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非农业概况

南非农业概况

南非农业概况一、南非概况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西北部与纳米比亚为邻,北界博茨瓦纳,东北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为邻,被其包围的莱索托位于南非东部地区。

南非国土位于东经17度至33度、南纬22度至35度之间,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海岸线长2954公里。

境内大部分为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高原,沿海为狭窄平原。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有南北走向的德拉肯斯堡山脉,西北部的卡拉哈里盆地为全国最低点。

南非有两条要紧河流:林波波河和奥兰治河。

南非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开普平原为地中海式气候。

南非的夏季为12月到2月,冬季是6月到8月。

南非总体地势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

南非的降水量比较小,要紧集中在夏季。

西北部相当洪涝,年降水不足200毫米;东南部雨量比较充沛,可达1000多毫米。

全国有耕地1536万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将近1/4,但仍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约0.4公顷;灌溉面积仅80万公顷。

国内有世界闻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爱护区。

全国人口为4310多万(1999年中期,南非官方估量数字),按人种可分为黑人(占总人口的77.5%)、白人(占12.1%)有色人(占8.1%)和亚裔人(占2.3%)。

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南非荷兰语)。

比勒陀利亚为行政首都,人口108万;开普敦为立法首都,人口235万;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

约翰内斯堡的人口约192万,是南非最大的工商和金融都市、交通中心。

开普敦是重要的国际海运航道交汇点,位于西海岸,濒临大西洋,工商业发达。

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早在殖民主义者入侵前专门久,当地土著居民就生活繁育在南非这块土地上;其中东部地区居住着班图各民族,过着农牧生活,西部居住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桑人(也被称作布须曼人)和以游牧为生的科伊人(也被称作霍屯督人)。

1652年,荷兰人开始从南部沿海入侵,随而向内地推进,对当地居民发动多次殖民战争。

179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开普登陆,1906年夺取了开普殖民地,迫使荷裔布尔人向内地迁徙。

布尔人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1867年和1884年南非先后发觉钻石和黄金,大批欧洲移民纷至沓来。

1899-1902年,英国人通过"英布战争"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

1910年英国将开普、德兰士瓦、纳塔尔和奥兰治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地。

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退出英联邦,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

此后,南非白人当局一直在国内推行种族鄙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黑人和有色人进行残酷镇压和迫害,激起了南非宽敞人民群众连续不断的抵抗和全世界人民的声讨。

南非人民通过长期斗争,终于在1994年5月建立了以曼德拉总统为代表、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为主体的多党民族团结政府,从而最终终止了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政治、经济的进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南非经济的进展,走的是一条以农牧业起步、采矿业发家、制造业后来居上,采矿业、制造业成为其支柱产业的专门道路。

南非原是一个农牧业国家,随着工矿业的进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从1930年代的约20%降至1960年的12.5%、1981年的7.1%,到1992年遭受严峻洪涝时仅占到4.2%。

目前,南非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4%。

尽管如此,农业在南非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同时对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进展和稳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有"非洲经济巨人" 之称。

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一样要占到全非大陆的30%多;然而其经济结构相当脆弱,经济建设资金严峻依靠出口收入和外国资本。

1993-1996年,南非经济连续四年实现低速增长,其中1996年经济增长率为3.1%,人均收入比1993年增长4.5%,通货膨胀率也降到了1972年以来的最低点,为7.4%。

受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的阻碍,南非的经济也显现了动荡。

国际市场上黄金和矿产品价格暴跌,使出口收入锐减。

加上不合理的外资结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可趁之机,兰特贬值达25%。

这些都阻碍到南非经济的进展,进而会对整个非洲大陆经济的进展产生消极阻碍。

南非的货币名称是兰特(rand),2000年6月为6.94兰特兑换1美元。

据世界银行的估量,南非199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190亿美元,人均2880美元。

二、农业进展的特点1.农业具有鲜亮的二元结构南非国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农业生产机制,其生产内容、水平、特点都存在着庞大的差异。

一方面是少数白人农场主经营的发达的大农场,是高度商品化的农业,提供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仅能坚持生计的传统农业。

南非新政府继承下来的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土地所有制结构。

种族隔离统治时期的土地法令将86%的土地给了白人,宽敞的黑人被排挤到土地贫瘠的"保留地"。

到种族隔离制终止时,先前白人地区由6.7万个农场主占有,规模大都超过1000公顷,而71%的农村人口居住在剩余的14%的土地上。

而黑人地区人均占有可耕地低至0.1公顷。

南非农业中的这两种极端在短时期内可不能有什么大的变化。

2.农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前列商品农业经济在南非进展的历史较为悠久,它从一开始就同宗主国的海外市场紧密相联。

开普殖民地的建立,其首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提供蔬菜、肉类、淡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钻石、黄金采矿业兴起后,大批移民纷至沓来,使得都市迅速进展,急剧增加的都市人口对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的大量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许多掌权者代表布尔人农场主的利益,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白人农场主的立法,使南非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

二战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

1994年,南非农用拖拉机拥有量为12.6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为1.27万台。

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谷物7766公斤,生产肉类660公斤。

南非农业虽受气候和地势阻碍较大,但除少数洪涝年之外,它一直是一个粮食自给有余同时出口的国家。

3.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南非农业因地理、资源条件不同而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亮特色。

要紧农作物有自己的集中产区。

例如最重要的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省,自由州的西北部、北部和东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海拔1300米以上)以及夸祖鲁-纳塔尔地区。

小麦是仅次于玉米的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要紧在冬季降雨的西开普省、西北省、北部省和自由州(该州的产量最高,但因气候缘故,年度产量变化幅度较大)。

西开普省西南部地中海式气候区降雨可靠,冬季温顺多雨,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小麦最为稳固的产区,素有"小麦谷仓"之称。

其他粮食作物中,大麦、黑麦、燕麦等播种面积不大,集中于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区。

南非是世界第十大产糖国,甘蔗要紧集中于沿海无霜冻地区及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潮湿区,另外10%左右的甘蔗种植在马普马兰加省南部的灌溉农业地区。

棉花分布在北方省。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南非可耕地相对不足,雨量不多,水源不足,洪涝一直是困扰南非农业的一个不利因素。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

二次大战后,南非农业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大致保持同步,农业进展状况较好,产量步步高升。

南非农业的就业人口达165万,约占劳动力总量的10%。

除少数洪涝年份外,南非一直是粮食自给有余且能出口的国家,1996年农业总产值达147.55亿兰特。

1995年食品出口占总值的9.15%。

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占非黄金出口额的30%左右,每年创汇10-20亿美元,较好的年份可达30亿美元。

1.种植业南非谷物的播种面积从1990年的618万公顷减少到1998年的463万公顷,单产比较稳固,每公顷约2060公斤,总产因面积缩小而从1990年的1270万吨下降到1998年的960万吨,居非洲第三(位于尼日利亚、埃及之后)。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产区及出口地区。

播种面积常年在30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达到210-240万吨。

南非的要紧油料作物是葵花子和花生。

南非是世界第十大葵花子产地,1998年产量在58.4万吨,1996年曾达到78.4万吨,要紧分布在马普马兰加省高草原、西北省和自由州。

花生集中于北方省、马普马兰加省、自由州北部和西北省,年产量在10-21万吨之间。

园艺业分布比较集中,近些年来进展较快。

水果常年产量在42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在210万吨左右。

柑橘、苹果、梨、桃、杏要紧集中在西开普省的西南部,东北部平原盛产柑橘、亚热带水果和蔬菜。

夸祖卢-纳塔尔省和东开普沿海无霜区适合种植甘蔗、柑橘、菠萝等亚热带作物。

葡萄90%左右分布在西开普省的西南端。

南非是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地,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产国,葡萄酒产量1995年占世界总产量的3.5%。

南非水果的80%要紧出口到英、法等国的市场。

商品性蔬菜生产要紧在夸祖鲁-纳塔尔省沿海和西开普省西南部。

南非政府已开发了多处大型水利设施。

正在建设中的奥兰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后可增加30万公顷灌溉面积,可使全国灌溉面积增加40%。

另外,南非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对农业产量的增加起了专门大作用。

在耕作技术方面,南非农场中大力推广了轮耕制,对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都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2.畜牧业南非的畜牧业相当发达,商品性畜牧业规模较大,然而其畜牧业也深受气候和环境的阻碍。

南非的畜牧业产值差不多超过了种植业。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养羊国,养羊业超过养牛业。

养羊业以绵羊为主,1996年的存栏数,绵羊2890万只,山羊670万只,所产羊毛90%以上供出口。

另外,南非还引进了卡拉库尔新品种,现在南非已成为世界要紧的卡拉库尔羔羊皮的供应地之一。

闻名的漂亮奴细毛羊的要紧饲养区在东、北开普省内陆高原、自由州以及马普马兰加省。

有"黑色宝石"之称的卡拉库尔羊要紧分布在西北部干燥地区。

南非有牛1340万头,牛群要紧分布在北开普、东开普、自由州和夸祖鲁-纳塔尔部分地区以及北方省。

南非全国乳牛场分布专门普遍,要紧集中于自由州东部、北部,夸祖鲁-纳塔尔中草原,东西开普、豪腾省大都市区以及马普马兰加的南部地区。

3.渔业和林业南非渔业也专门发达,以海洋捕捞业为主,鱼类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值也居非洲前列。

南非森林覆盖率较低,天然林要紧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山坡上。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大力进展人工林。

现在,南非拥有世界最大的人造林,每年来自这些森林的林业产值达20亿兰特,再加上木材加工,每年林业总产值达110亿兰特,其中30%是出口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