备投资方面政府提倡技术革新,引进先进技 术,其次以低息贷款优先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税制优 惠政策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日本的GNP在70年代初达到了世界第2位并持续至 今。
• 日本政府经济主体构成的三要素(政府、企 业、家庭)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 用·特别是在追求私企利益和社会公益两种 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活动中起促进景气、 保障雇佣以实现经济成长的调节作用。
• 资本结构:借入资本远较自有资本比重高,例如向银行贷款筹措设备资 金。
• 生产体制:装配工业如汽车工业、电机等零件大部分向公司外部的工场 采购。设备工业如钢铁、化学等则将零件采购、设备操作等委托外部的 公司(同一集团的系列公司)。
• 贸易依存度:原料依赖进口、制品出口等的产业,对海外的依存度很高。
• b)有关企业决策的构造
• 日本大企业的决策的特征,有其集团性的性格特征。 典型的决策方法,是将这一连串的事务流程称为禀 议制度,现在的企业及官方一般都采用此方式。首 先,计划的经办者将企划案以文书形式(征询书) 制作后,从直属上司开始,按照组织的程序,依次 取得上级的许可。此外,也会征求各相关部门各级 负责人的同意,最后再经由决策者裁决。决策者依 照提案的重要性,由社长、董事长,部门经理等作 最后裁决。承认、裁决的批示则以盖章的方式进行, 有时盖章人数会高达20人以上。现在这个制度也被 简单化,也有的采用IT的互联网络来做电子化的决 策,基本上还是具备相同的风格。
日本经济
(一)经济发展概况 (二)经济技术实力
(三)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日本经济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现任政府经济政策与目标
(六) 日本型経営はどう変わるのか
• 日本经济导读
• 日本的经济在战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日本经济企 划厅的资料统计,1955~1986年的31年中,GNP (国民生产总额)增长38.8倍国民总资产增长9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