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里斯多德

亚里斯多德


【历史纵横】
1、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强烈的求知欲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 尚的人格
2、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 怎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助读资料】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 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 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 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 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 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 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看书做题: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 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D)
【阿卡德米学院---寻求智慧】
“亚里斯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柏拉图
Vs
●相同(生平经历): ①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②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 ③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伦理学:
“中庸之道”
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既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 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 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 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 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 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② 国家统治者——“哲学王” (最富有智慧,最具有正义感和理性) C、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柏拉图
(前427—前347年,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 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式无法回避的人物)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3、精神恋爱(爱情观)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斯多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 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 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 地著书立说的人
拉斐尔所画《雅典学院》,中央 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一、生平
前384 前367 之出 家生 御 医 师求 从学 柏雅 拉典 图
前347 前343 从离 事开 研雅 究典 大任 的亚 老历 师山

知识综合:
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 分割 从中道角度讲:中产 阶级组成的政权最为 稳定、优秀


敬鬼神而远之
以礼治国,为政以 德,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人治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教育思想
中 庸之道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逍遥学派
中庸理论 因材施教、有教无 类、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 (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 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轴心期)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1)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know yourself) 2)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 善;
3)围绕人的精神提出哲学命题,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 物的追求,而要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贡献 : 开创希腊哲学新方向,研究人;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 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1、柏拉图为什么称亚里斯多德为“小驹”与“学院的头脑”? 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亚里斯多德对老师十分敬重, 但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所以称它为“小驹”和 “学院的头脑”,这也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 古人的贡献。 2、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表现在哪些方 面? (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放弃现实幸福 (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3)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 产生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举例“母鸡”【评价】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 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评价柏拉图
1、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 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2、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 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柏拉图
(前427—前347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 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1、理念论(哲学思想) A、观点: ① 世界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 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 ② 理性世界——————————————————感性世界 对立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③ 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 B、评价 ① 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 ② 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 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 极作用。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
中庸之道
5、伦理学领域:
三、教师生涯----讲学著书阶段
1、宫廷教师:(42岁当上了储君的老师)
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收到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一 封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与其我感谢神 灵赐予我此子,还不如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 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负于他 未来的王国。”这样,亚里士多德荣幸地当上了马其 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继承马其 顿王位并建立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亚 历山大大帝。为师期间,他一方面耐心教育亚历山大 王子,终于造就了这位雄才伟略的旷世君主;另一方 面,他利用优越的条件,继续研究哲学和各类科学, 使他在学术与思想上进一步发展。(师生影响)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实质是:奴隶制寡头政治的斯 巴达打败了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 ②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 ——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理想国(政治思想) A、代表作:《国家篇》(《理想国》) B、观点: 护国者——执政 ① 理想国家: 卫国者——军队 生产者——生产 “智慧之德” “勇敢之德” “节制之德”
历史轴心期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 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 ----历史轴心期,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 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 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象。我国有学者称这是 一个创造了“元典”的时代,是一个在它之前都 “趋进”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的时代;“一 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的,而这 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用”。
“中庸之道”:
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一种 人生境界.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 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屈之间的中庸.文雅 是滑稽与呆板之间的中庸.高尚是卑屈与顽强之间的中 庸.娇柔是坚韧与病态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发而皆中节, 謂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孔子 请你参考课本上有关中庸的方面论述,比较中西方 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的内涵。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 。 •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 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 更多的哲学思考。 •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 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 •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 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前335 创重 立返 学雅 园典
前323 前322 开再 雅次 典离 逝 世
北方 小驹
学园 之魂
博学 之家
职业 教师
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思想
阿塔尔尼亚城---由于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 且在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生 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 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哲学: ①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研究、解决的13 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问题) ②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 界事物的感觉.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有什么区别? (反对理念论)
三、教师生涯----讲学著书阶段
2、职业教师:
(1)创建雅典“吕克昂”学园(光明之神) (2)教学形式: ①分层教学……; ②“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 (3)著书立说: 《诗学》《修词学》 《形而上学》《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 ……
悲喜人生,抑郁而终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 逝,雅典再掀反马其顿热潮。亚里士 多德成为雅典人控告、仇视的对象, 不得不挥泪离开吕克昂学园,并从此 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精神受到严重打 击。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终年62岁。
四、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 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 具 “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主题