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新广州知识城信息技术产业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规划组织单位: 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中新广州知识城分局评价单位: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9年5月1.规划概要规划名称:中新广州知识城信息技术产业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组织单位:广州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中新广州知识城分局规划范围:北规划区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部,北起知识城南起步区,南至广河高速,西依帽峰山,东抵九龙大道,总面积为7.77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详见图1。

年风向玫瑰图(C:11.3%)图1本规划区地理位置图一、功能定位与人口规模(1)发展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检验检测为主导发展产业,打造引领知识城的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以智慧、绿色、低碳的高标准建设要求,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低碳生态智慧新区。

结合多个共享服务核心,以人才吸引和创新集聚为核心的国际化创新高地。

(2)人口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规模8.15万,产业就业人口2.97万。

二、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谷四脉水相连,四核六区绿野间”的总体结构。

(1)一谷四脉一谷——创新者乐谷保留中部原始地貌山丘谷地,利用谷地地形打造串联各办公组团的中心休闲绿带,连接北部滨水景观生态廊道,将滨水景观延续至中心谷地,同时在谷地内部打造多个绿心,营造园林式办公的氛围,成为生产、生态和生活“三生”并重的创新者乐谷。

四脉——滨水景观生态绿脉依托现状水系格局,构建狮岭水、荔枝坑、塘面村河三条滨水带状生态公园与公共绿廊。

四条生态绿脉贯穿连通整个信息技术产业,有机串联各个功能组团,形成规划范围内生态体系的主要脉络,结合滨水河道,打造连续的联系的互动式交流共享服务空间。

(2)四核六区四核——综合服务核心区域创新共享智慧服务核心:依托汤村地铁站,在紧邻九龙大道西侧采用TOD的开发模式打造综合型的共享服务港,作为信息技术产区的服务枢纽。

设置青年创客社区、活力安置社区、共享邻里中心,为片区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

商务服务核心:位于企业总部组团信息谷入口门户处,主要为信息谷的总部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产品交易、教育培训、商务会议、产品检测、星级酒店等功能服务。

商业服务核心:位于中小企业集聚区中心,结合狮岭水河滨水及绿地景观资源,设置富水街风情文化的商业服务核心。

创新服务核心:依托高校资源成立科研合作机构,提供相关研究项目与经费,搭建高校理论成果到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转化平台,设置高校合作研究中心、核心技术孵化器、技术转化中心等共功能服务,为信息技术产业区提供技术支撑。

六区——企业总部区、中小企业集聚区、科创智慧区、环保检验检测区、人才集聚区、高品质宜居生态社区企业总部区:位于信息技术产业区中心,规划结合山地组团式布置信息技术企业办公总部,为资质较强的大企业提供高端的总部办公、研发环境。

从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网络通信、高端软件三大方向引进先进企业总部,为创新走廊建设奠定基础。

中小企业集聚区:以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建设具有高集聚规模效应和优质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区,构建国内外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平台。

科创智慧区:依托地铁汤村站建设片区重要的综合服务核心和科创中心。

集聚科创孵化办公区,融入商业服务配套中心,成为一个集科创办公,休闲娱乐且富有活力的公共服务平台。

环保检验检测区:包括检验检测及认证、标准化、技术延伸、高技术孵化、人才输出和会展会务六大主导功能;以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为核心,建设功能布局清晰,产业链条完善的绿色产业园区,构建服务知识城乃至珠三角的环保、质检服务平台及技术高地。

人才集聚区:位于园区东南部,占地面积约41公顷,充分利用周边高校和人才优质资源,配置人才公寓及生态智能居住组团,通过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最大化提升居住生活质量,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助力园区发展。

高品质宜居生态社区:依托良好的自然水域资源,构建以品质生活空间,休闲生态生活氛围,高端便捷生活服务为主题的高端精品休闲宜居生态社区。

同时,设置集中的教育服务设施,形成高质量教育枢纽,为产业片区内的高端人才的生活和子女教育提供极致的生活环境,提升园区的可持续吸引力,凝聚创新要素。

年风向玫瑰图(C:11.3%)图2 本规划功能结构示意图三、土地利用规划情况(1)城乡用地结构规划范围城乡用地面积776.54ha,其中,建设用地727.63ha,占城乡用地的93.7%;非建设用48.91ha,占城乡用地的6.3%。

(2)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120.2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8.14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04.8公顷)、工业用地(163.62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85.51公顷)、公用设施用地(5.36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99.98公顷)。

本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情况详见表1。

土地利规划情况详见图3。

表1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²)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大类中类小类2 R 居住用地120.23 16.52 R2 二类居住用地115.75 15.91 R22 服务设施用地 4.48 0.623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8.14 6.62A1 行政办公用地0.61 0.08A2 文化设施用地0.62 0.08A3 教育科研用地40.32 5.54 A31 高等院校用地8.87 1.22A33 中小学用地31.46 4.32 A4 体育用地 1.32 0.18A5 医疗卫生用地0.27 0.04 A5/B1/B9 医疗卫生用地/商业用地/其他服务设施用地4.32 0.59A6 社会福利用地0.56 0.08A7 文物古迹用地0.13 0.024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04.80 14.40B1/B2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36.61 5.03 B1/A4/A2 商业用地/体育用地/文化设施用地4.21 0.58B2/B1 商务用地/商业用地63.35 8.71B4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0.63 0.09 B41 加油加气站用地0.63 0.095 M 工业用地163.62 22.49 M1/B2 一类工业用地/商务用地163.62 22.496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85.51 25.49 S1 城市道路用地184.51 25.36S4 交通场站用地 1.00 0.14 S41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1.00 0.147 U 公用设施用地 5.36 0.74 U1 供应设施用地 2.14 0.29 U12 供电用地 2.14 0.29 U2 环境设施用地 2.36 0.32 U22 环卫用地 2.36 0.32 U3 安全设施用地0.56 0.08 U31 消防用地0.56 0.08 U9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0.30 0.048 G 绿地与广场用地99.98 13.74G1 公园绿地67.66 9.30G2 防护绿地32.32 4.44H11 城市建设用地727.63 100.00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2.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水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金坑河、西福河的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等,属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污染特征。

说明普遍存在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现象。

另外,农业用地化肥的流失及种植户在附近水体直接清洗盛装农药化肥的器具等现象也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

评价水域由于受到区域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用地化肥、农药地表径流的影响,金坑河、西福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无法满足相应的水质目标。

整体而言,规划所在区域水体无法满足相应功能目标的要求,规划期间应进行截污整治,将现有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将一部分污水采取深度处理、中水回用等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削减周围村镇生活污水带来的COD、氨氮等的负荷。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九龙镇镇龙国控点SO2、NO2、PM10年均值和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PM2.5年均值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本规划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一般。

(3)声环境质量现状声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除九龙大道由于现状车辆量较大,且多大车经过,声环境质量未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规划区内和周边各村庄的声环境质量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声环境现状整体是良好。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地下水各监测点各地下水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限值要求,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本评价调查的土壤中金属铅、汞、铜、锌、铬、镉、砷、镍的含量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金属污染。

(6)生态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目前的植被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绿地、草地及林地等。

总体看来,评价区域内林木生长状况良好,各种植物群落评价指标处在中等~好的水平,结构中等,物种量中上,生物量欠佳,生长量较好。

总体植物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中等水平。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3.1水环境影响规划区办公、生活污水预处理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汇入九龙水质净化二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金坑河汇入西福河。

3.2环境空气影响本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废气主要为居民生活燃气废气、工业燃气废气、汽车尾气等。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表明,本规划实施后,经采取有效措施,新增大气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规划区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不会对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3.3声环境影响本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内的设备噪声、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规划区内的规划道路应合理布局、落实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并结合绿化建设,保证道路两侧区域符合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对于道路两侧声环境敏感区可能超标的路段要采取必要的噪声防护措施,如安装隔声窗、设置声屏障、限定车速等。

3.4地下水影响规划区将布设完善的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规划区内采取集中供水和污水集中处理的措施,基本不涉及地下水的开采以及污水乱排偷排等现象,符合地下水水源涵养区的环保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