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附件2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童正明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原过程装备与控制工
程研究所所长
●《化学进展》理事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
●上海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内燃机标委会委员(TC177)
●中国内燃机学会基础件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
●中国化工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为汽车及内燃机行业的零部件企业服务30余年,并基于此类实验研究之上拟订了多项行业基础标准,保持在该行业内的广泛合作;2000年~2012年间,和原二炮、九院基地、海装有多项项目合作;在我国脱硫脱硝行业耕耘十余年,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替代进口产品。

有著作二本:工程燃烧学、工程热力学题解。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89、91)
完成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92)
完成上海14项难题攻关项目一项(95)
杨茉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工学博士
●热工程研究所所长,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工程热物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等荣誉称号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委员会委员
●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传热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
长期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第一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动和传热数值计算技术、流动与传热的非线性特性与混沌、换热器与强化传热、热力系统的优化与运行、及多相流动与传热。

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参加完成了国家973科研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完成了各种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和来自企业的各种横向应用性科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20余项专利。

获得了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教学名师奖、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市级劳动模范和宝钢教育奖等荣誉。

2002.1—2004.12 高炉污泥的多相旋流脱锌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1—2005.12 非线性对流换热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1—2004.12 周期性通道强化换热及高效换热器,上海高校
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2002.1—2004.12 燃气轮机回热器及其强化换热,上海重点学科建设子课题
2002.1—2004.12中央空调系统技术改造,长春热电二厂
关欣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
●德国汉堡国防军大学访问学者
●全球节能环保网专家顾问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顾问
●上海市工业锅炉研究所顾问
●东智环保节能服务责任有限公司顾问
●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联谊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强化传热和高效换热器;热力设备自动控制;换热器网络综合;太阳能利用。

负责项目:
1.换热器模型控制及最优化运行研究
2.多股流换热器的控制优化研究
3.太阳能热电联用主件的开发
4.企业内能源系统的优化
高秀敏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员、工学博士
●浙江省151人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光仪所原所长、通信工程学院原副院长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仪器;痕量物质分析;健康参数无创监测;弱磁场检测。

负责项目:
1.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应用课题,研究内容:痕量物质分析技术开发
2.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子课题,研究内容:光场产生及分析领域应用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内容:特殊光场调控
汪中厚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机械制造系主任、教授、博导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自主开发成功“L300G精密齿轮成型磨削试验台”
●中国齿轮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齿轮专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曾在日本学习工作十余年,先后就职于世界上生产齿轮测量仪的三大公司之一的日本大阪精密机械公司、位于日本东京的美国PTC公司。

曾主持并完成两项日本文部省基金,以及日本许多大型公司如丰田汽车公司、铃木摩托、三菱重工等十余项科研开发项目。

回国后一直从事复杂齿轮动力学、CAE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汪中厚教授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2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已经合作过的企业包括中
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零四研究所、徐工集团、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企业,完成的项目有“基于真实齿面的螺旋锥齿轮振动激振力机理与预报研究”、“汽车螺旋锥齿轮减振降噪及优化设计技术”、某型号舰艇“气胎摩擦离合器结合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重型油缸快速设计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汽车变速箱高精度渐开线圆柱齿轮复杂三维修形及减振降噪技术”、“渐开线圆柱齿轮磨床设计及加工软件成套技术”等,在日本企业以及中国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示范应用。

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

仲梁维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系主任
●上海理工大学CAD中心主任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市工程图学会理事
●机械工业精密磨削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机械工业机械人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智能设计、机械快速设计及敏捷制造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信息化、虚拟技术、有限元分析、多孔点阵结构、新型机械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先后承接和参与了40多项国家自然基金、产学研项目等,多项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并获得12项软件著作权,发明及实用专
利14项。

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先后主编出版三本教材。

曾荣获上海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上海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奖”一次。

刘旭燕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系硕士生导师
●韩国归国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高功率的电容器和新电池原创技术的开发;柔性电子器件;智能型材料的开发。

在韩国博士及其博士后期间,主要研发的课题为韩国政府未来源泉产业资助的重大项目“城市交通用的高功率的电容器和新电池原创技术的开发”的研究工作。

回国后,加入千人团队,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委等4项;并通过中央财政、085经费、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经费,已经设计建造了电池及其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和测试2条设备流水线。

(其中测试设备为美国Maccor 4000系列)现主要研究课题为:1、复合材料在电池/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2、柔性电子材料PEDOT:PSS的光电性能优化;
3、基于印刷工艺制备的柔性透明高强电磁防护材料研究;
4、表面智能型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自清洁表面等);
5、纳米多孔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杨光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与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工学博士
●曾获全国发明展金奖、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奖等
●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和中国技术发明专利
长期在无毒蛋白胶及无毒人造板领域的科研与应用第一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技术、无毒人造板生产技术等。

该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佐证材料:查新报告、技术鉴定报告及课题验收报告等),技术成熟、稳定,已经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得到业内龙头企业认可。

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