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神华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纳雍县鬃岭镇永兴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管理制度纳雍县鬃岭镇永兴煤矿2017年6月12日目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矿井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制度 (5)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5)水情水害预报制度 (6)地质、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 (7)其他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8)地测科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9)地测资料、技术报告审批制度 (9)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制度 (11)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2)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14)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一)成立领导组组长: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其他副矿长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
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科财务科安监科通防科机电科物资供应科调度室办公室后勤科等(二)领导组职责: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三)各部门职责1、生产技术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办公室、后勤科: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基建矿井: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生产矿井: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域进行巡查一次。
2、基建矿井每月由生产技术科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3、生产矿井,由生产技术科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
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①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②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③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1、发现地质隐患后,按照生产技术科划定的3级以上危险区,由安监科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回采后对于3级以上危险区的地面建筑,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威胁区,安监科要书面避灾明白卡通知业主,注明危险区范围、可能出现的隐患等。
3、对于可能威胁他人安全的3级以上地质灾害危险区,安监科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4、项目管理部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1、矿值班矿长为矿当日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值班长。
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建筑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科并同时汇报董事长、总经理、矿长,由生产技术科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
1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3、生产技术科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安监科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生产技术科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并发放至各单位。
安监科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矿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生产矿井,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矿井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方针,为进一步应对水灾防治,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特制订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1、地面气象、降水量与河流水文资料,查明洪水泛滥对矿区、工业广场的影响程度。
2、通过探水钻孔及勘探资料,查明矿井水的来源。
3、观测井下各涌水点涌水量的均衡性。
4、做好各分层的透水、含水性及断层产状的含水性地质工作。
5、对本矿含水层与隔水层、积水区数量、位置、厚度岩性,准备无误及时填绘到图纸上。
6、向下井作业人员如实告知井下作业场所存在的水害危险因素,组织作业人员学习相关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7、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掌握本矿井和相邻矿井水害隐患并建立档案。
8、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探放水原则,并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综合防水措施9、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配备专职水害防治人员。
10、建立健全各级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抓好日常水害防治工作。
11、预测、预报工作要依据掘进进度进行,准确掌握预警信息。
12、当预测、预报信息提出后部门要高度重视,同心协力搞好探放水工作。
13、预测、预报前后不能停止或减少钻探的次数,不能替代探放水工作。
14、每一次掘进探放水结束之后,要认真分析预测预报成果,总结经验教育,并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技术技能。
15、预测、预报工作要做好各种顶、底板水,断层裂隙水、溶洞及老空水的防治工作,为矿井综合防治水工作做好技术指导资料。
16、每形成一个新采煤工作面,首先要运用物探仪探测工作面底板富水情况,并及时提出预警信息。
水情水害预报制度1、地测部门是矿井防治水业务保安部门,必须按照业务保安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程规定有计划地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为矿井防治水预防重大水患时事故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成果资料,并提出预测预报,地测部门对预防重大水患事故负业务保安责任。
2、地测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年、季、月掘进生产计划,分析预测各掘进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下发年度、季度和月度水文地质预报,年报应于2月10日前签发;季报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签发;月报应于每月5日前提出报,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地测部门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3、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4、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5、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要提前5-6天发水害通知单。
6、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现象。
地质、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预测、预报制度为了更好地配合安全生产,预测采、掘工程前方的地质、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配备专职地质人员,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均由地质技术员负责编制,编制前地质人员要根据矿井地质资料,认真分析研究所施工井巷揭露资料,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采、掘地质构造带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时提前向有关职能科室进行通报,各职能科室必须在采、掘前做出相应的措施,经会审后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2、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分为年报、月报和临时性预报,内容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预计采掘范围、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瓦斯地质等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和地物调查情况等四个方面。
3、在提交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地质技术员要紧跟采掘工程进度,不断收集、整理、分析新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资料。
为矿井施工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4、如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断层、薄基岩、小窑、采空区、发火区或煤层底板承受水压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施工单位先探后掘。
5、工作面存在强富水区、导水断层或有采空区存在积水、未解放带等隐患时,地质技术员有权建议提前疏放水、加强支护或停掘,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突水、瓦斯等事故,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6、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应对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夹矸、断层、薄基岩等地质条件和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地物等情况均有详细描述。
7、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完成后首先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然后报总工程师审批,审批签字后下发执行。
8、地质技术员要全面收集所在矿井勘探以来各阶段的地质报告,并按规程要求建立各种基础台帐,同时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观测各类已揭露的地质资料,并将观测的地质资料及时整理并上图。
9、地质技术员要及时与矿方技术部门沟通,了解矿井生产接续及变化情况,分析采掘范围内的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0、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规律,提高预报质量。
11、地质技术员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理论,与技术负责人共同分析、研究水患等地质问题,进一步提高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1、矿地测防治水部门严格井上下测量工作,要做到井上下对照图要及时准确,对村庄、河流、铁路、公路等要留有足够保安煤柱,确保井上地面建筑的安全。
2、地测防治水科在雨季来临前做好矿井范围内的地表水,山洪、塌陷区、山体滑坡、井上下联通的钻孔、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排查,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分析、预测、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测科安全办公会议制度为加强地测防治水专业技术管理,搞好地测防治水工作,特制定地测防治水专业例会制度。
为规范会议制度,特作如下规定:1、会议由地测副总主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参加例会的人员有矿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地测科科长及全体地测工作人员,时间为每月二十六日下午16:30,地点在会议室,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