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2月第44卷第12期【证治研讨】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沈丹牟重临(指导)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00关键词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证治探讨癌症的ff6j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

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

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

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笔者l临床长期观察,癌症治疗可以按照外科疮疡辨治理论进行。

我国历代医家对癌症的治疗积累了许多经验,传承下不少经验方,沿用至今仍然有效,如六神丸、玉枢丹、梅花点舌丹、小金丹、犀黄丸(两黄丸)等等,都为外科疮疡肿毒的效验方。

现今发现治疗癌症有效的中草药,大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与治疗外科疮疡肿毒等密切相关。

从中医古代文献上看,关于“癌”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中说:“一曰癌,二日瘰,三日疽,四日痼,五日痈”。

将癌症归属于外科痈疽。

嗣后明代《外科正宗》、清代《疡科心得集》等对癌症均有详细论述。

再从病因病机分析,癌症的发病与外科疮疡颇相符合,外科疮疡尚有感受特殊之毒的因素,此和癌症发病与感受环境污染之毒有关亦相一致。

癌症的发病多由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蓄毒不化而成,所谓“瘤者,留滞不去也”。

肿瘤形成的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是由于真元虚亏,气血不足,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的标实之候。

其病理变化过程初起成形,中期扩散,后期正气耗损,这与外科疮疡发展过程亦较相似。

在治疗大法上丽者也是相通的,癌症病变按外科疮疡辨治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内治法不越消、托、补三个大法。

早期毒聚成形,病变肿块表现于局部,治疗使用消法,运用清热攻毒、理气散结、化痰软坚、散寒消肿、活血祛瘀等法随证配合;中期毒瘤扩散,向四周组织漫延,或沿淋巴、血液循环扩散,属于正虚而邪毒内陷,采用托法,积极扶正围毒、解毒、减毒,以防止毒瘤扩散;晚期是癌毒广泛转移,正气衰败,容易导致不治,治疗以大补元气为・859・主,扶持脏腑功能,控制癌症病灶发展。

笔者采用老师的经验在临床治疗上运用消、托、补这三大法则,结合各种癌症各期不同表现进行辨证配伍组方,在控制癌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上取得一定效果。

现探讨如下。

1癌症初期用消法癌症初期刚成形,自觉症状不明显,正气尚健旺,应及早采取消法。

有些患者诊断尚在疑似之间,需要临床密切观察,更应积极采用消法,不可束手待毙。

《疡科纲要》言:“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

根据病位不同,病情差异,具体用法要辨病辨证结合,如热毒为患,有些伴感染,用清热解毒法,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较强的抗癌与抗感染双重作用;寒凝者以疼痛为主,再辨之舌脉,采用散寒止痛法,不仅治标,且能有效消散肿瘤,因为肿块初起不宜过用寒凉,得温则散;痰结成块者大都无疼痛.在肿瘤初期最为多见,化痰散结法亦最常用,此类药的抗癌作用已获得临床与实验的证实;血瘀、肿块质坚、痛剧者有瘀血症象,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最为常用,适用于各种各期肿瘤。

消法的治法还有很多,如解表法、疏肝法、理气法、软坚法、通泻法、攻毒法、扶正祛邪法等,随证配用。

由于气滞、毒凝、痰结、血瘀等常常是互为因果,所以临床大都采取多法配合,增强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用于消法的许多方药,对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消法也可在癌症的中、晚期配合使用。

如治孙某,男性,63岁。

2005年5月19日初诊。

右颈部发现肿块逐渐增大半个月,于某市医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采用化疗后,肿块有所缩小,但患者不能耐受其副反应,要求转用中药。

诊见患者右颈肿块约3cm×4cm,有压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纳食减退,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白腻,脉弦数。

本例癌瘤初起,属痰热郁结颈项,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

处方:半夏、党参、白术各159,浙贝、青皮、陈皮各lOg,天南星、茯苓、酥鳖甲各209,夏枯草、海藻、生牡蛎各309,全蝎(研吞)49,蜈蚣(研吞)2条。

每天1剂煎服,六神丸每天30粒(分次送服)。

服用3个月,症状改善,肿・860・块消退,再巩同半年,自觉症状消失,继续间用上述方药加减治疗,1年后参加劳动如正常人,追访3年未复发。

2癌症中期用托法癌症中期的表现症状较为明显,病情大多处于正邪相争剧烈阶段,出现癌毒越来越盛,正气受到损伤,癌瘤毒邪有扩散(内陷)之势。

治疗大法是运用“托”法,其目的是从速控制癌毒之扩散,将它趋于局限化。

具体的用法根据病情分’“透托”与“补托”二种,癌瘤毒势壅盛,正气尚未虚亏,属于实证,使J_}j透托,重在控制痛瘤毒势漫延,治疗以《疡科选粹》化毒内托散等辨证加减;如癌瘤毒势盛而正气已虚,属于止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用补托,重在消补兼施,以《医宗金鉴》托里消毒散等辨证加减。

其作用在于箍围癌毒、收束肿瘤,使之缩小,趋于局限。

此期临床所见最多,患者大都作过手术或化疗、放疗,而未彻底治愈,表现正虚邪实为多,治疗相当关键,大都以消补同用,扶正祛邪并施,需要中西医药结合,如病情控制,应继续观察调治,防止卷土重来。

如治张某,女,42岁。

1996年3月15日初诊。

2个月前,患者冈“急腹症”于某医院发现下腹腔有肿块,诊为右卵巢癌伴周围转移。

予化疗及支持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转中医治疗。

刻诊:面苍形瘦,少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月事已绝,右下腹触及鸡蛋大肿块。

舌淡、苔薄白腻,脉弦细无力、寸部小滑。

证属元气虚亏,痰瘀互结,法用补托合消痰散结治之。

处方:黄芪、党参、海藻、蛇舌草、米仁、石见穿各309,半夏、鳖甲各209,制乳香、制没药、当归、青皮、浙贝各109,皂角刺159,甘草59。

同时服用梅花点舌丹。

1年后肿块消失,继续间隔服药1年,2年后生活如常人。

6年后肿块复发而亡。

3癌症后期用补法癌症后期大都扩散,气血虚亏,往往不能耐受手术、化疗、放疗;或者屡经手术、化疗、放疗后元气衰败,甚至陷入正虚邪实之困境,重在补益气血,滋养脾肾,兼治标实。

此类患者转中医药治疗I临床较为多见,有些是经济贫困,有些是多方求治无效,陷入穷途末路。

张洁古日:“壮人无积。

虚者有之”,可见肿瘤发病,正虚是一个潜在主要因素,越至后期,这个矛盾越加突出。

现代医学实验与临床观察均证明,补益方药,不仅能恢复元气,调节脏腑功能,还能使肿块缩小,使扩散的疮面收敛。

常用方剂如百合固金汤、人参养荣汤、六昧地黄丸、右归丸等。

后期癌症辨证用药须仔细,选药要精当,配合要灵巧。

癌症晚期患者阴、阳、气、血的虚亏表现悬殊,要认真辨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2月第44卷第12期证,切忌一味蛮补。

晚期癌症邪实亦表现突出,往往痰结、热毒、寒凝、瘀滞交织,辨证选药时要伺机配用消结抗癌药物,不可盲进大队“抗癌”药物。

如治陈某,男,76岁。

2002年9月27日初诊。

患右肺腺癌伴胸膜转移(胸水中找到癌细胞),CT胸片提示:纵膈淋巴肿大。

经3次化疗,体力不支,纳食不振,气短懒占,白细胞低下,转中医治疗。

诊见患者形体消瘦,语声低微,气息奄奄,咳吐稠痰,痰中带血,胸痛脘胀,汗多便结。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证属脾肺气阴虚亏,痰热胶结胸胁,治拟益气养阴,佐以清化热痰。

处方:黄苠、南沙参、北沙参、仙鹤草、蛇舌草各309,天冬、麦冬各159,党参、半夏、浙贝、葶苈子各109,百合、海浮石各209,甘草59,全蝎(研吞)49。

每天1剂,问配合至灵胶囊U服、康莱特注射及射症处理。

随证加减治疗1年,病情稳定,CT胸部复查病灶如前,胸水减少,能户外活动,3年后间断服药。

至去年冬因感冒发热,痼疾复剧,咯血频频,血胸气喘,住院抢救无效去世。

4体会4.1治癌有效方药多为外科疮疡验方:控制癌症,中医药有确切的效果与优势,应将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放在与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中医治疗癌症按照辨证基本理论,尚无单病种的系统理论指导,日前多数采用经验方。

要使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提高,必须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使之形成系统的理论。

目前中医内治癌症的中草药大都为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虹化瘀、软坚化痰和以毒攻毒等种类。

从这些药物的使用规律来看,与中医治疗外科疮疡十分相似。

这蝗药物,较有代表性的如人参、百合、白术、蛇舌草、穿心莲、龙葵、七叶一枝花、苦参、莪术、半夏、南星、马钱子、斑蝥、全蝎,砒石等现代研究表明有明显抗癌效果。

古今许多治疗肿瘤有效的方药与治疗疮疡分不开,许多治疗癌症有效的中成药,大都为历代外科名方,如治疗咽喉肿痛、痈疽疮疖的六神丸,《外科正宗》治疗疔疮疖肿、丹毒、喉痹的紫金锭;《外科全生集》主治疔疮、无名肿毒、喉痹、齿龈肿痛的梅花点舌丹;治疗阴疽的小金丹、犀黄丸;还有如消瘰丸、海藻玉壶丸、季德胜蛇药片等。

癌症外治方药亦与外科疮疡相通用,如三品一条枪、蟾酥锭、如意金黄散等。

中成药六神丸、犀黄丸、梅花点舌丹等治疗癌症是属辨病施治,适用于癌症的各种类型与各期,可配合中草药辨证使用,亦可以单独使用。

笔者曾于临床单独使用这些成药治疗癌症多例,有一定疗效。

如小金丹治疗乳腺癌,犀黄丸肺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亦称支气管肺癌。

肺癌一般指的是肺实质部的癌症,通常不包含其他肋膜起源的中胚层肿瘤(mesothelioma),或者其他恶性肿瘤如类癌(carcinoid)、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或是转移自其他来源的肿瘤。

因此以下我们所说的肺癌,是指来自于支气管(bronchial)或细支气管(bronchiolar)表皮细胞(epithelial cell)的恶性肿瘤,占了肺实质恶性肿瘤的90-95%。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死亡率是110万/年,发病率是120万/年。

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

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男女患病率为2.3:1。

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NewsDetail.asp?DetailNewsId=6115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