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资源调查报告篇一:地方资源调查报告地方资源调查报告班级:建工0901 组别:第一组组长:罗中刚副组长:张博立组员:欧万香仇书易吴敏肖鹏汤思君邓晓毛指导教师:唐小萍调查时间:XX年10月15--17日建工0901班市场调查小组(第一组)地方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现在针对地方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地方材料价格、运距和供应能力,方便施工过程中更好的采购、选择材料,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及能够随时进购材料。
最终根据最优原则选择合理的材料厂家和运输方式,使总费用最低。
二、调查时间:XX年10月11——17日。
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电话询问及网上调查。
四、调查内容:I、钢筋调查:对钢筋市调查主要是调查HPB235热轧光圆钢筋、直径8~12mm的钢筋和HRB335螺纹钢筋、直径20~25mm的钢筋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II、商品混凝土调查:对混凝土市场调查主要是普通混凝土C20~C30、高强混凝土C50~C70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分别调查了衡阳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衡阳雁都混凝土公司、衡阳东晖混凝土制品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
III、水泥调查:对调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白水泥、快硬铝酸盐水泥。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IV、砖调查:对调查普通烧结砖和空心砖、强度为MU15、规格为240x115x53的烧结砖和240x180x115的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规格600×250×150、600×100×300(灰和砂)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五、调查过程简介:I、钢筋调查:首先、调查了衡阳中储钢材大市场的钢筋,品种齐全、储备多、但价格较贵、运距较远;其次、调查了衡阳姚家山钢材交易市场,品种齐全、运距一般;最后、调查了衡阳联合钢材市场,品种齐全、储备多、价格较低、运距合理。
II、商品混凝土调查:分别调查了衡阳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衡阳雁都混凝土公司、衡阳东晖混凝土制品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
种齐全、储备多、价格可以优惠。
III、水泥调查:分别调查了分别调查了湖北大冶尖峰水泥武汉销售公司、武汉亚东水泥有限公司、鄂州市国权水泥有限公司等公司。
IV、砖:首先,我通过电话联系几家生产砖的厂家,都碰壁,于是我去了工地,调查了砖的价格,烧结砖的价格在0.285元至0.35之间,空心砖价格1至2元,我也进行了网络调查,相差不大。
六、调查结果:钢筋情况调查表商品混凝土情况调查表水泥情况调查表篇二: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XX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矿藏60多种,其中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二、汉中市地理位置分析(一)绝对地理位置汉中地区的最西端在宁强县青木川乡马家山与四川交界处,为东经105°30′50″;最东端在镇巴县小河乡长安寨与紫阳县间的分水岭上,为东经108°16′45″;最南端在镇巴县盐场镇杨二湾南边的分水岭上,为北纬32°08′54″;最北端在留坝县石门乡(两河口)童家沟北部的山顶,为北纬33°53′16″。
东西跨经度2°45′55″,最大直线长度258.6公里;汉中南北跨纬度1°44′22″,最大直线长度192公里。
地区中心汉中市,位于北纬33°04′和东经107°02′。
(二)自然地理位置汉中地区北倚秦岭,南跨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4%,平坝占6%,成为该地区地形结构的基本特点。
绝大部分土地在秦岭、巴山两分水岭之间,兼跨巴山南坡一部分,全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嘉陵江上游流域。
汉江流域占全区面积的72.3%。
(三)行政地理位置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山区西段,西与甘肃省的陇南地区接壤,南与四川省的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东、北两方与本省的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二市毗连。
(四)交通地理位置经过多年的建设,汉中现已形成公路、铁路交通体系。
有宝成、襄渝、阳安三条铁路过境,火车客运可直通北京、汉口、西安、成都等地。
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的108、210和316国道公路穿过市境。
现已经开工兴建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并将与成(成都)勉(勉县)高速连接,形成上达西安下至四川的快捷通道。
另外汉中还有飞往西安等地的民航班机。
(五)旅游网络位置汉中市北倚秦岭,南跨巴山,在全国的旅游地理网络位置上,处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名胜古迹旅游区与南方长江流域山水风光旅游区的过渡地带。
从较小尺度来看,汉中北部与西安古都人文旅游区域相联接,南与成都、云南的西南自然风光旅游地带毗邻。
西边有甘肃、青海的大漠风光和青藏高原风光,东边有安康的山水自然风光。
在汉中地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秦汉三国时期乃至更为古老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大批观赏价值极高的自然风光。
汉中是我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的一个主要集中地,也为见证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在这方面,汉中地区在全国旅游资源中站着绝对地主要地位,是四川湖北等地区所无可比拟的。
三、汉中市自然地理环境(一)地质环境条件汉中地区地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史上频繁的构造运动及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区内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在构造发展史及岩浆活动强度方式、时间上的不同,又使区内各地地质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地质结构的这种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区内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形成和发育,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区域分布规律。
根据全国地层区划,汉中地区出露的地层分属两大地层区,即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和扬子地层区。
综观全区地层分布,在勉县、略阳、宁强三角地区以中上元古界及寒武、奥陶系为主;略阳以北至留坝一带及宁强县周围以志留系为主;留坝以北为泥盆系;汉中以南的巴山地区属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展布区;南郑地区出露有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在汉中,西乡等拗陷盆地及河流两岸发育着第四系;区内未见白垩系,下第三系仅有零星出露。
(二)地形地貌特征汉中地区处在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
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面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
境内最高峰为洋县的活人坪梁,海拔3071米,最低点为汉水谷地西乡茶镇南沟371.2m。
横卧于地区北部的秦岭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巨大褶皱断块中高山,主脊位于北部边界。
山体境内部分,南北宽50—60公里,东西长约220公里;山势自南而北呈阶梯状上升,一般海拔1500--XX米,主分水岭的高度多在XX米以上,如迷魂梁(2275米)、高佛崖(2104米)、紫柏山(2610米)、摩天岭(2603米)、玉皇山(2278米)等。
秦岭巍峨险峻,峰峦起伏,沟谷断崖交错,山间盆地广布于群山之间。
雄踞于地区南部的米仓山,属巴山西段,是川陕的天然分界线。
山势北陡南缓,中西段走向东西,至镇巴县境内转向东南。
米仓山北坡和南坡的一部分属汉中地区,平均海拔XX米左右。
镇巴县境内的箭竿山,海拔2534米,是区内米仓山的最高峰。
米仓山虽不如秦岭高峻,但因褶皱、抬升、断裂作用强,山势峭拔,沟狭谷深,奇峰幽秀,素以险峻闻名。
秦岭和巴山大体以汉江为界,西部则以桑树湾至燕子砭、广坪连线为界,北属秦岭,南为巴山。
介于秦岭和米仓山中东段之间的为汉中盆地,东西狭长,呈椭圆形。
盆地从勉县武侯镇到洋县龙亭铺,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20公里,汉中市附近宽25—30公里。
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
盆地内汉江两岸分布有多级阶地,地面坡度在1°~10°之间。
汉江谷地从河床向两边,依次为漫滩地、一级、二级、三级阶地。
汉江的较大支流牧马河、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的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
汉中盆地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一派江南景色,素有“小江南”之称,是陕西省的“鱼米之乡”。
汉中地区地貌的地质基础为秦岭地槽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大的一级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