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程前期施工经验总结
1.房建停车位施工前要与市政人行道统一计算标高,避免停车位施工后,人行道施工中出
现扭坡的情况。
应先进行人行道路缘石施工,庭院停车位应根据人行道路缘石标高及入户坡度适当降低,并在两侧增加路缘石,避免房建围墙基础外露。
2.小市政交叉口处反坡段雨水口位置要与路缘石顺接最低点保持一致,因小市政交叉口无
设计详图,在交叉口范围内要适当调整横坡,达到排水顺畅、行车舒适。
3.H34房建周边散水施工及停车位、人行道施工要与房建外排水图综合考虑,保证后期房
建周边无明显积水点。
4.房建围墙宽度在靠路一侧应从围墙外皮算起,在围墙施工前须对道路总宽度进行复查,
保证市政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绿化带宽度。
5.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人行道是否要进行无障碍坡道施工,原则是只在有人行横道线的地
方进行无障碍坡道施工,人行横道线布设详见交通工程施工图。
6. 1.5米宽人行道上树池与路灯基础施工前,需对树池与路灯位置进行统一调整规划,间
距尽量均匀,树池间距基本在10米左右。
树池与路灯尽量布置在无障碍坡道之外。
7.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按验收规范执行,不小于96%(重型压实)。
8.级配碎石中液塑限主要由碎石中≤0.075mm的细料决定,并且跟石粉的含量多少无关,
是石料或土本身的性质,反应石料或土对水的敏感程度,是石料或土从固态到可塑状态到液态的界限含水量。
9.在高差大处进行房建设计时,要考虑到市政人行道的设置及前后排房子两侧土方的处理
问题。
因为人行道在入户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时,会由于房建较大的高差而非常难以处理,造成人行道扭坡情况,因为人行道是市政设计及房建设计的连接部分。
(比如说P5-32这一排房子,室内正负零与道路边缘高差在1.1米左右。
总图上当初下发过联系单,从路边到围墙处两米入户口(1米人行道加上1米绿化带)的坡度不大于15%,即1m人行道靠墙一侧比外侧高差在15cm以内。
可是市政道路图纸里面要求人行道靠墙一侧只比外侧高2cm,即2%坡度。
同时还要做无障碍坡度的施工。
现场做出的人行道因为要顺接房建停车位及市政道路,出现大量扭坡情况,造成现场大量返工。
尤其是1.5米人行道处,因为无绿化带过渡,在室内停车位与道路高差很大的情况下,人行道无法施工,要么暴露围墙基础,要么人行道扭坡严重)房子两侧的土方由于要考虑较低一侧的围墙高度及保护围墙基础而需要增加挡墙进行土方平整。
10.市政检查井井盖的设置时原则是,井盖开启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以减少行车中井盖
的翘曲声响,保证行车舒适性。
11.在雨量集中地区,房建周围的散水施工要考虑雨水对地基的破坏,尽可能宽。
另外对于
两个相对的落水管下的散水,中间尽量不留空隙,散水要连接贯通。
尤其在湿陷性地基地区,更要关注雨水对地基的破坏。
12.交通信号电缆(从配电箱至控制机段)布设在人行道,距人行道边缘0.5m,由于污水检
查井升井后井壁距人行道边缘距离只有30cm左右,电缆(两根110管套管)无法穿过,另外电缆由于穿线维修需要,需在50-100米左右增设手井,手井的深度设置中也要考虑与管线交叉问题。
13.大市政交叉口前交叉口指路标志基础埋深在2.3米,长宽均为1.8米,且布设在人行道
上。
现场施工中发现与部分照明电缆及市政管道高程冲突,设计中未进行考虑。
且电缆在经过这些标志牌基础时,应增设检查井以回字形进行避开。
如果调整标志牌基础位置则与其他市政管线高程冲突。
另外在50米和20米道路上的交叉口告知标志牌大小不一,但采用一样的基础,不太合理。
14.涵洞计算长度时,要考虑高填方上土路肩及增设平台长度,并要在说明中注明,涵洞长
度需根据现场地面线适当调整,同时要保证填方坡度
15.对于类似于国外这种项目,审图时业主会对白图进行盖章并将白图发至外监处,因此设
计部在白图盖章后打印蓝图时应避免对图纸再进行修改,否则会导致外监图纸与现场图纸不一致,此类问题很难沟通。
较好的处理方案是应将图纸上的问题留置现场与外监及业主代表进行沟通解决.另外要避免因为底图原因进行连续的变更,如绿化专业,每次变更都涉及到工程量的较大变化,而且牵扯与外监的确认,工程量减少最难沟通。
16.电力或照明电缆布设在绿化带下时,应注意在绿化乔木挖坑(80cm*80cm*80cm)施工中保
护电缆,如果存在破坏的可能,则要对电缆进行保护,使用pvc管及混凝土包封。
17.在两条坡度相差比较大的小市政交叉口设计中,雨水篦子很多放在了交叉口较高的
一侧,致使施工后在该类型的交叉口上存在明显的积水点,此为水专业没有考虑按交叉口的不同类型进行收水口的设置。
后期处理方法:1 在较低的一个圆弧段上增加雨水口
2 已施工路面的局部要进行切开重新铺沥青
3 提前对此类交叉口进行交叉口设计,调
整坡度较小的一个道路的横坡,让水顺着坡度大的市政路向下流。
消除最低点的影响。
水专业设计时,应根据道路交叉口的类型,确定下道路最低点的大概位置。
另外要由道路专业进行确认,并且最低点不能放在圆弧中点,尽量放在圆弧的末端,以保证路缘石顺畅。
18.在水和电的竖向交叉设计中,要注意考虑电力管的二至三层分布及管径影响,以防施工
中标高冲突。
19.大市政1号路雨水管与路灯基础标高冲突,路灯基础埋深在2米以上,而雨水管覆土局
部路段在1米-2米之间,路灯基础无法安装。
应考虑路灯基础的深度
20.大市政道路如50米路与小市政相交计算道路坡度时,不应从道路中线计算,应考虑大
市政道路在与小区道路相交时,大市政道路的横坡基本不变的原则,从车行道边线高程开始计算较为合理。
如图,从中线计算85米长,坡度为3.78%。
而从边线计算则为68.5米,坡度5.27%,差距较大
21.在道路与交通等专业进行时,未考虑公建进出口的连接问题。
后期公建图纸获得审批之
后,未对此部分连接段图纸进行更改。
只能在现场对公建周边的相关连接进行确认22.社区道路入户口尽量不要采用沥青,建议采用混凝土,并在入户坡道与沥青道路之间
设置路缘石分离,因为沥青入户口不易摊铺、温度控制及碾压,并且在与混凝土停车位之间易产生裂缝造成后期入户口开裂。
并且在道路纵坡较大而停车位平设的情况下,入户口为扭坡,沥青碾压更难以做到
23.市政管道为波纹管时,极易由于沉降不均在管道与检查井交接处形成裂纹褶皱、破
裂、断裂等,导致管道堵塞。
应注意此类连接处应该加设钢套管,波纹管与检查井相接处采用柔性连接(沥青油麻填塞等),增加变形空间。
并注意管道下的回填质量,接口处增设水稳土回填,减少不均匀沉降
24.高填方处理项目存在6-15米不等的高填方6处,采用分层碾压加强夯方案措施:
(1)试验确认土源干密度、CBR、液塑限参数等指标,指定土源。
(2)分层碾压确保填方的压实度和均匀性。
(3)每回填2.5m静置后强夯,消除工后沉降。
经过一年来的沉降观测结果来看,效果不错,达到了设计要求
25.针对地形地质气候特点,开展特色方案设计。
南三省RED项目各有特点,
从地形条件来说,本格拉涵盖了平原微丘和重丘陵,纳米贝属于滨海沙地,卢班戈属于丘陵;从地质条件来说,本格拉存在局部湿陷性土,纳米贝存在砂土,卢班戈是大面积湿陷性土;从气候条件来说,本格拉年降雨量不足300mm,纳米贝年降雨量不足50mm,卢班戈年降雨量将近1500mm。
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因地制宜,采用投资经济、便利施工的设计方案,建造特色城市。
比如:地基处理方式、屋面瓦搭接及外挑长度、公共区域及房建周边排水设置、屋面防水设置、市政管道及道路最小坡度设置、绿化设置、总图竖向台地设置、边坡防护方式等都应与项目的各自特点相融合。
26.大量标高位置冲突的地方:比如人行道上给排水管道与电缆、给排水管道与交通标
志基础、信号灯基础,公建教学楼周边管道(检查井)与挡墙外扩基础、1.5米人行道上树池与路灯等,都是因为设计中未完全考虑管道大小、检查井大小、电力管道多层布设、人行道宽度等因素。
27.小市政管道设计中尽量不要大量的使用0.3%的极限坡度,尤其对于小管径污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