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评价单位:证书编号:课题负责:课题组成员:参与人员情况第1章总则 01.1 评价目的 01.2 编制依据 01.2.1 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 01.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01.3 采用的评价标准 01.3.1 环境质量标准 0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1.4 评价等级、范围、时段与重点 (2)1.4.1 评价级别 (2)1.4.2 评价范围 (3)1.4.3 评价时段 (3)1.4.4 评价重点 (3)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 (4)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 (4)2.2 项目建设内容、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 (4)2.3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4)2.4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4)2.5 公用工程 (4)2.5.1 供电 (4)2.5.2 供水及排水 (4)2.5.3 供汽 (5)2.6 建厂条件 (5)2.6.1 地理位置 (5)2.6.2 自然条件 (5)2.6.3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5)2.6.4 主要生产设备: (5)第3章项目工程分析 (6)3.1 生产工艺流程 (6)3.1.1 生产工艺及物料衡算 (6)3.1.2 醚化(包括碱洗) (6)3.1.3 还原 (9)3.1.4 精馏精制 (14)3.1.5 水平衡 (15)3.2 工程污染源分析 (15)3.2.1 废水 (15)3.2.2 废气 (17)3.2.3 废渣 (19)3.2.4 污染物汇总 (19)第4章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20)4.1 自然环境概况 (20)4.1.2 地形、地貌及地质 (20)4.1.3 水文情况 (20)4.1.4 气候与气象 (21)4.2 社会经济状况 (21)4.2.1 行政区划及人口 (21)4.2.2 经济发展概况 (21)4.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3.1 现状调查 (22)4.3.2 现状监测 (22)4.3.3 现状评价 (23)4.4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4)4.4.1 现状监测 (24)4.4.2 现状评价 (24)4.5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25)4.5.1 现状监测 (25)4.5.2 评价标准及方法 (25)4.5.3 监测结果与评价 (25)第5章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26)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6)5.1.1 预测因子 (26)5.1.2 预测时段 (26)5.1.3 预测范围 (26)5.1.4 预测模式 (26)5.1.5 参数选取 (27)5.1.6 预测结果分析 (28)5.1.7 预测评价 (28)5.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8)5.2.1 预测因子 (28)5.2.3 预测范围 (28)5.2.4 预测点 (29)5.2.5 预测模式 (29)5.2.6 参数选取 (29)5.2.7 预测评价 (30)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0)5.3.1 预测因子 (30)5.3.2 预测时段 (30)5.3.3 预测范围 (30)5.3.4 预测模式 (30)5.3.5 参数选取 (30)5.3.6 预测评价 (31)第6章环保措施 (31)6.1 环保措施 (31)6.1.1 拟采用废水治理措施 (31)6.1.2 工艺流程说明 (31)6.1.3 废气治理措施 (31)第7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33)7.1 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 (33)7.2 环境管理 (33)7.3 环境监测计划 (34)7.3.1 监测项目、地点、时间和频率 (34)7.3.2 监测数据的管理 (35)第8章公众参与 (35)8.1 调查目的 (35)8.2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 (35)8.3 调查方式与内容 (35)8.3.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38)8.4.1 调查结果 (38)8.4.2 统计分析 (38)8.5 公众意见与建议 (38)第9章评价结论 (40)9.1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40)9.1.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40)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40)9.1.3 声环境质量现状 (40)9.2 工程分析 (40)9.3 环境影响预测 (40)9.3.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0)9.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41)9.3.3 声环境影响预测 (41)9.4 污染防治对策 (41)9.4.1 废水治理措施 (41)9.4.2 废气治理措施 (41)9.4.3 噪声治理措施 (41)9.5 总量控制 (42)9.6 结论 (42)第10章附图 (42)第11章参考文献 (43)第1章总则1.1评价目的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
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
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
1.2编制依据1.2.1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1.3采用的评价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类区标准;甲苯、氯苯采用前苏联1977居住区允许浓度,具体限值详见表1-1。
表1-12.地表水——小河以及*湖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表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S 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水质类标准3.声环境采用《城市区域环境躁声标准》(GB3096-93)中的三类标准。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7231—2001)Ⅱ时段中二类区标准,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表 1-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表1-5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g/L(pH除外)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 dB(A);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噪声限值见下表。
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LAeq[dB(A)]1.4评价等级、范围、时段与重点1.4.1评价级别1.水环境:经初步工程分析,该项目废水排放量约36t/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挥发酚、苯酚。
污染物类型数为2类,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程度,废水排入**河支流——小河以及最终纳污水体*湖。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本项目外排废水中污染物类型较少,且主要是非持久性污染物,纳污水体*湖水质要求为Ⅲ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据此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2.空气环境:经初步工程分析,本工程大气污染源仅为一台原料储罐与一台4吨/小时链条锅炉,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本次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对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述,同时监测环境空气现状。
3.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适用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Ⅲ类标准要求。
由于建设项目周围无较大的居民住宅区,受影响的人口数较少,因此其评价标准定为三级评价。
1.4.2评价范围1.水环境:评价范围是5—15km,由于排污口的汇入且河段较短,因此评价范围定为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100m至下游3000m之间的**河支流。
2.空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范围为以厂区污染源为中心,周边长5公里内的范围。
3.声环境:为厂区厂界外1米处及可能受本项目噪声源影响的敏感点。
1.4.3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为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
1.4.4评价重点1.4.5评价因子根据上述**化工有限公司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如下:地表水环境:CODcr、BOD5、挥发酚、苯酚大气环境:甲苯、氯苯、正己烷、2,4-二氯苯酚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第2章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2.2项目建设内容、占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厂区总面积14667.4平方米,大门朝西,由北向南依次为办公楼、生产车间、贮罐区、仓库、冰机房、机修房、锅炉房。
2.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年产200吨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俗称“三氯生”),90%外销。
2.4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劳动总定员60余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22人。
年生产天数300天,实行三班制连续生产。
2.5公用工程2.5.1供电由**县供电局供应,配置一台500KWA变压器。
该项目年用电量约150万千瓦时。
2.5.2供水及排水1.给水工程: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均采用工业园自来水接入,厂内设150t/hr冷却塔一座。
2.排水工程: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冷却用水、蒸汽用水及工艺用水。
其中冷却水及蒸汽冷凝水采用循环冷却的方法,少量外排水通过清污分流系统,排入厂区雨水管道;工艺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通过厂区污水管道排入工业园区排水管网后注入纳污水体。
3.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厂内生活办公区,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雨水管网。
2.5.3供汽工程拟配备一台4吨/小时的燃煤锅炉,型号为DZL4—1.25,集中供应各生产线的蒸汽所需。
2.6建厂条件2.6.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县**工业园内,南距**县城10km,距**市56km,北距**市89km,东距**铁路线上的杨家岭车站0.5km,西南距**高速公路0.2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